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1 08:11 来源:网友分享
基底细胞癌发生转移率低,比较偏向于良性,故又称基底细胞上皮瘤。基于它有较大的破坏性,又称侵袭性溃疡。基底细胞癌多见于老年人,好发于头、面、颈及手背等处,尤其是面部较突出的部位。开始是一个皮肤色到暗褐色浸润的小结节,较典型者为蜡样、半透明状结节,有高起卷曲的边缘。中央开始破溃,结黑色坏死性痂,中心坏死向深部组织扩展蔓延,呈大片状侵袭性坏死,可以深达软组织和骨组织。
因此只要采取手术治疗,并且通过此治疗方法达到彻底切除的目的,预后是很好的。而且,一般来说,只要没有发生转移,术后不需要放、化疗。但是应该长期随访以观察是否复发。
中医可以治疗吗:
中药可以弥补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的不足,既能巩固放疗、化疗的效果,又能消除放化疗的毒副作用,更重要的是可以切断癌细胞的复制功能,也就是切断癌细胞重要的分裂方式——微管蛋白合成,使细胞体积逐渐缩小,在血管内形成稳定的抗癌细胞,从而提高人体的代谢功能,即:通过抑制癌细胞的呼吸,使癌细胞缺血、缺氧,不再裂变,从而达到治愈癌症的目的。现在中成药都是经过高科技提纯的,用鲜活动植物入药,有效保留药物的抗癌成分,比普通中药的药效提升几十倍,有效减轻放化疗的毒复作用,增强放化疗疗效,升高白细胞,增加免疫力等作用。
基底细胞癌属于皮肤科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也是很多人也要注意最小的转移几率,而患者要听取医生建议。
基底细胞癌源于皮肤或附件尤其是毛囊的基底细胞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附属器肿瘤由原始上皮胚芽细胞发育而来,本病为分化最高的恶性附属器肿瘤,多见于面色较淡的人及头面等曝光部位说明长期日晒与本病的发病密切有关其他如砷剂、大剂量X线照射煤焦油衍生物烧伤瘢痕和慢性炎症(窦道、小腿溃疡、汗腺炎等)均为本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免疫减弱的患者可能由于细胞中介免疫受损和增加对致瘤病毒的易感性增加了发生基底细胞癌的危险性患者的免疫系统影响着此肿瘤的发病机制和预后。
环境中的致癌因子如致癌病毒,可被伴随着的免疫抑制所加强器官移植的患者发生基底细胞癌比正常人高10倍以上,而在这些损害里发现疱疹病毒样DNA序列某些组织学类型在免疫抑制患者中更多见如硬皮病样基底细胞癌在免疫抑制患者中,要比结节溃疡型基底细胞癌常见。表浅型基底细胞癌则多见于糖尿病和(或)慢性肾功衰竭以及感染HIV的患者。某些遗传病如白化病,色素性干皮病Rasmussen综合征,Rombo综合征Bazax综合征和Darier病,使基底细胞癌的发病率增高。
1.结节型初期应与传染性软疣和老年性皮脂腺增生等鉴别后者的损害中央常有充以角蛋白的点状凹陷。
2.溃疡型应与溃疡型鳞状细胞癌鉴别
3.色素型应与恶性黑瘤等鉴别 基底细胞癌边缘内卷,有毛细血管扩张色泽呈褐色周围无色素晕早期色素增加的基底细胞癌与传染性软疣老年性皮腺增生则难区别,后者可见在损害中央有充以角蛋白的点状凹陷。
4.硬化型基底细胞癌质地似局限性硬皮病,但前者边缘常不十分清楚,最后诊断主要靠组织病理检查
5.表浅型易与湿疹、银屑病寻常疣、角化棘皮瘤鳞癌或传染性软疣相混淆,但若注意其线形边缘可资鉴别。当基底细胞癌表面有明显结痂或鳞屑时,应与寻常疣角化棘皮瘤和鳞癌等相鉴别。浅表型基底细胞癌则颇似湿疹、扁平苔藓银屑病但要注意其线形边缘不清楚,可与局限性硬皮病相鉴别另外表浅型基底细胞癌的鳞屑易于剥去,但最终往往靠病理检查来确定。
6.纤维上皮瘤型应与纤维瘤鉴别。
7.囊性基底细胞癌应与其他皮肤囊肿鉴别仅凭肉眼观察误诊率极高必须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方可确诊。
预后
基底细胞癌的生长缓慢很少发生淋巴结节转移预后较好基底细胞癌的预后取决于肿瘤类型大小部位、是否侵蚀性、治疗是否及时等诸多因素。单纯由基底细胞癌引起死亡的病例较为罕见。死亡者多是长期患病而未行治疗者或求治时已为时过晚,癌肿已侵犯脑组织或大血管者而致死,也可转移至肺。半数成年患者,掌跖部出现很多直径1~3mm的小凹陷常发生于11~20岁为顿挫性基底细胞癌。
结节溃疡性基底细胞癌(Nodulo-ulcerative basal cell carcinoma)偶见皮损呈侵袭性增大向深部生长,破坏眼鼻甚至穿透颅骨,侵及硬脑膜,造成患者死亡。
预防
及早的注意和发现一些癌前期病变及时予以处理这在预防上有很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