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6 07:52 来源:网友分享
1、一般采用口服钾,成人预防剂量为10%氯化钾30~40ml/d(每g氯化钾含钾13.4mmol)。氯化钾口服易有胃肠道反应,可用枸橼酸钾为佳(1g枸橼酸钾含钾4.5mmol)。
2、静脉输注氯化钾,在不能口服或缺钾严重的病人使用。常用浓度为5%葡萄糖液1.0L中加入10%氯化钾10~20ml,每g氯化钾必须均匀滴注30~40min以上,不可静脉推注。补钾量视病情而定,作为预防,通常成人补充氯化钾3~4g/d,作为治疗,则为4~6g或更多。
3、补钾注意点:
(1)尿量必须在30ml/h以上时,方考虑补钾,否则可引起血钾过高。
(2)伴有酸中毒、血氯过高或肝功能损害者,可考虑应用谷氨酸钾,每支6.3g含钾34mmol,可加入0.5L葡萄糖液内静滴。
(3)静脉滴注的氯化钾浓度太高可刺激静脉引起疼痛,甚至静脉痉挛和血栓形成。
(4)切忌滴注过快,血清钾浓度突然增高可导致心搏骤停。
(5)K+进入细胞内的速度很慢,约15h才达到细胞内、外平衡,而在细胞功能不全如缺氧、酸中毒等情况下,钾的平衡时间更长,约需1周或更长,所以纠正缺钾需历时数日,勿操之过急或中途停止补给。
(6)缺钾同时有低血钙时,应注意补钙,因为低血钙症状往往被低血钾所掩盖,低血钾纠正后,可出现低血钙性搐搦。
(7)短期内大量补钾或长期补钾时,需定期观察,测定血清钾及心电图以免发生高血钾。
1、神经肌肉系统:当血钾低至2.5mmol/L时,神经肌肉症状即明显。肌无力常是最早最突出的症状,全身肌肉无力甚至瘫痪,重者腱反射消失,呼吸肌麻痹。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有抑郁、嗜睡、定向障碍及精神紊乱等。
2、消化系统:肠蠕动减弱。轻度缺钾时仅有轻度腹胀、恶心、便秘。严重低血钾时可出现肠麻痹,甚至麻痹性肠梗阻。
3、 心血管系统:轻度低血钾者多见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期前收缩或室性期前收缩。重度低血钾可致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及室颤等乃至猝死。因心肌收缩力减弱,血管紧张度降低,出现心音低钝、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低血压等。心电图改变为T波低平然后倒置,U波出现或与T波融合,S-T段下降,Q-T(Q-U)延长及房室传导阻滞。
4、 肾脏:因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降低,肾浓缩功能下降而出现持久性低比重尿,至肾性尿崩症,这可能与远曲小管上皮细胞受损和对抗利尿激素的反应降低有关。
5、代谢性碱中毒:因血钾降低,细胞内的钾离子转移至细胞外,而细胞外液的氢离子进入细胞内,使细胞外氢离子浓度下降而致碱中毒。因细胞内钾降低,肾小管分泌钾离子减少, Na-K交换减少而Na-H交换增多,尿排氢离子增加而加重碱中毒。因尿中氢离子增加,尿呈酸性。
人体每日从食物中摄入钾约50~100mmol。依靠肾脏的调节功能,肾小球滤液中的钾先在近曲肾小管内被完全吸收,远曲肾小管和集合管再将过剩的钾分泌出来,从尿排出,使钾能在体内维持平衡。但是,在人体摄入钾不足时,肾脏不能明显地减少排钾,使钾保留于体内,故易引起缺钾。体内的钾约有98%存在于细胞内,细胞内液的浓度约为150mmol/L,是细胞内液的最主要的阳离子。在细胞外液中,钾的总量很小,约60mmol。血清钾的浓度为 3.5~5.5mmol/L。钾有很重要的生理功能,细胞代谢,心肌收缩功能和神经、肌肉应激性的维持,以及酸碱平衡的调节,都和钾的的正常代谢有关,细胞外液的钾量很小,其含量的正常与否,对体内钾总量的影响虽很小,但能产生显著的病理生理变化。
引起缺钾或低钾血症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
a.钾摄入不足,如患者禁食2天以上或长期进食不足,导致钾的摄入不足;
b.钾损失过多,如呕吐、腹泻、胃肠减压及消化道瘘,大量丢失消化液,钾从肾外途径丢失;
c.长期应用排钾利尿剂与盐皮质激素,使钾从肾脏排出过多;
d.钾在体内分布异常,如大量输注高渗葡萄糖或多种氨基酸时,使部分钾转移到细胞内,参与糖原或蛋白质合成。
病人会出现口苦、呕吐、厌食、腹胀、便秘、肠蠕动减弱或消失、肠麻痹等一系列消化系统症状。中枢神经系统会出现反应迟钝、萎靡不振,定向力障碍、嗜睡、昏迷;循环系统出现心动过速,房性、室性期前收缩;严重者呈低钾性心肌病,心肌坏死、纤维化,甚至心脏骤停,血压下降;泌尿系统可排出大量低比重尿,口渴多饮,夜尿多;进而发生失钾性肾病,出现蛋白尿、管型尿等。此外还会出现代谢性碱中毒、细胞内酸中毒、反常酸性尿。
为了预防低钾血症的发生,对那些进食差、伴有脱水的病人需补液时,应该同时输入氯化钾。
对于周期性麻痹的病人由于肠道丢失钾、肾脏重吸收钾的功能障碍,或是中暑大量丢失钾,以及尿崩症病人因多尿丢失钾的患者,平时应注意多吃含钾食物,如瘦猪肉、鳝鱼、花生、海带、香蕉,及新鲜蔬菜水果,茶叶含钾量特别大,约占1.5%左右,可多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