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4 08:01 来源:网友分享
外界因素:如化学制剂、化妆品、香料、染料、清洁剂、动物毒素、蛋类、鱼虾及牛奶等异性蛋白、花粉、尘埃、细菌感染、日晒、寒冷、搔抓等。体内因素:过敏性体质,代谢、内分泌或消化道功能紊乱,神经精神功能障碍,过度疲劳,精神紧张,病灶感染,肠寄生虫病,静脉曲张,多汗,皮肤干燥等。
湿疹发病机理:在复杂的体内因素和外界因素的基础上所致的迟发性变态反应。但有些湿疹则与变态反应无关。患者反应性的改变,常涉及多方面的因素,有些还不清楚,尚有待今后研究。
中医认为本病常因饮食失节、嗜酒或过食辛辣刺激腥发动风之品,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使湿热内蕴,又外感风湿热邪,内外两邪相搏,充于腠理,浸淫肌肤发为本病。或因身体虚弱,脾为湿因,肌肤失养。或因湿热蕴久,耗伤阴血,化燥生风,而致血虚风燥,肌肤甲错。
中药治疗
胃经积热
【湿疹症状】初起丘疹色红,灰白色鳞屑成斑,小者如豆,大者如钱,日久蔓延,扩大成片。毛发干枯,容易折断,易于剥落,而不疼痛,瘙痒,稍数患者有轻微的红肿,皮疹,脓疮,结痂而稍有疼痛。病程缠绵。
【湿疹治法】养血熄风,杀虫清热。
【湿疹方药】荆芥10克,白藓皮15克,当归10克,大黄10克,防风10克,百部10克,连翘10克。
【用法】共炒研极细末,每次6克,饭后两小时,滚水冲服,每日两次。
【外洗法】用艾叶一把,加鸽粪一把熬水,温洗秃疮后,再用温水淋洗一次,拭干。
【湿疹按语】该病由于胃经积热,化风生虫所致。故方中以荆芥、防风透散风热于外;大黄荡涤胃热于下;连翘、百部、白藓皮泄热杀虫;当归养血祛风。
【湿疹方药】全虫方 全虫(打)6克,皂刺12克,猪牙皂角6克,苦参6克,刺蒺藜15克,炒槐花15克,威灵仙12克,黄柏15克,白藓皮15克,川军15克。
【用法】久煎,一日一剂,每两服。忌食辛辣。
脾虚化热
【湿疹症状】皮肤湿疹,以四肢为多,开始散在全身,以后逐成片状增多,瘙痒,搔破后流黄水,无发热,饮食尚佳,睡眠不实,大小便正常,舌质正常,苔黄腻,脉陈弦细数。
【湿疹治法】养血清热,祛风除湿。
【湿疹方药】归尾5克,赤芍6克,干地黄9克,川芎5克,丹皮6克,何首乌(润肠通便)9克,胡麻仁5克,黄柏6克,白蒺藜9克,苦参6克,蝉蜕3克,红花3克,蛇蜕3克。
【用法】一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忌辛辣腥发之物。
【湿疹按语】此型湿疹,以四肢为多,四肢为诸阳之本,脾主四末,并主肌肉,其病因由脾弱生湿,湿聚生热,热则生风,风湿博结,发于皮肤,四肢尤甚,所以治以养血,清热、祛风、除湿之法。
血热外感
【湿疹症状】周身疹点细小坚硬为粟,质白根红,瘙痒异常,抓破则有黄色水液浸淫蔓延,痒极则肤红发热,舌红苔黄,脉滑数。【湿疹治法】疏风祛湿,败毒泻火。
【湿疹方药】金银花30克,土茯苓30克,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30克,白藓皮15克,野菊花10克,炒黄柏10克,炒黄苓10克,干生地10克,连翘10克,蝉蜕10克,荆芥3克。
【用法】浓煎,分三次服。三剂为一个疗程。疮愈后则停服,未痊愈可续服三剂。如经数月或一年后再发时,可照方再服。
【湿疹按语】方中以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清热败毒而消肿;生地、黄苓、黄柏、连翘清热凉血泻火,并能燥湿;土茯苓、白藓皮祛风除湿;蝉蜕、荆芥疏风散热。
风湿蕴毒
【湿疹症状】皮损肥厚,粗糙,干燥,脱屑,皮纹增宽加深,色素沉着、苔藓样明显,瘙痒无度,色薄白苔少,脉细数。
【湿疹治法】熄风止痒,除湿解毒。
【湿疹方药】全虫方 全虫(打)6克,皂刺12克,猪牙皂角6克,苦参6克,刺蒺藜15克,炒槐花15克,威灵仙12克,黄柏15克,白藓皮15克,川军15克。
【用法】久煎,一日一剂,每两服。忌食辛辣。
【湿疹按语】方中全虫性辛、甘、平,有毒。入肝经,走而不守,能息内外表里之风;皂刺幸散温通,功能消肿托毒,治风杀虫;猪牙皂角能通肺及大肠之气,涤清胃肠积滞,消风止痒散毒。盖“热”性散,“毒”性聚,若欲祛其湿毒,非攻发内托幸扬不得消散,而全虫、皂刺、猪牙皂角三者为伍,既能熄风止痒,又能托毒攻伐,对于顽固蕴久深在之湿毒作痒,用之最为相宜。白藓皮性寒善行,味苦性燥,清热散风,燥湿止痒,协同苦参以助全虫祛除表浅外风蕴湿而止痒;刺蒺藜辛苦温,祛风“治诸粉病疡”、“身体风痒”有较好的止痒作用;刺蒺藜协同祛风除湿通络的威灵仙,能够辅佐全虫祛除深在之风毒蕴湿而治顽固性的瘙痒。另外脾胃气滞则蕴湿,湿蕴日久则生毒,顽湿聚毒,客于皮肤则瘙痒无度,故方中佐以炒枳壳、黄柏、炒槐花,旨在行气清肠胃之结热,以期调理胃肠,清除湿热蕴积之根源,标本兼顾,寓意较深。川军能活血破瘀,少用则泻下,多用反而厚肠胃,与诸药相配合,不但止痒功效增强,而且可以促进肥厚皮损的消退。
湿热型
【证见】 皮肤可见红斑、肿胀、丘疹、水疱、脓疱、糜烂,渗液较多,浸淫成片,瘙痒较剧烈。可伴有发热,疲乏倦怠,或有腹痛,便秘或腹泻,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滑数。
【治法】 清热利湿,佐以祛风。
【方药】1、主方 萆薢渗湿汤(高秉钧《疡科心得集》)加减 处方:萆薢15克,薏苡仁、土茯苓、滑石、鱼腥草各30克,牡丹皮、泽泻、通草、防风、黄柏各12克,蝉蜕6克。水煎服,每日1剂。 便秘者,加大黄12-15克(后下)。湿热较盛者,加龙胆草、栀子各12克。剧痒者,加浮萍9克、白蒺藜15克。2、中成药龙胆泻肝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风热型:
【证见】 皮肤见红斑、丘疹、鳞屑、结痂,或有少量渗液。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 疏风清热,佐以利湿。
无论身体的哪一个部位患了过敏性湿疹,都会因剧烈的瘙痒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甚至影响其正常的工作、生活。
⑴应该注意的问题是避免再次刺激局部,尽可能地避免用手搔抓局部,也不要用热水或肥皂水去清洗局部,更不能用那些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在局部涂抹,特别注意的是不能随便应用激素类药物在局部涂抹?这些都是非常容易使疾病恶化或重新发生的常见因素。
⑵尽可能地了解过敏性湿疹、皮炎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⑶避免食用一些刺激性食物,如葱、姜、蒜、浓茶、咖啡、酒类及其他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鱼、虾等海味。
过敏性湿疹的发生、发展与各种因素有关。由于个体差异,不同个体或同一个体的不同时期都有可能出现差异。除饮食方面的因素外,吸入物,如花粉、尘、螨及体表的细菌、真菌感染、生活环境的改变以及所接触到的各种物质,都有可能成为引起过敏性湿疹的常见外部原因。体内的病灶,如扁桃体炎、胆囊炎、神经精神因素、内分泌及新陈代谢状况的改变,如月经时期、妊娠时期等,都有可能成为引起过敏性湿疹的主要内部原因。要预防过敏性湿疹的发生,就必须结合患者自身的基本状况,尽可能地避免种种可疑的致病因素。
1、3大忌口: 忌辛辣、忌海鲜、忌狗肉、忌牛羊肉。关于忌口,也有不同说法, 也有人认为,忌口应该视个体差异而定,一味忌口,将使人体丧失大量营养,不利病情好转。我认为适当的忌口还是必要的,尤其在服用治疗性药物期间,总体来看是利大于弊。
2、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是本类病的一诱发因素,尽可能避免感冒、扁桃腺炎、咽炎的发生。一旦发生应积极对症治疗,以免加重病情。经常因扁桃腺化脓而诱发本病或加重本病的建议行扁桃腺摘除术。(对于此条扁桃体摘除,应该慎重。)
3、消除精神紧张因素,避免过于疲劳,注意休息。
4、居住条件要干爽、通风、便于洗浴。
5、在日常用药中,抗疟药、β-受体阻滞剂均可诱发或加重病情。
6、内分泌变化、妊娠均可诱发本病并使其加重。
7、多食富含维生素类食品,如新鲜水果、蔬菜等。
8、清洗患处时,动作要轻揉,不要强行剥离皮屑,以免造成局部感染,如红、肿、热、痛,影响治疗,使病程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