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4 09:00 来源:网友分享
1.一般治疗
加强护理,消毒隔离。调整饮食。母乳喂养的婴儿继续哺乳,暂停辅食。人工喂养者可喂以等量米汤或稀释牛奶,严重呕吐者暂禁食4~6h,但不禁饮。病毒性肠炎可暂停乳类喂养,改用豆制代乳品或发酵奶,或用去乳糖奶粉喂养。腹泻停止后继续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并每日加餐1次,共2周。
2.液体疗法①轻、中度脱水者可给予口服补液盐(ORS),轻度脱水每日口服50~80ml/kg,中度脱水为80~l00ml/kg。②中、重度脱水给予静脉补液,第1d补液总量按脱水程度而定,轻度脱水约90~120ml/kg,中度脱水约120~150ml/kg,重度脱水约150~180ml/kg。补液种类根据脱水性质而定,等渗性脱水用1/2张含钠液,低渗性脱水用2/3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用1/3张含钠液。累积损失量在8~12h内补完。重度脱水有周围循环障碍者应先扩容。用2:1等张含钠液20ml/始,于30min内快速静脉滴注。在治疗前4~6h有排尿或输液后有尿时即可开始补钾。③第2d及以后的补液主要补充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继续补钾,供给热量。一般可改为口服补液。若腹泻仍频繁或口服量不足,仍需静脉补液。④纠正酸中毒,轻度酸中毒可随输入混合液而纠正;重症酸中毒应另用碱性溶液纠正,如5%碳酸氢钠5ml/kg,11.2%乳酸钠3ml/kg,均可提高CO2结合力(CO2CP)4.5mmol/L(10vol%)。检测血气中剩余碱(BE)或碳酸氢根(HCO3-)值,可计算所需碱性溶液量。
3.病原治疗应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口服,不能口服者可静脉滴注。
4.微生态疗法常用米雅A、奶咪爱、培菲康、乐托尔等制剂。
5.肠黏膜保护剂应用蒙脱石粉(思密达)。
1,石榴蕊炒米水:
[原料]新鲜石榴蕊15~25 g,大米15~30 g,红糖少量。
[制法]先将大米用清水洗净,然后放锅中炒至米变黄色,备用。新鲜石榴蕊用清水洗净,然后与炒黄的大米一起放入沙锅中煮水,煮至150 mL,加入少量红糖调味即可,待温服食。
[功效]温中暖胃,收敛止泻。适宜脾胃虚寒泻。
[服法]1剂/d,分3次服。
2,藿香正气粥:
[原料]藿香正气液0,5~1支,大米50~100 g,红糖适量。
[制法]将大米用清水洗净,放进沙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煮粥,粥熟时加入藿香正气液,再加入适量红糖调味即可,待温服食。
[功效]解表和中,理气化湿。-适宜风寒气滞。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胸腹满闷,腹痛呕吐,肠鸣泄泻,口淡无味等。
[服法]1剂/d,分2~3次服食。
3,山药柿饼糊:
[原料]鲜山药30~60 g,柿饼15~20 g,薏苡仁20~25 g,大米50~80 g,冰糖适量。
[制法]将鲜山药去皮,切块,捣碎;柿饼切块;与薏苡仁、大米一起放进沙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煮为粥糊,粥熟时加入适量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清热利湿。适宜湿热腹泻。
[服法]1剂/d,分2~3次服食。
1.病情分型诊断
(1)轻型腹泻
起病可急可缓,精神尚好,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大便<10次/d,为黄色或黄绿色稀水便,有时伴少量黏液,量不多,偶有呕吐。无明显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
(2)重型腹泻
常急性起病,大便≥10次/d,除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外,还有明显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表现及全身中毒症状。
2.脱水程度、性质判断
脱水稳度分为轻、中、重三度,脱水性质分为等渗、低渗和商渗性脱水。临床以等渗性脱水最多见。
3.电解质、酸碱失衡判断
(1)代谢性酸中毒①轻度酸中毒:血[HCO3-]为13~18mmol/L。②中度酸中毒:血[HCO3-]为9~13mmol/L。③重度酸中毒:血[HCO3-]<9mmol/L。轻者症状不明显,常被原发病所掩盖;重者表现精神委靡,唇周灰暗或口唇樱桃红色,呼吸增快或深长。新生儿、小婴儿酸中毒时呼吸改变常不典型。仅有精神委靡、拒食和面色苍白等症状。
(2)低钾血症血清钾<3.5mmol/L,表现精神委靡,肌张力减低,心音低钝,心律失常,腹胀,肠鸣音减少或消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心电图出现T波低平、倒置,S-T段下移。Q一T间期延长,U波增大。
(3)低钙、低镁血症血清钙
腹泻是一种常见症状,俗称“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黏液。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确诊腹泻需要做以下检查:
1.血常规和生化检查
可了解有无贫血、白细胞计数增多、糖尿病以及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情况。
2.粪便检查
新鲜粪便检查时诊断急、慢性腹泻病因的最重要步骤,可发现红白细胞、吞噬细胞、原虫、虫卵、脂肪滴及未消化食物等,隐血试验可检测出血。粪培养可发现致病微生物。
3.X线检查
X线钡剂检查和腹部平片可显示胃肠道病变、肠道动力状态等。
4.选择性血管造影和CT检查
对诊断消化系统肿瘤如肝癌、胰腺癌等尤有价值。
5.内镜和活组织病理检查
6.小肠吸收功能试验
7.血清及尿中胃肠道激素与化学物质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