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5 06:33 来源:网友分享
胃癌手术方式一根治性切除
根治性胃癌手术多用于胃癌早期。主要是切除原发病灶、连同胃远端的2/3或4/5、及全部大,小网膜、胃或十二指肠断端无癌细胞残癌、区域淋巴结以及局部受浸润的脏器和十二指肠第一部分。是胃癌手术常用方法。
胃癌手术方式二扩大根治性切除
扩大根治性胃癌手术切除主要用于进展性胃癌。切除的犯胃癌较广,不仅要切除切除原发病灶、连同胃远端的2/3或4/5、及全部大,小网膜、胃或十二指肠断端无癌细胞残癌、区域淋巴结以及局部受浸润的脏器和十二指肠第一部分,还要切除全胃或邻近受侵犯的横结肠、肝左叶、脾脏,胰体尾和贲门左、脾脉管旁的淋巴结等。
胃癌手术方式三姑息性手术切除
姑息性胃癌手术切除主要用于胃癌晚期。姑息性胃癌手术主要是为了解决胃癌晚期梗阻、出血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主要分为姑息性胃切除术、食管空肠吻台术、胃空肠吻合术、空肠造瘘术及胃造瘘术。
胃癌手术对于胃癌晚期患者而言,手术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应慎用。胃癌晚期多采用中医药为主的保守治疗。中医药具有整体治疗优势,能全面抑制癌细胞的发展,控制及减轻症状,有效提高胃癌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命。中医药常用药物有 抗癌平丸、 西黄丸、鸦胆子油软胶囊等。
(1)地域环境及饮食生活因素
胃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为高。长期食用薰烤、盐腌食品的人群中胃远端癌发病率高,与食品中亚硝酸盐、真菌毒素、多环芳烃化合物等致癌物或前致癌物含量高有关;吸烟者的胃癌发病危险较不吸烟者高百分之五十。
(2)幽门螺杆菌(Hp)感染
我国胃癌高发区成人Hp感染率在百分之六十以上。幽门螺杆菌能促使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及亚硝胺而致癌;Hp感染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症加上环境致病因素加速黏膜上皮细胞的过度增殖,导致畸变致癌;幽门螺杆菌的毒性产物CagA、VacA可能具有促癌作用,胃癌患者中抗CagA抗体检出率较一般人群明显为高。
(3)癌前病变
胃疾病包括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部分切除后的残胃,这些病变都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过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或非典型增生,有可能转变为癌。癌前病变系指容易发生癌变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是从良性上皮组织转变成癌过程中的交界性病理变化。
(4)遗传和基因
遗传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胃癌患者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其胃癌发病率较对照组高4倍。胃癌的癌变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多阶段发展过程,涉及癌基因、抑癌基因、凋亡相关基因与转移相关基因等的改变,而基因改变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1、胃镜检查
这种方法是能够发现早期胃癌的,通过对良恶性溃疡进行鉴别,来确定胃癌的类型和病灶浸润的范围,井可对癌前期病变进行随访检查。对癌前期病变患者进行定期的胃镜随访检查和监视具有一定的意义。
2、CT检查
这种检查方法能够显示胃癌累积胃壁向腔内和腔外生长的范围。并且对于胃癌是否转移也是能够清楚的显示的。
3、X射线检查
早期胃癌系指肿瘤局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而不论其范围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胃低张力双重对比造影的调线检查结合纤维胃镜检查对发现早期胃癌具有很大的价值。进展期胃癌的调线表现与大体病理分型有密切关系。不同部位胃癌与胃溃疡癌变的特殊X线表现。
4、内镜超声检查
这种检查方法也是临床上对胃癌检查时常用的一种方法,检查者可以直接地看到胃壁的各层,了解肿瘤的全貌,有助于胃癌的诊断和TNM分期。
治疗胃癌常用手段为手术切除,一般手术切除预后相对良好,但这并不意味着手术切除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胃癌术后复查作为治疗的延续是至关重要的,胃癌手术患者进行复查有以下要求:
1.胃癌患者在术后要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影像学检查。具体检查要求为术后复查中3年内每半年一次,3年至10年,每年一次;而腹部彩超,术后3个月检查1次,此后1年至3年内,每半年检查一次,3年以后,每年1次至终生。
2.胃镜检查是胃癌术后复查必不可少的一项检查,一般在术后至术后3年内,每6个月1次;3年以后,每年1次至终生。
3.一般胃癌患者在手术后1年内要进行体格检查,大便潜血试验,CEA,CA19-9,肝肾功能等检查,这是术后复查的最基本检查,具体时间要求是一般每三个月检查一次,如有异常每月1次,术后2年至5年,每6个月1次,术后5年以上,每年检查1次。
4.胃癌患者在术后要进行一定的特殊检查:如患者在术后1年内,骨扫描检查每半年1次,术后1年至3年内,每年1次,以后酌情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