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9 06:58 来源:网友分享
定义
O型腿在医学上称为膝内翻,俗称“罗圈腿”、“弓形腿”、“箩筐腿”。指的是在膝关节处,小腿的胫骨向内旋转了一个角度,故此称为“膝内翻”。
膝内翻的定义很容易因为看到病变形态想当然而混淆:膝内翻的定义并不是以内翻所成角的指向而命名的,而是以小腿胫骨的翻转方向命名的。膝内翻,其膝关节成角是指向外侧的,因此经常会被误称为膝外翻。
人的腿型有很多种,其中一种就是O型腿,它是指两只腿向外拐,然后中间形成一个O型。
判断标准
在双足跟、双足掌并拢,放松双腿直立,如两膝存在距离,就说明是有O型腿了。
一般根据常态膝距和主动膝距两个指标,判断O型腿的轻重程度。
所谓常态膝距,指的是直立时两足踝部靠拢、双腿和膝关节放松时,双膝关节内侧的距离。
主动膝距,指的是直立时两足踝部靠拢、腿部和膝关节向内用力并拢,双膝关节内侧的距离。
根据常态膝距和主动膝距的大小,“O型腿”分为Ⅰ度、Ⅱ度、Ⅲ度和Ⅳ度。
◆常态膝距在3厘米以下,主动膝距为0的属Ⅰ度;
◆常态膝距在3厘米以下,主动膝距大于0的属Ⅱ度;
◆常态膝距在3-5厘米之间的为Ⅲ度;
◆常态膝距大于5厘米的属Ⅳ度。
缺钙和遗传是O型腿形成的两个基础,但更直接的原因,还是在于走姿、站姿、坐姿及一些运动。
走路外八字脚、稍息姿势站立、长期穿高跟鞋、盘坐、跪坐、蹲马步等等,会给膝关节向外的力量,而这种力量会牵拉膝关节外侧副韧带,长期如此,就会导致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松弛。
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是膝关节内外侧角度的稳定结构。当外侧副韧带松弛的情况下,内侧副韧带偏大的力量就会牵拉小腿胫骨向内侧旋转,形成膝内翻,即O型腿。
由此可见,认为O型腿都是骨头弯了,是一种误解。为什么普遍认为O型腿就是骨头弯了?
O型腿的人,平时站立和走路时,都是腿外侧肌肉用力,内侧用不上力。因此腿部肌肉发育不匀称,往往外侧肌肉多,内侧肌肉少。这样,形成的腿部肌肉轮廓线就是弯曲的,给人的感觉就是骨头弯曲了。
并且,由于腿内侧肌肉少,会导致双腿间的缝隙别大。外侧肌肉多,就显得胯宽,下肢臃肿、腿短,上下不协调。
“O”型腿通过锻炼的矫正方法具体如下:
(1)直立,两脚并拢,两手扶膝做两膝向正前方的下蹲起立运动,做20~3O次。
(2)弯腰,两手扶膝做向左的和向右的绕环运动,做20~30次。
(3)两脚开立稍大,弯腰,两手扶膝做两膝向内相靠停耗练习,每次停耗10秒钟,做5~10次。
(4)两脚平行站立。先以脚跟为轴,做脚尖外展和内旋运动;再以脚尖为轴,做脚跟外展和内旋运动,各做20~30次。
(5)坐在椅子上,尽力用小腿夹住书,坚持一定时间。如果用橡皮带将两膝捆住做,效果更加显著。
(6)跪坐在腿上,塌腰,两脚慢慢向外向前移动,腰部随之也逐渐直起来。做15~20次。
(7)下蹲,双手叉腰,上身保持直立,双腿张开15—20厘米,脚尖略微向外,吸气时两膝靠拢慢慢下蹲,尽可能深蹲并停留片刻,感到腿部肌肉紧绷。呼气时慢慢打开双膝,伸直站立,重复10次。下蹲时膝盖和大腿靠拢,对于矫正O型腿很有效。尽可能的下腰深蹲效果会更好。
O型腿走姿
O型腿的人走路多为外八字,即行走的时分,双足尖向外分,在行走的时分,腿部会向外用力,膝关节受到向外分的力,久而久之,站立的时分膝关节就会无法并拢,变成O型腿。所以要先调整走姿,学会重心放腿内侧。良好的走姿应当身体直立、收腹直腰、两眼平视前方,双臂放松在身体两侧自然摆动,脚尖微向外或向正前方伸出,跨步均匀。
刚开始调整时可能觉得很别扭,有种不会走路的感觉,工夫长了就自然了。
一有空就记得做夹紧动作
无论是等公车,还是办公室里、看电视时,都要常常记得蜷缩双腿用力夹紧双膝,一天3-5次,每次15分钟左右。这样不仅能矫正腿型,工夫长了,还有瘦腿的功效,特别是瘦大腿哦。
缠绷带矫正法
如果你的双腿膝盖是往外旋转的O型腿(走路轻易外八字)、因为弯曲的程度较严重。所以除了做夹紧运动外,最好多操作捆绑法矫正。
准备具有弹性的橡皮带,或是布制的长型带子,均匀地缠绕双腿来帮助双腿夹紧。
1)先坐在椅子上,将两腿并拢。在膝盖以下脚跟以上外,均匀地捆绑橡皮带。
2)如果所运用的捆绑物不是具有弹性的橡皮带。在捆绑之前,先在脚跟内侧和膝盖内侧各垫上一条毛巾,避免疼痛。第一次捆绑时,不要过紧。
3)捆绑后站起,记得要将身体挺正,抬头挺胸,约站立15分钟后即可。如果站立时会疼痛或是脚麻,就是捆绑得过紧,此时要拆开重新捆绑一次。最好一日可捆绑两次。
4)也可两手扶着栏杆或椅背做蹲下。站起的重复动作,每次约1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