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02 09:13 来源:网友分享
宝宝如果患上患鹅口疮口腔粘膜出现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围无炎症响应,形似奶块。无痛,擦去斑膜后,但见下方不出血的红色创面。斑膜面积大小不等,但出当今舌、颊、腭或唇内粘膜上。
好发于颊、舌、软腭及口唇部的粘膜,白色的斑块不容易用棉棒或湿纱布擦掉。在感染轻微时,除非仔细检查口腔,不然不容易发现,也没有明显痛感,或仅有进食时痛苦表情。严重时宝宝会因疼痛而烦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难,偶尔伴有轻度发热。
受损的粘膜治疗不及时但不断扩大,蔓延到咽部、扁桃体、牙龈等。更为严重者,病变但蔓延至食道、支气管,引起念珠菌性食道炎或肺念珠菌病,出现呼吸吞咽,困难少数但且发慢性粘膜皮肤念珠菌病,但影响终身免疫功能,乃至但继发其他细菌感染,造成败血症。辨别宝宝有没有患鹅口疮:有了鹅口疮的宝宝常体现为宝宝嘴巴里有不少像奶斑1样的东西粘在口腔壁上,和新生宝宝吃奶留下的奶很难区别。如果用棉签能擦掉则为奶斑,擦不掉则为鹅口疮了。
不严重时新生宝宝无特殊不适,随着病情加重,新生宝宝但表现出烦躁不安,进食减少,并因进食时疼痛而拒食。严重的但扩散到咽喉,引起吞咽困难;若扩散到气管但引起霉菌性肠炎与霉菌性肺炎,乃至全身性念珠菌感染。
鹅口疮的预防工作非常重要,比如幼儿吃饭的餐具在清洗过后用蒸汽再蒸10~15分钟;哺乳期的母亲在喂奶前应用温水清洗乳晕和乳头,而且应经常洗澡、换内衣、剪指甲,最好在每次抱孩子时要先洗手;孩子的被褥和玩具要定期拆洗、晾晒;洗漱用具也要和家长的分开,并定期消毒。另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幼儿园里,不要和其他的孩子混用生活用品。一旦发现有别的孩子得了鹅口疮或其他疾病,一定要远离,甚至隔离开来,避免传染。
鹅口疮多半也伴维生素B2的缺乏,用维生素B2、B6等维生素B群治疗都是有效的。各种新鲜蔬菜和水果中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因此可多吃黄色和深绿色的果蔬,至少每天要食用500克蔬菜和水果,以补充缺乏的维生素。此外还应通过饮食牛奶、鸡蛋、小麦胚芽等食物来补充维生素A、锌等。
吃奶后用百分之1龙胆紫溶液滴于新生儿的舌下,让其舌头活动而转涂到整个口腔。一般每日滴2~3次,同时补充,合维生素B和维生素C,每日二次,每次各一片,压碎成粉,加水溶解后喂。
平时应多注意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锻炼,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增强抵抗力。
1.平时注意孩子的口腔卫生。给孩子喂食以后帮助孩子清洁口腔,如果孩子年龄小,可以用温湿的纱布清洁口腔,如果孩子年龄大一些,则可以让孩子用水漱口。
2.如果孩子是母乳喂养,在喂奶之前,妈妈应该用清水洗净双手。并用温湿的毛巾清洁乳头;如果使用奶瓶给孩子喂奶,那么事先将奶瓶和奶嘴进行煮沸消毒。
3.不乱用抗生素。因为在给孩子使用广谱抗生素的时候,抗生素可能会杀灭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细菌,从而导致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引发鹅口疮,医学上称之为菌丛失调。给孩子治疗鹅口疮的时候,应该停用抗生素,如果有重大的疾病必须使用抗生素,则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4.给孩子用药要谨慎,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还可以取制霉菌素一粒研成末,加入5ml甘油调匀,涂搽在患处。通常用药几天以后病症就会消失,但是鹅口疮特别容易反复发作,所以家长应该在病症消失以后继续用药几天,以巩固疗效,避免复发,尽量一次治愈。应该在孩子进食以后过一段时间再给孩子用药,以免引起孩子呕吐。
准妈妈产道有念珠菌感染。白色念珠菌通常寄生在人体的皮肤、肠道,以及女性的阴道中,如果准妈妈孕前有白色念珠菌阴道炎,那么就要及时治疗。有统计表明,正常新生儿的鹅口疮有百分之九十九是出生经过产道时,接触到妈妈阴道附近的念珠菌而造成的感染。
接触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另外,婴幼儿在6~7个月时开始长牙,此时牙床可能有轻度胀痛感,婴幼儿便爱咬手指,咬玩具,这样就易把细菌、霉菌带入口腔,引起感染。
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有时因交叉感染可患鹅口疮。长期服用抗菌素,或不适当应用激素治疗,造成体内菌群失调,霉菌乘虚而入,并大量繁殖,引起鹅口疮。
新妈妈压力过大。当了新妈妈后,总要担心宝宝的照料、喂养等问题,心理、生理上的压力明显增大,再加上自己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好,即使没有出现生病的状况,过大的压力同样会导致新妈妈抵抗力下降,念珠菌增多或感染几率加大。
温馨提示:
哺乳期的母亲在喂奶前应用温水清洗乳晕。
鹅口疮(thrush)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moniliasis),鹅口、雪口、鹅口疳、鹅口白疮。是由真菌传染,在粘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多见于婴幼儿。本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这种真菌有时也可在口腔中找到当婴儿营养不良或身体衰弱时可以发病。新生儿多由产道感染,或因哺乳奶头不洁或喂养者手指的污染传播。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又称口腔念珠菌病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