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0 08:24 来源:网友分享
不良的生活习惯
长期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等因素造成体质酸化,人体整体的机能下降,引起肾虚,肝肾同源,肾虚肝亦虚,进而引起上焦代谢循环变慢,阻塞脑动脉,血气凝滞。这时一些脑部寄生虫,病毒就大量繁殖,造成脑部严重损伤。
物理因素
物理因素是一个比较广泛的说法,包括很多方面。脑瘤放射治疗数年后,在照射区发生其他性质的肿瘤是脑瘤的发病因素之一。动物试验发现放射线可使组织间变(癌变)。其机制是放射线使颅内纤维母细胞或脑膜内皮细胞的癌基因突变,而引起细胞的癌变。
化学因素
化学因素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主要是某些有毒的化学物质导致的。动物实验证实多种化学物是脑瘤的发病因素(各种胶质瘤、脑膜瘤、肉瘤、上皮癌、垂体腺瘤等),常见的有蒽类化合物,如甲基胆蒽、二苯蒽、苯并比等等。
先天因素
提起先天因素我们首先会想到胎儿时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始细胞或组织异位残留于颅腔内,在一定条件下又具备分化与增殖功能,可发展成为先天脑瘤的发病因素。这类肿瘤生长缓慢,多属良性,常见有颅咽管瘤、脂肪瘤及胶样囊肿等。
遗传因素
很多疾病的发生都和遗传因素相关,而脑瘤也带有一定的遗传性质。人体基因缺陷或突变可形成脑瘤。多发性神经纤维瘤属神经系统肿瘤遗传最具典型的代表,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肿瘤,约半数病人有家族病史。
头颅CT扫描
典型的脑膜瘤,在未增强的CT扫描中,呈现孤立的等密度或高密度占位病变。其基底较宽,密度均匀一致,边缘清晰,瘤内可见钙化。增强后可见肿瘤明显增强,可见脑膜尾征。其主要表现为肿瘤区及肿瘤区周围的慢波功率异常,不失为CT检查前的一种有效的筛选方法。
磁共振扫描
MRI能提供清晰的解剖背景图像,特别是头部图像不受颅后窝伪迹的干扰,有鲜明的脑灰、白质反差,可作冠状、矢状及轴位层面的断层,比CT更为优越。用顺磁性物质钆(Gd)的化合物(Gd-DTPA)作静脉注射,可使组织的T-1弛豫时间明显缩短,因此可作为增强剂来增加病变与正常脑组织之间的对比度,提高MRI的分辨率。目前已普遍认为对神经系统病变的诊断应首选MRI。
脑血管造影
各种类型的脑膜瘤都是富于血管结构的,DSA和超选择血管造影,对证实肿瘤血管结构,肿瘤富于血管程度,主要脑血管的移位,以及肿瘤与大的硬膜窦的关系,窦的开放程度都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详细资料。同时造影技术也为术前栓塞供应动脉,减少术中出血提供了帮助。
长时间头痛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一般情况下,偶尔头痛或体位改变而头痛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如果长时间头痛就应引起重视。长期头痛或经常头痛可能是重病的先兆,有时疼痛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现象。头痛也是颅内高压的常见症状,发生率为80%~90%,起初较轻,以后加重,并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清晨时加重是其特点。
视力受损
由于颅内压增高发生视神经乳头水肿或肿瘤直接压迫视神经,日久皆可致视神经萎缩而影响视力,造成视力减退甚至失明。此外,在晚期还可出现头晕、复视、一过性黑朦、猝倒、意识模糊、精神不安或淡漠等症状,以及中度与重度急性颅内压增高时,造成的呼吸、脉搏、减慢,血压升高等生命体征变化。
精神异常
颅内肿瘤根据生长的部位也会引起精神异常,临床上以情感淡漠、感觉迟钝、记忆力下降为多见,有时表现为傻笑、语言错乱、定向障碍、缺乏自制力。有些表现为情感障碍,如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少语、忧郁症状,不知道或不认识自己的亲人,有情感倒错现象;记忆力特别是近记忆力下降明显,甚至对家人姓名、年龄均遗忘;理解、计算、定向困难。因此,老年人出现精神异常,除了患精神疾病之外,还要警惕颅内肿瘤的存在,需进一步检查。
呕吐
到了脑肿瘤的晚期,这些症状并不是减弱或消失了,而会呈现进行性加重。如头痛其在肿瘤初起时为间歇性,而随着肿瘤渐渐增大,其也日渐加重并呈持续性;脑肿瘤引发的呕吐病初以清晨或早餐后多见,随着病情的发展,呕吐可发生在任何时候。
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脑膜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显微手术技术的发展,脑膜瘤的手术效果不断提高,使大多数病人得以治愈。手术切除的原则是:凡良性肿瘤应力争全切除以达到治愈的效果;凡恶性肿瘤或位于重要功能区的良性肿瘤,应根据病人情况和技术条件予以大部切除或部分切除,以达到减压为目的。
放射治疗
良性脑膜瘤全切效果极佳,但因其生长位置,约有17%~50%的脑膜瘤做不到全切,另外还有少数恶性脑膜瘤也无法全切。上述两种情况需在手术切除后放疗。恶性脑膜瘤和血管外皮型脑膜瘤对放疗敏感,效果是肯定的。而一般良性肿瘤的放疗是否有效仍有不同意见。
其他治疗
激素治疗、分子生物学治疗、中医治疗等。
脑膜瘤治疗是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通过脑膜瘤的不同情况和影像学的相关资料,来了解脑膜瘤的大小和所在位置,然后对其部位进行肿瘤摘除手术。手术要注意的问题是不要触碰到大血管和颅内重要功能区,否则会有很严重的威胁,同时要注意脑膜瘤手术后将肿瘤组织做活检检查,看其良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