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4 16:50 来源:网友分享
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杨慧霞13日在北京表示,随着国家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35岁以上的高龄孕妈将逐年增多,而这将带来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的进一步上升,妊娠期糖尿病对母亲和孩子都会产生诸多不良影响。
11月14日是第九个联合国糖尿病日,根据国际糖尿病与妊娠研究组(IADPSG)的标准,中国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发病率在17.5%左右,平均每6个孕妈妈中就有一人是妊娠期糖尿病。为了让更多人认识妊娠期糖尿病,杨慧霞13日在北京为育龄女性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健康中国从健康孕期开始”的科普讲座,提醒她们在备孕期就把监测血糖写入日程表,以保证自己和下一代远离糖尿病。
杨慧霞在讲座中谈到,妊娠合并糖尿病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妊娠前就患有糖尿病,另一种是妊娠期糖尿病。这两种情况往往被混杂在一起,是因为目前育龄女性并没有定期检测血糖的意识,很多人第一次做糖尿病筛查都是在孕期。在20岁以上的中国女性中,8.8%的有糖尿病,14.9%的女性处于的糖尿病前期,但60%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诊断。“这就意味着一些本就患有糖尿病的女性没有在孕前被诊断出来,就带‘糖’进入了孕期。这种情况下,流产、胎儿畸形的风险将大大增加。”
杨慧霞指出,对母亲来说,曾发生过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再次怀孕“中招”的可能性及产后2型糖尿病的风险都大幅增加,近远期容易并发心血管疾病。对孩子来说,母亲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和其他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增加。同时,巨大儿在儿童期容易发生营养过剩,青春期出现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风险也较高。
因此,杨慧霞建议所有的育龄女性在备孕阶段就去监测血糖。如果血糖超标,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先控制好血糖再怀孕。如果发现妊娠期糖尿病,则需要首先考虑饮食控制。如果饮食控制一周血糖仍未达标,就应在合理运动饮食的基础上及时启用胰岛素治疗。
针对“糖妈妈”孕期用药的顾虑,杨慧霞特别指出,与口服降糖药物不同,胰岛素是大分子物质,不会通过胎盘,对胎儿无影响,是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安全有效的手段。同时,妊娠期糖尿病的妈妈并不是生产结束就“万事大吉”了,在产后仍需要长期重视血糖复查和对宝宝的健康检查。
温馨提示:
要根据自身体重定制合理的饮食计划,选择低血糖生成的食物。运动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身体逐步适应,并在运动过程中逐步提高运动能力。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