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2 06:28 来源:网友分享
麦粒肿又称针眼、睑腺炎,是睫毛毛囊附近的皮脂腺或睑板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麦粒肿分为内麦粒肿和外麦粒肿两型:
1.外麦粒肿
为Zeis腺(蔡氏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初起睑缘部呈局限性充血肿胀,2~3日后形成硬结,胀疼和压痛明显,以后硬结逐渐软化,在睫毛根部形成黄色脓疱,穿破排脓迅速。重症病例可有畏寒、发烧等全身症状。
2.内麦粒肿
为睑板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其临床症状不如外麦粒肿来得猛烈,因为处于发炎状态的睑板腺被牢固的睑板组织所包围,在充血的睑结膜表面常隐约露出黄色脓块,可能自行穿破排脓于结膜囊内,睑板腺开口处可有轻度隆起,充血,亦可沿睑腺管通排出脓液,少数亦有从皮肤而穿破排脓,如果睑板未能穿破,同时致病的毒性又强烈,则炎症扩大,侵犯整个睑板组织,形成眼睑脓肿。
眼睑有两种腺体,在睫毛根部的叫皮脂腺,其开口于毛囊;另一种靠近结合膜面埋在睑板里的叫睑板腺,开口于睑缘。麦粒肿就是这两种腺体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引起麦粒肿的细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所以麦粒肿多为化脓性炎症。
麦粒肿又名睑腺炎,传统医学称其为土疳或土疡,俗称“针眼”,是一种普通的眼病,人人可以罹患,多发于青年人。此病顽固,而且容易复发,严重时可遗留眼脸疤痕。麦粒肿是皮脂腺和睑板腺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的一种病症,分为外麦粒肿和内麦粒肿,切记不可自行挤脓,以免引起眼眶蜂织炎等并发症,应到正规眼科进行针对性治疗,滴眼液或者手术。
1.眼睑皮肤局限性红、肿、热、痛,邻近球结膜水肿。
2.当脓液局限积聚时出现黄色脓头,外麦粒肿发生在睫毛根部皮脂腺,表现在皮肤面;内麦粒肿发生在睑板腺,表现在结膜面,破溃排脓后疼痛缓解,红肿消退。
3.重者伴有耳前、颌下淋巴结大及压痛、全身畏寒、发热等。
4.麦粒肿的症状包括:眼睫毛底部周围的眼睑出现带有黄头的脓。
5.脓头周围的眼睑皮肤肿胀、发炎。
6.疼痛或触痛。
麦粒肿通常数天即可痊愈。平时,每小时用温热的布压住感染部位20分钟,可以改善患儿的疼痛症状,也可以促进排脓、加快治疗。
患了麦粒肿后要及时治疗,因为早期症状轻微,通过局部治疗往往就能控制其发展,炎症可很快消退而治愈。
治疗时一般白天滴消炎眼药水,如利福平、托白士、泰力必妥等,每3~4小时1次。晚上入睡前涂消炎眼膏,如金霉素、红霉素眼膏等。
如果患儿能很好配合,还可辅以温水热敷治疗。热敷能扩张血管,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对促进炎症吸收、缩短病程很有帮助。具体的做法是,用清洁毛巾浸热水后稍拧干直接敷在患眼皮肤上,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钟。热毛巾的温度约45O度左右,家长可先用手背或自己的眼睑皮肤试温,以患儿能接受为度。
如治疗不及时,除局部出现红肿外,还伴有发热、怠倦等全身症状时,应该加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红霉素,或肌肉注射青霉素等。对已经出现脓头的麦粒肿,可待脓肿成熟后,进行切开排脓治疗。
1.早期湿热敷或旋磁理疗促进浸润吸收或硬结迅速化脓。
2.手术切开当炎症得到控制,脓液聚集形成波动感后可切开排脓,并适当清理坏死或肉芽组织,可以根据情况适当考虑放置引流条。在炎症消退后,如果仍旧留有残余的肉芽组织或者硬结,可以再次手术切除治疗。但要注意外麦粒肿的皮肤面切口应与睑缘平行,内麦粒肿的结膜面切口应与睑缘垂直。切忌不适当的挤压,以防炎症向眶内、颅内扩散,引起眶蜂窝织炎、海绵窦静脉炎、脑膜炎及脓肿等而危及生命。
3.对顽固的经常发作的病例可用自体免疫疗法。伴全身发热,耳前、颌下淋巴结肿大者可给抗生素类药物治疗。
适应菌种:对本制剂敏感的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肺炎球菌、肠球菌属、细球菌属、莫拉氏菌属、棒状杆菌属、克雷白氏菌属、沙雷氏菌属、变形菌属、摩氏摩根菌、普罗威登斯菌属、流感嗜血杆菌、结膜炎嗜血杆菌(科-威氏杆菌)、假单胞菌属、绿脓杆菌、洋葱假单胞菌、嗜麦芽黄单胞菌、不动杆菌属、丙酸杆菌、沙眼衣原体。
适应症:用于治疗眼睑炎、外睑腺炎、泪囊炎、结膜炎、内睑腺炎、角膜炎(含角膜溃疡),以及用于眼科围手术期的无菌化疗法。
氧氟沙星眼膏,适应症为:对本制剂敏感的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肺炎球菌、肠球菌属、细球菌属、莫拉氏菌属、棒状杆菌属、克雷白氏菌属、沙雷氏菌属、变形菌属、摩氏摩根菌、普罗威登斯菌属、流感嗜血杆菌、结膜炎嗜血杆菌(科-威氏杆菌)、假单胞菌属、绿脓杆菌、洋葱假单胞菌、嗜麦芽黄单胞菌、不动杆菌属、丙酸杆菌、沙眼衣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