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疗法治疗胰腺癌好吗 胰腺癌目前都用哪些化疗药

2018-08-31 06:16 来源:网友分享

一、免疫疗法治疗胰腺癌好吗

  1.绿色安全,有效延长患者生命,生物治疗胰腺癌采用的是患者自身的细胞在体外培养后输入患者自己体内,不会造成免疫排斥,并无任何毒副作用,可直接杀死癌细胞,控制肿瘤的发展及转移,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2 减轻放化疗副作用,巩固疗效,放疗时运用生物治疗胰腺癌,可提高放疗效果,减少放疗副作用,减轻身体相关症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机体的免疫功能重建;化疗中同时使用生物治疗能增强机体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提高化疗的效果,能够明显改善化疗药物身体造成的副作用,有效提升患者的免疫功能。

  3 可实现带瘤生存,由于生物治疗胰腺癌的主要是提高患者本身的抗癌能力,从根本上节制了肿瘤的生长,可使肿瘤与机体维持一个平衡的对抗状态,大大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患者一定要去大医院接受正规治疗,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注意事项:

  患者一定要注意平时多是患者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一定要放松心情,注意休息,不要太紧张了,平时在生活中尽量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可以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一定要喝水,一定要戒烟酒,适当的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胰腺癌目前都用哪些化疗药

  一线化疗药物:吉西他滨

  相较于其他药物,吉西他滨在维持相似疗效的基础上,具有更少的副反应,病人耐受良好。以吉西他滨为主的联合化疗使各期胰腺癌病人从中受益。

  (1)可切除胰腺癌的手术后辅助治疗:对于可切除胰腺癌病人,手术无疑是最佳的选择。但是,即便肿瘤被完全切除,此类病人的预后依然不够理想。研究证明:可切除胰腺癌病人手术后接受5-氟尿嘧啶+吉西他滨或亚叶酸(以往用于不可切除胰腺癌的治疗)的化疗可以有效改善病人的预后。

  (2)临界可切除胰腺癌的手术前新辅助治疗:对于那些已经发生静脉血管局部侵润的临界可切除胰腺癌,我们仍可通过手术前新辅助治疗降低肿瘤分期,增加手术切除率。我院目前开展的围绕吉西他滨的手术前新辅助治疗和手术前再评估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此类病人的治疗效果。

  (3)不能切除胰腺癌“姑息性治疗”的标准用药:在姑息性治疗中,吉西他滨单药治疗的有效反应率仅约为百分之十五,中位生存期也没有超过1年。而吉西他滨与奥沙利铂/顺铂/厄洛替尼/卡陪他滨等组成的二联疗法虽然疗效稍有改善,但副反应也大增加。

  5-氟尿嘧啶是吉西他滨问世之前治疗胰腺癌的关键药物,近阶段研究显示其与亚叶酸,奥沙利铂,伊立替康构成的“FOLFIRINOX”四联化疗药物在转移性胰腺癌中较吉西他滨单药拥有更好的疗效,但因为毒付作用的加重而应用受限。

  吉西他滨辅助化疗新药:

  辅助吉西他滨化疗的新型药物虽然以吉西他滨为主的化疗是胰腺癌治疗的标准疗法,但其有限的疗效,难以避免的毒副反应也促使我们寻找新的药物,以期望通过与吉西他滨联合应用来提高疗效。

  (1)胰腺癌去间质治疗药物:

  胰腺癌含丰富的肿瘤间质而少血管,使得化疗药物难以到达肿瘤局部,进而影响疗效。已经有研究显示,抗血管生成药物如索拉菲尼、舒尼替尼等基本无效,具有潜在促血管正常化作用的药物如二甲双胍等可能改善吉西他滨的疗效,但实际效果尚需评估。而去间质治疗可以通过破坏间质有效增进吉西他滨等药物到达肿瘤局部。目前临床已经使用白蛋白结合紫杉醇用于进展期胰腺癌的辅助治疗,效果较好。该药除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外,其去间质作用非常可能是疗效增加的关键。除此以外,像透明质酸酶抑制剂、CD40激动剂、Notch通路抑制剂,Hedgehog通路抑制剂等针对胰腺癌间质化的新药均在研发之中,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成为胰腺癌联合治疗的新选择。

  (2)分子靶向药物:

  细胞内酪氨酸激酶磷酸化是肿瘤细胞的存活和增殖的重要环节。抑制酪氨酸激酶磷酸化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代表药物有厄洛替尼,苏尼替尼等,而苏尼替尼用于治疗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相关临床试验已经开展。

  “单克隆抗体”药物是利用免疫学原理区分肿瘤细胞特异性抗原,使得抑癌药物或者免疫细胞在病灶处浓集从而更有效地杀灭肿瘤细胞。这类药物有SB408075,艾比特思(erbitux)等,但疗效还需要评估。

  (3)胰腺癌新兴生物疗法免疫相关治疗、基因治疗:

  传统化疗药物主要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可是随着对胰腺癌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胰腺肿瘤的发生发展并不仅仅是肿瘤细胞自身的不断增殖。肿瘤相关炎症、人体免疫、基因突变都与其有着深刻的联系。“免疫调节动员”作为一个胰腺癌治疗的新兴概念在近来被提出。胸腺肽(日达仙)等药在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绝大部分的胰腺癌中都发现了K-ras基因的突变,不少研究也提示该基因的突变可能是胰腺癌发生发展的关键。虽然相关药物还处于试验阶段(我科即将开展相关试验项目),可是有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进入临床,成为胰腺癌病人的福音。

  虽然这些新兴疗法不少还未正式进入临床,其效果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理想,然而这些崭新的思路和治疗切入点是建立在对胰腺癌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其中的一部分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转化为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

三、胰腺癌怎么诊断治疗呢

  1、b超

  胰腺癌的直接影像可见到低回声的肿瘤,间接的所见往往成为发现小胰癌的线索,如扩张的胰管、胆管等。除主胰管外,还要仔细观察胰管的分支。有些小胰癌可首先引起胰管分支的局限性扩张,如钩突部胰管扩张。

  2、ct扫描

  ct扫描可以显示胰腺肿块的正确位置、大小及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但<2cm的胰腺肿块约l//3不能发现影像学改变,除费用昂贵的因素外。ct扫描应该列为目前诊断胰腺癌的主要方法。

  3、磁共振成像(mrl)

  mri可显示胰腺轮廓异常,根据t1加权像的信号高低,可以判断早期局部侵犯和转移,对判断胰腺癌,尤其是局限在胰腺内的小胰癌以及有无胰周扩散和血管侵犯方面mri优于ct扫描,是胰腺癌手术前预测的较好方法。但价格昂贵。

  手术切除是胰头癌的治疗首选方法,越早切除治愈的可能性就越大。手术方式根据患者病情加以选择,常用手术方式有经典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加区域性淋巴结廓清术、改良扩大根治术、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全胰切除加淋巴结清术以及姑息手术。

四、胰腺肿瘤症状都有哪些

  第一:食欲减退和消瘦:也是胰腺癌的常见表现。肿瘤常使胰液及胆汁排泄受阻,因此影响患者食欲且有消化吸收不良,致体重明显减轻。

  第二:腹部肿块:胰头癌除致梗阻性黄疸外亦常致胆囊肿大,可在右上腹清楚扪及,梗阻性黄疽伴胆囊肿大常提示壶腹周围肿瘤,晚期胰腺癌者可出现上腹固定的肿块。

  第三:梗阻性黄疸:是胰头癌的突出表现。肿瘤部位若靠近壶腹周围黄疸可较早,出现黄疽常呈持续,且进行性加深,大便色泽变淡,甚至呈陶土色,皮肤黄染呈棕色或古铜色,有皮肤瘙痒症。

  第四:上腹部不适及隐痛:这是胰腺癌最常见的首发症状。胰腺肿瘤常致胰管或胆管梗阻,尽管尚未引起黄疸但胆汁排泄不畅,但是由于胆道内压力升高胆管及胆囊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张,所以患者可觉腹部不适及隐痛。以往强调胰头癌的典型症状是无痛性黄疽,实际上无痛性黄疽作为首发症状仅出现10%至30%的患者,腹痛在胰头癌患者还是很常见的症状,至于胰体尾部癌腹痛发生率更高,且可由于累及腹腔神经丛而呈显著的上腹痛和腰背痛,需要指出的是这种症状的出现常提示病变已进入晚期。

  第五:其他:腹水、恶病质及肝肺或骨骼转移等表现。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肿瘤科疾病热点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