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特发性震颤的中药 怎样诊断特发性震颤

2018-07-26 08:13 来源:网友分享

一、治疗特发性震颤的中药有哪些

  1、特发性震颤属于中医“肝肾阴亏,虚风内动”的范畴,阴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肝肾之阴精更是生命之根本。中医学最早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说:“年至四十,阴气自半,起居衰矣。”对中医学发展影响深远的金元四大家之一、滋阴学派代表人物的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阴难成而易亏。很多内伤杂病的形成都与阴精的耗伤有关,因此在治疗内伤杂病时,特别注意护阴养阴,以致后世中医学界形成了一个普遍共识:治疗外感伤风宗张仲景,治疗内伤杂病宗朱丹溪。朱丹溪的养阴思想至今仍然对中医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震颤病症的形成归根结底是肝肾阴精亏虚,阴不制阳,以致虚风内动。只有滋补肝肾阴精,恢复阴阳平衡,才能熄风止颤。

  2、 熄风止颤丸正是以《内经》的有关论述为指导,宗承朱丹溪滋阴思想,以滋养肝肾之阴精为根本宗旨,在沿用数百年的古方之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及当今中医药研究成果之精华,并结合个人数年来医疗实践经验体会,科学组方,精选地道上等中药材组的纯粹中药配方,绝对不含任何西药成分。本方所选药材药性平和,长期服用安全,无任何毒副作用产生,不仅手颤、头摇、强直等症状可获得显著改善,远期疗效巩固可靠,而且还有一定的延年益寿的保健抗衰作用。对特发性震颤可对抗遗传基因对小脑齿状核的破坏,在不同程度上恢复其精细调节功能,可显著改善病人的手颤头摇症状。总之,该方对震颤病症具有治根治本的独特作用,这和西药的对症治疗是完全不同的。

二、特发性震颤有哪些临床症状

  特发性震颤?唯一的症状就是震颤,偶有报道伴有语调和轻微步态异常。病人通常首先由上肢开始,主要影响上肢,也可以影响头、腿、躯干、发声和面部肌肉。表现为姿位性震颤,可同时含有运动性、意向性或静止性震颤成分。震颤可能在指向目的的运动中加重。震颤的频率为4~8Hz。起病时频率为8~12Hz,随着病程和年龄的增加,频率逐渐降低,幅度逐渐增加。

  病人往往在起初数月感到身体内的振动,以后再兴奋或疲劳时出现短暂的活动时震颤,再后震颤持续存在。可以短时间内自我控制,对活动的影响不明显。在这阶段姿位性震颤是反射性的,迅速出现,仅持续数秒。随着震颤幅度的增加,常难以控制,甚至影响工作。即使严重的震颤也常有波动,有时再维持姿位时可以暂时消失。震颤幅度、频率在不同动作、维持不同姿势时常会变动。这时仍可自我抑制震颤,只是更加困难,时间更短。

  一般认为特发性震颤是双侧上肢对称起病,也可单侧上肢起病。一旦上肢影响后常向上发展至头。面。舌、下颌部。累计躯干和双侧下肢者少见,仅在病程的晚期出现,而且程度比上肢轻。

  典型症状是手的节律性外展内收样震颤和屈伸样震颤,旋前旋后样震颤(类似于帕金森病)十分少见。书写的字可能变形,但不会表现为写字过小。另一个常影响的部位是颅颈肌肉群,头部、舌或发声肌均可累计,表现为病人手部严重的姿位性震颤和头部震颤,包括垂直的“点头”运动和水平的“摇头”运动。软腭、舌的震颤会导致发声困难。

  震颤在发病10~20年后会影响活动,随年龄增长严重程度增加,以致完成惊喜活动的能力受到损害,至发病后第六个10年达到高峰。86%的病人在60~70岁,中成长可影响社会活动和生活能力,包括书写、饮水、饮食、穿衣、言语和操作。增长幅度越大,影响活动能力也越大。震颤对性别的影响无差异。许多因素都可以影响震颤。饥饿、疲劳、情绪激动和温度(高热、热水浴)等会加重震颤。与大多数不自主运动一样,特发性震颤在睡眠时缓解,也有个别报道,震颤在潜睡中仍然持续存在。

  特发性震颤?对乙醇(酒精)的反应时特征性的。许多病人即使只摄取少量乙醇就可减少震颤。42%~75%病人饮酒后震颤减轻,但只是暂时的,一般维持2~4h,第二日震颤反而加重。很少有报道乙醇对其他类型的震颤有类似作用,乙醇是通过中枢起作用的。

  据报道,特发性震颤可以伴有其他运动障碍疾病。在特发性震颤病人中,帕金森病的发病率比正常对照人群高得多,即使在大于60岁的特发性震颤病人中,帕金森病的危险度是同年龄组的随机人群的24倍。姿位性震颤在包括帕金森病在内的许多运动障碍疾病中很常见,甚至是早期唯一的症状。如果缺乏严格的诊断标准会导致误诊为特发性震颤。

  6.6%~47%特发性震颤病人存在肌张力障碍。姿位性震颤在肌张力障碍中也很普遍,特别是书写痉挛,在肌张力障碍中有7%~23%伴发特发性震颤。痉挛性斜颈常伴有头部和躯干震颤表现。

  特发性震颤?可出现不典型的震颤表现,有手部的运动障碍、复合的静止性和姿位性震颤、原发性书写震颤、局限的发声震颤、下颌震颤、局限的舌震颤和直立性震颤。

  在病程中一直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的震颤不能看作为特发性震颤。如舌震颤、下颌震颤、发声震颤、原发性直立性震颤以及职业性震颤的任务特异性震颤,在病程中出现典型的特征性震颤时,上述这些局限性震颤才可视为特发性震颤的变异型。

三、特发性震颤是如何诊断的

  中、老年中出现双上肢明显的持续的姿位性震颤伴有运动性震颤时,应考虑特发性震颤。

  (一)特发性震颤?的确诊标准

  1.双手或双侧前臂肉眼可见的、持续的姿位性震颤或伴有动作性震颤和身体其他部位的震颤。双侧姿位性震颤可以不对称,一般持续的震颤幅度较大且可有波动。震颤可影响生活和工作。

  2.病程必须超过3年。

  3.明确诊断必须排除下列情况

  (1)存在除震颤外的其他神经系统异常体征。

  (2)应用可导致震颤的药物或药物戒断状态和疾病。

  (3)震颤发生前3个月内有明确的神经系统外伤,包括头部外伤与周围神经外伤分布部位相一致的震颤。

  (4)存在可引起震颤的明显心因性因素。

  (5)震颤突然发生或迅速进行性恶化。

  (二)可能是特发性震颤的拟诊标准

  1.与“确诊标准”相同的震颤特征,但震颤并非在好发部位,包括头部和腿部的姿位性震颤。

  2.病程超过3年。

  (三)排除特发性震颤的诊断

  (1)与确诊标准”相同的排除标准。

  (2)原发性直立性震颤(直立时双下肢有14-18Hz震颤)。

  (3)局限性发声震颤(因临床无法把单独累及发声的特发性震颤与舌咽肌张力障碍和其他发声器官肌张力障碍导致的言语障碍分开)。

  (4)局限性姿位性震颤包括职业性震颤和原发性书写震颤在内的任务特异性震颤。

  (5)局限型舌震颤或下颌震颤。

  (6)头部的异常姿势可能提示头部肌张力障碍性震颤。

  特发性震颤?经常被误诊,通常被认为是帕金森病早期或增强的生理性震颤,诊断标准不统一是主要原因。确诊特发性震颤必须除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目前临床上可见到符合特发性震颤诊断标准的震颤病人.但又伴有帕金森综合征(病)、肌张力障碍、肌痉挛、不安腿综合征等锥体外系疾病或周围神经病。此时的诊断方法可以借鉴变性疾病常用的叠加诊断方法,如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用特发性震颤叠加(ET PLUS)来表示,如特发性震颤叠加帕金森病。

  (四)辅助检查

  (1)CT、MRI检查、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或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对鉴别诊断有意义。

  (2)肌电图(EMG)可记录到4~8 Hz的促动肌-拮抗肌同步化连续发放活动,另有约10%患者表现为促动肌-拮抗肌交替收缩。单运动单元分析显示电冲动是集合性或同步化的。震颤发作期间募集相中新募集的运动单元有异常高的瞬间20~50Hz放电频率。

  (3)基因分析 对确诊某些遗传性肌张力障碍疾病有重要意义。

四、特发性震颤吃什么药

  l.乙醇(ethanol) 很早发现饮酒可使大部分病人震颤暂时明显减少,即使是小剂量乙醇(酒精)同样会产生戏剧性的效果,但2-4h后震颤又再出现,并且幅度更大。临床发现随时间延长,需要更多乙醇(酒精)才能抑制震颤。长期用乙醇(酒精)治疗特发性震颤会导致酗酒,因此不能以乙醇(酒精)作为长期治疗,而且酒精戒断也会产生震颤。但可以偶尔用乙醇(酒精)控制症状。乙醇(酒精)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作用于小脑部位。

  2.肾上腺β-受体阻滞剂 普萘洛尔对特发性震颤有肯定治疗作用。至今仍未发现其他任何种选择性或非选择性肾上腺β-受体阻滞剂的药效比普萘洛尔更好。大多数报道确认普萘洛尔可以减小手的姿位性震颤幅度,频率不降低。身体其他部位震颤的效果不很理想,甚至完全无效。治疗效果与血药浓度并不相关,原因不清楚。

  肾上腺β-受体阻滞剂阻滞了作用于中枢和外周的内源性儿茶酚胺。研究表明普萘洛尔具有较高的脂溶性能透过血脑屏障作用于中枢系统,因此效果最好。根据脂溶性的大小肾上腺β-受体阻滞剂依次是普萘洛尔、美托洛尔(metoprolol)、索他洛尔(sotalol)和阿替洛尔(atenolol),但对特发性震颤疗效依次是普萘洛尔、索他洛尔、阿替洛尔和美托洛尔。因此肾上腺β受体不只是通过中枢机制起作用,也可通过外周起作用。外周儿茶酚胺受体的位点存在于梭内肌和梭外肌。作用于梭外肌的β2-受体通过缩短颤搐周期起作用,加强姿位性震颤。β2-受体拮抗剂能阻滞这种作用以减轻震颤。

  普萘洛尔对特发性震颤疗效较好,但仍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对其反应不理想。症状缓解者有50%~70幅度可以降低50%- 60%,普萘洛尔的治疗效果与剂量呈相关性,虽然个别病人80mg /d已有效,对国外大多数病人来说,120mg/d的剂量仍嫌不足,一般每日需要240~320mg,但更大剂量并不使副作用相应增大。建议普萘洛尔从小剂量开始每日分3次服用,几日后才会见效,每隔2d增加10~20mg,但长期服药会导致耐受。长期服用后撤药要慢(大于l周),以防止心动过速、出汗、震颤和全身不适等戒断反应。

  普萘洛尔治疗的相对禁忌证是心功能不全、Ⅱ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哮喘或其他支气管痉挛疾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大多数副作用是相应的肾上腺β受体阻滞作用,脉率降低,但60次以上的心率都能耐受。其他少见的副作用包括疲劳、体重增加、恶心、腹泻、皮疹、阳痿和精神状态改变(如抑郁)。普萘洛尔副作用在治疗一段时间后大多可以耐受。如果是哮喘病人则不适应用β2-受体阻滞剂和普萘洛尔,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如阿替洛尔和美托洛尔可以应用,前者的效果更好。

  某些特发性震颤病人,震颤仅发生在可预见的特殊场合.间歇性服用普萘洛尔能很好地控制症状。在将发作前1h服药能有效预防震颤的发生。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神经内科内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