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蛲虫病宝宝的症状 怎么判断宝宝有蛲虫

2018-09-06 07:39 来源:网友分享

一、患有蛲虫病宝宝的症状

  其实在生活中很多的宝宝也都会换上蛲虫病这种疾病的发生,因此当宝宝患了蛲虫病这个疾病确实给很多的家庭带来了非常大的困扰和伤害,尤其是严重影响到了每个宝宝正常的休息和身体健康,很多的家长朋友们也都是非常的着急,那么宝宝患蛲虫病的症状是什么?

  蛲虫对周围的环境温度感知能力比较强,喜欢温暖的地方,所以一般在夜间,饶虫会从肛门处爬出来活动,也就会引起肛门瘙痒,这就是典型的肛门瘙痒的症状。另外除了肛门瘙痒,还会出现会阴部瘙痒。作为小孩来说,很多时候不会正确表达自己的不适症状,可能就会以哭闹的形式来表达不舒服的感觉。

  其次,蛲虫病还会引起消化道症状。前提是当饶虫进入到人体肠道以后,会导致患儿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

  再者,如果感染蛲虫的症状比较严重,会导致患儿出现精神症状,比如兴奋、难以入睡、喜欢咬指甲等。严重者甚至还会出现异食癖。这都需要引起家长警惕。

二、怎么判断宝宝有蛲虫

  常听老人们讲,婴幼儿最容易受到蛲虫的困扰,有的婴幼儿在大便之后就会排出一些蛲虫,如何蛲虫寄生在婴幼儿体内,对婴幼儿的健康不利。所以家长们必须要及时的诊断出婴幼儿是否有蛲虫,而做对症的治疗,怎么判断宝宝有蛲虫?

  1、患儿入睡后1~3小时检视肛门,如有虫体爬出,可用镊子挟住入入有酒精的小瓶中保存。因为蛲虫不一定每晚都爬出排卵,需要连续观察3~5天。

  2、早晨排便前用透明胶纸粘拭肛门周围皮肤,在显微镜低倍镜下检查,连续3次,阳性率可达79.4%。该法简单,适合普查时应用。

  3、用棉拭子置于生理盐水中,挤干,擦拭肛门周围,然后将棉试子放入有饱和盐水的试管中,充分振荡使虫卵洗入盐水内,再漂浮集卵进行镜检。

  4、将棉拭子先置于消毒生理盐水中,用时拧干,擦拭肛门周围,在滴有50%甘油溶液的载玻片上混匀后进行镜检。也可应用牙签的扁头插入有50%甘油或1%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润,然后用其刮拭肛门周围皱褶,将刮拭材料用盖玻片刮下,涂在载玻片上滴50%甘油或1%氢氧化钾1滴镜检。

  对于宝宝是否有蛲虫的判断,可根据以上的几种方法,最为简单的方法就是第一种。而一旦发现宝宝体内寄居蛲虫,就要及时的治疗。

三、蛲虫感染怎么治疗

  局部治疗的方法:

  1、中药灌肠:生百部30g,乌梅15g,加水300ml,煎至100ml,用50~100ml保留灌肠,每晚1次,5~10次为一疗程。

  2、用2%白陈汞软膏,或10%氧化锌油膏涂抹肛门,既可止痒,又可减少自身重复感染。

  3、用0.2%龙胆紫和3%百部药膏挤入肛门内少许,连续应用数天。

  4、六神丸塞肛治疗:中药六神丸,7岁以下者5粒,8岁以上者10粒,每日1次,共5天,治愈可达97.10%。

  口服药物治疗方法:

  1、肠虫清片,主要成分阿苯达唑,通过抑制寄生虫肠壁细胞的浆微管系统的聚合,阻断虫体对多种营养及葡萄糖的吸收,导致寄生虫能量之耗竭,致虫体死亡。该药除杀死成虫及幼虫外,并使虫卵不能孵化,服药方法:两岁以上儿童及成人顿服2片(400mg);1~2岁者服1片;1岁以下者及孕妇不宜服用。

  2、甲苯咪唑(安乐士)是临床广泛应用的广谱驱虫药之一,口服后5%~10%的剂量以肠道收,绝大部分从粪便中排出,单剂1片(100mg),在2周或4周后分别重服1次。孕妇尽量避免使用。速效肠虫净(复方甲苯咪唑)除含有甲苯咪唑100mg外,还含有左旋咪唑25mg。成人2片顿服,1周后虫卵阴转率达98.5%。

  3、中药:使君子,去外皮,炒熟。日剂量每岁1g(一粒半),1日3次分服,共服3天。服后不能饮水,以免发生呃逆。若与百部等量服用则效果更佳。

  蛲虫感染的治疗可通过以上的方法,可根据患儿的病情,病症来选择适合患儿的治疗方法,才能保证疾病得到有效的治疗。

四、宝宝蛲虫病怎么预防

  因为蛲虫的寿命很短,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宝宝蛲虫病是可以不治自愈的。相比于治疗,如何预防宝宝蛲虫病才是关键。

  1、让BB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勤洗手;

  2、为BB勤剪指甲,使其改正吮吸手指的坏习惯;

  3、不让BB饮用生水,不吃生冷的蔬菜、肉类等;

  4、保持居室内的清洁卫生,经常清洗BB的餐具、玩具等;

  5、为BB勤换衣裤,且BB的衣裤、被单等贴身用品应用开水烫洗;

  6、地毯、被褥、沙发垫要经常晾晒;

  7、如果BB穿开裆裤的话,要防止其用手指接触到肛门附近;

  8、每日都要为BB认真清洗小PP哦。

  宝宝蛲虫病不能吃什么

  对于宝宝蛲虫病,虽然家长不用太担心,但是对宝宝必要的饮食控制还是要做到的哦。在患病期间,宝宝的饮食一定要规律,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对于以下几种食物,可是一定要忌口哦。

  1、不能吃生冷的食物;

  2、不能吃葱、蒜、姜、桂皮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3、不能吃肥腻、油煎、霉变、腌制食物;

  4、不能吃海鲜及刺激、致敏食物。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儿科疾病热点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