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细菌性痢疾的症状 小儿细菌性痢疾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2018-09-08 08:28 来源:网友分享

一、小儿细菌性痢疾的典型症状

  1、急性细菌性痢疾:

  典型痢疾:患儿起病急,发热,体温为低热或高热,腹泻频繁,每天约大便10-30次,粪便带黏液及脓血。患儿有恶心、呕吐和阵发性腹痛症状。压迫患儿腹部会有痛感。有时左下腹可触及痉挛的乙状结肠肠管。肠鸣音亢进。便后有里急后重下坠感。患儿全身乏力,食欲减退。婴幼儿有时可有高热惊厥。多数急性痢疾患儿经合理治疗,可于数天内逐渐减轻而痊愈,预后良好。年长儿童大便很快成形,婴幼儿可持续数天稀便,这与婴幼儿肠道功能恢复较慢有关。

  非典型痢疾:患儿不发热或只有微热,也无中毒症状,轻度腹泻,稀便、粪便内只有黏液而无脓血。只有粪便培养阳性才能确诊。在流行时,这类病例数可能超过典型病例数。因其经过类似一般肠炎,易被忽视,常成为痢疾的传播者。

  2、慢性细菌性痢疾:

  病程超过2周称迁延性痢疾,超过2个月则称慢性痢疾。其发生原因主要是因患儿体质瘦弱、有营养不良、佝偻病或贫血等合并症,或因这类病儿未得到合理治疗所造成。因病程日久,渐消瘦,粪便含大量黏液、不一定带脓血,或黏液便与脓血便交替出现。粪便仍可培养出痢疾杆菌,但阳性率显著低于急性痢疾。慢性痢疾患儿如合并严重营养不良,往往容易发生一些危象。病儿可因发生电解质紊乱(低钠、低钾、低钙),严重心肌损害而意外死亡。这类病儿在我国已很少见到,而在其他发展中国家经常见到。在慢性痢疾过程中有时症状突然加重,呈急性发作的表现。

  由于其病症不明显,家长需要特别注意小儿慢性痢疾的症状,以免耽误病情,造成严重后果。

二、小儿细菌性痢疾的原因

  小儿痢疾主要是因为感染病毒引起,是一种传染性强的肠道疾病。小儿痢疾的病原为痢疾杆菌,痢疾杆菌能产生毒素,其进入肠道后,在患儿肠道中借助碱性环境迅速繁殖,并逐步入侵患儿肠粘膜上皮细胞和其固有层,引起结肠的炎症反应,导致发病。

  痢疾杆菌,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为革兰阴性、需氧、无鞭毛、不能运动、无荚膜、不形成芽孢的杆菌。长约1-3?m;在水中可生存5-9天,食物中可生存10天,对阳光极敏感,经照射30min即死亡;在低温潮湿的地方,可生存几个月,需要在100摄氏度环境下10分钟才能被杀死。在蔬菜、瓜果、食品及被污染的物品上可生存1-2周。采用苯扎溴铵(新洁尔灭)、漂白粉、过氧乙酸、石灰乳、来苏水均可将其杀灭。在37%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应用去氧胆酸盐SS培养基和伊红亚甲蓝培养基可获纯培养。用木糖赖氨酸去氧胆酸盐琼脂培养基阳性率较高。

  痢疾杆菌根据菌体O抗原的结构不同,可分为A、B、C、D 4个群,群内又分为47个血清型(包括亚型):

  A群:志贺痢疾杆菌(Shigella),此群对甘露醇不发酵,无鸟氨酸脱羧酶,与其他各群无血清学联系。此群有1-12个血清型。A群1型为志贺菌,2型为施密次菌(Schmitz),其余为副志贺痢疾杆菌。

  B群:福氏痢疾杆菌(Flexner),发酵甘露醇,无鸟氨酸脱羧酶,各型间有交叉凝集。已有13个血清型(包括亚型和变种)。

  C群:为鲍痢疾杆菌(Boydii),发酵甘露醇,有鸟氨酸脱羧酶,各型间无交叉凝集。有1-18个血清型。

  D群:宋内痢疾杆菌(Sonne),发酵甘露醇,有鸟氨酸脱羧酶,迟缓发酵乳糖。仅有1个血清型。但近年来按其发酵乳糖的能力可分2株,依其产生大肠菌素的能力又可分16个型。

  有研究发现,痢疾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逐渐增高。因此,家长需明确孩子患痢疾的原因,并选择合适的抗菌药进行治疗,才能达到好的疗效。

三、患细菌性痢疾的孩子应该怎么护理

  1、饮食与补充水分:痢疾病儿因胃肠功能出现紊乱,为了减轻胃肠道的负担,应给病儿吃清淡易消化的半流食如米粥、面条汤等。待大便次数减少,病情好转可改为软饭,吃些鸡蛋、瘦肉等高蛋白食物以增加营养。要给病儿勤喂水,一方面可以补充因腹泻丢失的水分,另一方面也可以加速细菌毒素的排泄,可以喂口服补液盐、白开水、糖盐水或果汁水等。花样多,病儿觉得新鲜就会多喝些。

  2、做好臀部护理:婴儿每次大便后需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涂油膏,如凡士林、鞣酸软膏或植物油,以防发生臀红或肛门周围糜烂。幼儿及年长儿便后宜用柔软的卫生纸擦拭。为了避免蹲盆时间过长,次数过多而引起脱肛,幼儿也可采用尿布。发生脱肛时,可用消毒的凡士林油纱布或盐水纱布将脱出的部分轻揉托回。家长不必过于担心着急,因为待痢疾好了,脱肛也就随之痊愈了。

  3、注意观察病情:有少数急性痢疾病儿,发病1~2天后才转为中毒性痢疾,所以在此期间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发生中毒性痢疾的症状,如高热、惊厥、面色苍白、脉搏细弱、精神萎靡或烦躁等,应及时送往医院治疗。此外,病儿每次大便后,家长应注意观察大便的量和性质,并记录次数,只有前后比较才能了解病儿的病情是好转还是加重,为医生制定治疗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4、细菌性痢疾属于消化道传染病,既然是传染病,那么,首先注意隔离与消毒。痢疾病人需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大便外观成型正常后1周。有条件应作大便培养,两次阴性才能解除隔离。餐具要单独使用,用后煮沸消毒15分钟。病儿的衣服被褥要勤洗勤晒。

  5、注意腹部保暖:腹部保暖可以减少胃肠的蠕动和痉挛,达到减轻疼痛和减少大便次数的目的。首先要避免腹部受凉,给病儿穿好盖严腹部。还可以将热水袋放置于腹部,放置时最好让病儿侧卧,以减轻热水袋对腹部的压力。

  6、疗程应足够:护理病儿过程中,一定要遵照医生的要求按时服用抗菌药物,孩子大多怕吃药,给婴儿吃药更麻烦,有时吃2~3天药,大便性状暂时好转,家长往往擅自停药,因为孩子的病没有得到根治,过几天病情又会反复。而且容易造成痢疾杆菌产生耐药性,在急性期若不按疗程服药,彻底治疗,常会导致迁延不愈或转成慢性痢疾,那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和正常学习,对此家长务须给予充分注意。

四、中医怎样治疗细菌性痢疾

  解毒宽肠汤:当归、杭白芍各12克,酒炒黄连、莱菔子各9克,木香9克,薤白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主治猝发痢疾。

  合痢汤:白头翁15克,川连、炮姜、炙甘草各6克,黄芩、川楝子各12克,秦皮、木香、厚朴、陈皮、醋炙元胡各10克,白术、粳米各30克。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于急性菌痢。 治痢散:葛根、苦参各12克,陈皮、赤芍、炒麦芽、焦山楂各9克,陈松萝茶10克,水煎服,用于痢疾初起。

  苦辛利湿方:藿梗、杏仁、茵陈各6克,炒黄芩、泽泻、通草各3克,黄连、炒黄柏各2.4克,炒苍术、厚朴、大腹皮各4.5克,滑石9克,木香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用于慢性痢疾。

  乌梅诃子饮:乌梅、诃子、焦山楂、焦地榆、白芍、米壳、炙甘草适量,加水煎服,每日一剂,治疗休息痢。

  贴脐止泻饼:羌活、白胡椒、肉桂、丁香、山楂、木香、姜枣、小葱等捣烂如泥拌匀,加入适量蜂蜜,做成钱币大小的药饼,用塑料膜包好备用。将药饼贴脐上固定6~8小时,治疗慢性菌痢虚寒型。

  双藤汤:红藤50~l100克,忍冬藤25~5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治疗急性菌痢赤多白少者。

  菌痢方:人参、炒白术、干姜、陈皮、炙甘草、山楂、炒谷麦芽各9克,砂仁6克,治疗噤口痢。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儿科疾病热点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