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肿和蜂窝织炎的异同 蜂窝织炎是怎么引起的

2018-07-11 09:35 来源:网友分享

一、脓肿和蜂窝织炎有什么区别

  首先是致病原因方面,这两种疾病是不同的。脓肿时由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而蜂窝织炎主要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少数可由流感杆菌、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和厌氧菌等引起。

  其次是发病部位方面,这两种疾病疾病也有所区别。脓肿可以在身体皮肤任何一个地方发生。而蜂窝织炎只在间隙多的组织或是结缔疏松组织才会发生。蜂窝织炎主要的发病部位有四肢、面部、外阴和肛周等。

  最后是临床表现上,这两种疾病也是不同的的。脓肿分为浅部脓肿和深部脓肿。浅部脓肿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及压痛,有波动感。深部脓肿表现为局部弥漫性肿胀,疼痛及压痛,波动不明显。而蜂窝织炎皮损初起为弥散性、水肿性、浸润性红斑,界限不清,局部皮温增高,皮损中央红肿明显。严重的患者会出现深部化脓和组织坏死的症状。急性期蜂窝织炎会出现疼痛、高热、寒战和全身不适的症状。慢性期蜂窝织炎皮肤会出现硬化萎缩。

二、蜂窝织炎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常见病原菌为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少数亦可由流感杆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等引起,后者常引起坏疽,较严重,本病亦可为局部化脓性炎症的并发症,或深部化脓灶穿破后所致,局部外伤,血运不良,挤压疖肿以及放射疗法均可作为本病诱因,化学物质直接注入皮内也可导致急性蜂窝织炎。

  (二)发病机制

  真皮及皮下组织可见广泛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改变,浸润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本病病理变化,真皮及皮下组织有广泛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改变,有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浸润,血管及淋巴管扩张,有时可见血管栓塞,毛囊,皮脂腺,汗腺被破坏,晚期可见由纤维母细胞,组织细胞及巨细胞形成的肉芽肿。血液中粒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较高。

三、蜂窝织炎的症状有哪些

  局部红肿、疼痛、高热、寒战   初起时为境界不明显的弥漫浸润性斑块,以后发炎的症状迅速扩展和加重,局部红,肿,热,痛,有显著的指压性水肿,有压痛,皮疹中央部分先是肿硬的斑块,以后软化形成脓肿,溃破后排出脓液及坏死组织,急性病人都有高烧,寒战,头痛,全身不适等,有的病人常伴有淋巴结炎,淋巴管炎,坏疽,转移性脓肿或严重的败血症,蜂窝织炎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以四肢及面部多见,发生于指,趾的蜂窝织炎称为瘭疽,复发性蜂窝织炎上述病情反复发作,红斑明显或不明显,也可完全没有,全身症状很轻或没有,但反复肿胀,最后可导致慢性淋巴水肿。

  好发于下肢,足背,颜面,外阴,肛周等部位,临床表现由于致病菌不同,毒性不同以及发病部位和其深浅的不同,而有轻重之别,一般病变浅者,患部呈现弥漫性红肿,皮肤紧张而坚实,中央炎症显著,以后变软,溃破化脓,排出脓液及坏死组织,由葡萄球菌引起者脓液较稠,链球菌引起者脓液较稀,病变位置深者,红肿多不明显,有深部压痛。

  常伴有淋巴结炎,淋巴管炎,坏疽,转移性脓肿,甚至发生败血症,但局部不产生水疱,患者可有高热,寒战,全身不适等症状。

  慢性蜂窝织炎常呈板样硬化,色素沉着或潮红,灼热,疼痛不明显,可见有皮肤萎缩,颇类似硬皮病,好发于踝上部,亦可见于颈,腹或上肢,本型为硬结性蜂窝织炎,较罕见。

四、蜂窝织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全身疗法

  (1)早期要给予足量高效抗生素。首选青霉素480~800万单位/日静点,过敏者可用红霉素1~1.5g/d静点。或选用环丙氟哌酸0.2g/次,每日2次静点。口服氟嗪酸0.2g/次,每日2次。也可用先锋V号6g/d静点,或选用抗菌谱较广的头孢类抗生素。一般疗程10~14天,在皮损消退后应维持一段时间。

  (2)补充维生素,如VC、复合维生素B等。

  (3)对症处理,给止痛、退烧药,如APC和去痛片等。

  2.局部疗法

  (1)已化脓者,应切开引流。

  (2)局部湿敷,用50%硫酸镁或生理盐水,然后外用10%鱼石脂软膏包扎。

  (3)局部紫外线照射或超短波等物理疗法。

  常伴有淋巴结炎,淋巴管炎,坏疽,转移性脓肿,甚至发生败血症,口底,颌下和颈部蜂窝织炎可发生喉头水肿;压迫气管可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免疫科内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