2018-06-27 08:02 来源:网友分享
猩红热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危害性很大。专家介绍,很多患者出现猩红热症状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这个很麻烦,对于猩红热来说,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了解猩红热的症状对治疗就非常关键。
(一)普通型
潜伏期一般2~4天,最短1天,最长7天。起病急骤,发热,体温一般38℃~39℃,重者可达40℃以上,婴幼儿起病时可能产生惊厥或谵妄。患者全身不适,咽喉疼痛明显,会影响到食欲。咽喉及扁桃体显著充血,亦可见脓性分泌物。舌头红,乳头红肿如草莓,称杨梅舌。颈部及颌下淋巴结肿大,有触痛。皮疹于24小时左右迅速出现,最初见于腋下、颈部与腹股沟,1日内迅速蔓延至全身。
典型皮疹为弥漫着针尖大小的猩红色小丘疹,触之如粗砂纸样,或人寒冷时的鸡皮样疹。疹间皮肤潮红,用手压可暂时转白。面颊部潮红无皮疹,而口周围皮肤苍白,称口周苍白圈。皮肤皱折处,如腋窝、肘、腹股沟等处,皮疹密集,色深红,其间有针尖大小之出血点,形成深红色“帕氏征”。口腔黏膜亦可见黏膜疹,充血或出血点。
病程第1周末开始脱屑,是猩红热特征性症状之一,首见于面部,次及躯干,然后到达肢体与手足掌。面部脱屑,躯干和手足大片脱皮,呈手套、袜套状。脱屑程度与皮疹轻重有关,一般2~4周脱净,不留色素沉着。
(二)其他类型
1、轻型
全部病程中缺乏特征性症状,往往至出现典型的皮肤脱屑时,才取得回顾性的诊断。患者可有低热1~2天或不发热,皮疹隐约可见,出疹期很短,无杨梅舌。发病后1~3周皮肤脱屑或脱皮。
2、外科型
链球菌经皮肤或黏膜伤口感染时,可有局部急性化脓性病变,皮疹从创口开始,再发展到其他部位皮肤。无咽炎和杨梅舌。
猩红热样皮疹,脱皮了能不能抹点什么啊?
扁桃体炎的症状:急性:恶寒及高热,扁桃体充血,有假膜;慢性:时有咽干、异物感、发痒等,常有急性发作史。
指导意见:
建议,胖大海4~6枚,冰糖适量。制法:将胖大海洗净,放人碗内,加入冰糖调味冲入沸水。用法:每日l剂,分2次饮用,一般2~3日即显效。 猩红热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这种病情建议你可以给予头孢类药物口服治疗的,可以给予外用百多邦软膏治疗 猩红热样皮疹脱皮了是要痊愈的表现。
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也称化脓性链球菌,直径为0.5~2.0μm,革兰染色阳性。该菌对热及干燥抵抗力不强,56℃30分钟及一般消毒剂均能将其杀灭,但在痰液和脓液中可生存数周。刚从体内检出时常有荚膜,无鞭毛、芽胞,易含血的培养基上生长,并产生完全(β型)溶血。按该细菌细胞壁表面的所含的抗原不同,可分为A~U(无I、J)19组,猩红热主要由A组引起。已知该细菌有M、R、T、S四种表面抗原,与痢疾有关的主要为M蛋白。M蛋白是细菌的菌体成分,对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都有免疫毒性作用。而脂壁酸对生物膜有较高的亲和力,有助于链球菌黏附于人的上皮细胞。
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的致病力来源于细菌本身及其产生的毒素和蛋白酶类。细菌本身的M蛋白和细菌荚膜能抵抗机体吞噬细胞的作用,在链激酶、透明质酸酶等作用下使炎症扩散并引起组织坏死。产生的毒素包括致热性外毒素(即红疹毒素)和溶血素:前者能致发热、使皮肤血管充血水肿、上皮细胞增殖,白细胞浸润,形成猩红热样皮疹;红疹毒素除了与各种免疫反应及细胞反应有关外,还能通过增强机体对链球菌各种产物的超敏反应引起致热反应及皮肤红斑反应[3]。溶血素有溶解红细胞、杀伤白细胞、血小板以及损伤心脏等。而毒素入血后,引起全身毒血症表现,如发热、头晕、头痛等。产生的蛋白酶类包括链激酶、透明质酸酶、链道酶、菸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酶以及血清混浊因子,致使宿主组织和细胞破坏、炎症扩散并引起组织坏死。A族链球菌有超过100种M蛋白血清型,机体感染后产生的抗M蛋白抗体只可以抵抗同型细菌的再次感染,机体感染后获得的抗菌免疫每个血清型之间没有交叉免疫性,因此儿童可能多次发生猩红热。
主要由化脓性、中毒性和变态反应性病变综合而成,并引起相应的病理改变。
①化脓性病变:A组链球菌感染机体后主要通过细胞壁的脂壁酸附着到宿主细胞上,因其M蛋白的抗吞噬作用而迅速繁殖,并产生溶血素、外毒素,使宿主细胞死亡,并通过破坏机体组织的防卫屏障,使感染得以扩散,引起化脓性改变。
②中毒性病变:为毒素入血后引起的全身毒血症表现。皮肤:引起皮肤血管充血、水肿、上皮细胞增殖,白细胞浸润,以毛囊周围最为明显,形成典型的猩红热样皮疹,最后表皮死亡脱落,形成“脱屑”。黏膜:亦可见出血,形成“内疹”。肝、脾、淋巴结:可见间质血管周围有单核细胞浸润及不同程度的充血、脂肪变性。心肌:可有混浊肿胀和变性,重者可坏死。肾脏呈间质性炎症。
③变态反应性病变:主要表现为心、肾及关节滑膜囊浆液性炎症,原因可能与A组溶血性链球菌某些型与受感染者心肌、肾小球基底膜或关节滑膜的抗原产生交叉免疫反应,也可能是形成了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在上述部位而致免疫损伤。
① 一般治疗:包括急性期卧床休息,呼吸道隔离。
② 对症治疗:主要包括物理降温、补充维生素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咽部症状较重时可以雾化、以减轻症状。
③病原治疗:首选青霉素,每次80万U,2~3次/天,肌内注射,连用5~7天。脓毒型患者应加大剂量到800万~2000万U/d, 分2~3次静脉输入。儿童20万U/(Kg.d)分2~3次静脉输入,连用10天或热退后3天。对青霉素G过敏者可用红霉素,成人1.5~2g/d,分4次静脉输入,儿童30~50mg/(Kg.d),分4次静脉输入。对带菌者可用常规治疗剂量青霉素连续用药7天,一般均可转阴。
疾病预后
脓毒型与中毒型目前已很少见,中毒型病死率较高,普通型和外科型预后较好。
疾病预防
猩红热① 本病流行时,儿童应避免到公共场所活动
② 隔离患者 住院或家庭隔离至咽拭子培养3次阴性,且无化脓性并发症出现,可解除隔离(自治疗日起不少于7天)。咽拭子培养持续阳性者应延长隔离期。
③ 接触者的处理 儿童机构发生猩红热患者时,应严密观察接触者包括儿童及工作人员)7天。认真进行晨间检查,有条件可做咽拭子培养。对可疑猩红热、咽峡炎患者及带菌者,都应给与隔离治疗。
饮食注意
猩红热① 饮食应清淡,宜食高热量、高蛋白质的流食。伴有咽峡炎的患者,在进食时可能伴有疼痛,予以软食或流质饮食是很有必要的。如牛奶、豆浆、蛋花汤、鸡蛋羹等含优质蛋白高的食物,还应多给藕粉、杏仁茶、莲子粥、麦乳精等补充热量。
② 恢复期应逐渐过渡到高蛋白、高热量的半流质饮食。如鸡泥、肉泥、虾泥、肝泥、菜粥、小薄面片、荷包蛋、龙须面等。
③ 病情好转可改为软饭。但仍应注意少油腻及无辛辣刺激的食物。
④ 高烧注意补充水份,饮料、果蔬。
⑤ 如合并急性肾炎,应给少盐、低蛋白质、半流质饮食。
⑥ 总之,以上皮肤有痘疹类疾病患儿,饮食宜细、软、烂、少纤维素,并注意从饮食中补充维生素B12,以加快痘疹的恢复,其中肝类及发酵豆类制品豆腐乳维生素B12含量颇高。
温馨提示:
猩红热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经呼吸道感染而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