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3 08:14 来源:网友分享
腹痛和食欲下降
胆囊部位的息肉使得胆管梗阻起来,最终会引起腹部疼痛,这种疼痛是阵发性的,并且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患者也不想吃饭,这样营养就跟不上,身体状况是越来也差了。
并发感染
持续性的胆道梗阻引起胆道感染的几率是非常大的,感染之后患者就有可能患上化脓性胆管炎、肝脓肿等,患者会出现打寒战、发高热。严重的患者会出现感染性休克,威胁到性命。
黄疸和肝功能损害
结石梗阻会使得胆汁引流不是很通畅,容易出现胆汁淤滞肝脏肿大,从而损害到肝功能,最后感染的话又会加剧肝功能损害。肝功能的损害又引发全身各个系统和器官的损害,如凝血障碍、低蛋白血症、肾功能损害、循环障碍等。
为了避免出现上面文章中的这些危害,请胆囊息肉患者务必要尽早接受治疗,胆囊息肉这种疾病还是比较好治疗的,大家也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心理压力,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就可以了。只要胆囊息肉患者及时接受治疗,上面的危害都是可以避免的,对您身体一点伤害都没有。
胆固醇息肉
胆固醇沉着是胆囊息肉的重要病因,胆固醇胆囊息肉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沉着于胆囊黏膜固有膜的巨噬细胞内,逐步向黏膜表面突起,促使黏膜上皮增生、罗-阿窦增多及肌层增厚而形成息肉。胆固醇息肉一般易与黏膜分离,不会伴有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也不含其他基质成分,即便伴有炎症也很轻微。
炎症性胆囊息肉
这类胆囊息肉为炎症刺激所致的一种肉芽肿,直径约5mm,单发或多发的广基性结节。其组成成分有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及慢性炎症细胞,这种胆囊息肉的症状会使得周围的胆囊壁有明显炎症。
腺瘤样增生胆囊息肉
这类胆囊息肉的症状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为黄色质软的疣状物,直径约5mm,单发或多发。其组成成分为丰富的结缔组织中的细胞,其表面有上皮增生并伴有肠化生。腺样增生因黏膜上皮伸入肌层,窦口上常有狭窄,致窦内常有胆汁淤积、炎症或胆石嵌入,有癌变可能。
腺肌瘤胆囊息肉
存在黏膜上皮局部变化、肌纤维增生与局限性腺肌增生,故医学上又称为腺肌增生症,有弥漫型、节段型与局限性三种。腺肌瘤也是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也可能癌变。
B超检查
这种胆囊息肉的检查中最为广泛使用的方法,由于具备无创伤等优点容易被患者接受。B超检查可以准确地显示息肉的大小、位置、数量以及胆囊壁的情况。有临床调查显示,B超对胆囊息肉的检出率为92.7%,特异性94.8%,假阳性5.2%,其检出的准确性明显高于CT,并且能清晰地显示息肉的部位、大小、数目及局部胆囊壁的变化,是一种简便可靠的胆囊息肉的检查方法。
三维超声成像
三维超声成像检查可以使胆囊具有立体感,有直视胆囊剖面的效果,可弥补二维显像某些不足,是常见的胆囊息肉的检查方法。该检查方法不仅可以观察胆囊息肉的大小形态,还可以分清息肉和胆囊壁的关系。尤其在胆囊后壁的息肉,二维显像不能清楚地分辨是否有蒂,以及蒂与胆囊壁附着的范围和深度,三维超声成像都可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内镜超声(EUS)
该检查方法是将超声微小探头安置在内镜顶端,探头为高频,将内镜插入消化道,进入十二指肠壶腹后此探头更接近胆囊,可以减少干扰或胆汁粘稠度等影响。早期胆囊癌绝大多数是在结石和息肉等病变的掩盖下发展,早期缺乏特征性声像图表现,所以鉴别很困难。而EUS检查可以观察息肉样病变与胆囊壁之间的关系,有助于鉴别诊断。以上是三种常见的胆囊息肉的检查方法,希望对大家了解胆囊息肉的检查有所帮助。提醒大家一旦患有胆囊息肉一定要及时去正规医院进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饮食要规律早餐要吃好
规律饮食、吃好早餐对胆囊息肉患者极其重要。人体内肝脏主管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存储入胆囊内,而胆汁的功能主要是消化油性食物。如果不吃早餐,则晚上分泌的胆汁利用不上,存留于胆囊内,胆汁在胆囊内滞留时间过长,即可刺激胆囊形成胆囊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增大、增多,所以早餐最好吃些含植物油的食品。
低胆固醇饮食
胆固醇摄入过多,可加重肝胆的代谢、清理负担,并引起多余的胆固醇在胆囊壁结晶、积聚和沉淀,从而形成息肉,所以,胆囊息肉患者应降低胆固醇摄入量,尤其是晚上,应避免进食高胆固醇类食品如:鸡蛋(尤其是蛋黄)、肥肉、海鲜、无鳞鱼类、动物内脏等食品。
禁酒及含酒精类饮料
酒精在体内主要通过肝脏分解、解毒,所以,酒精可直接损伤肝功能,引起肝胆功能失调,使胆汁的分泌、排出过程紊乱,从而刺激胆囊形成新的息肉及或使原来的息肉增长、变大,增加胆囊息肉的癌变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