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1 09:10 来源:网友分享
当睑板腺分泌物的正常排出管道发生阻塞时,腺体分泌物不能正常排出而发生潴留淤积,刺激腺体及周围发生慢性炎性肉芽肿性改变,称为睑板腺囊肿(chalazion)。成人和儿童均可发病,但以儿童多见。临床特点为发生于睑板的无痛性肿块,质地硬,不红,与皮肤组织无粘连。与肿块相对应范围内的结膜表面充血,结膜面粗糙。但较大的囊肿多很难自行消退,因此治疗应采用睑板腺囊肿切除术。
[适应证]
睑板腺囊肿。
[术前准备与麻醉]
1.术前用含有庆大霉素的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
2.结膜囊用0.5%地卡因做表面麻醉;局部皮下及穹隆部睑结膜下用2%利多卡因或2%普鲁卡因做浸润麻醉。
[手术步骤]
1.将睑板腺囊肿部位的眼睑全层置于睑板腺囊肿夹之间,使囊肿的结膜面位于囊肿夹环形孔内,旋紧囊肿夹并翻转囊肿夹后使囊肿的结膜面向上。
2.从结膜面囊肿顶端作与睑垂直的切口。切口可略小于囊肿的直径。
3.完成切口后,可有粘胶样囊肿内容物自行溢出。将小刮匙伸入切口内,沿囊肿内壁刮除一周,刮出所有肉芽组织。
4.仔细剪除囊壁组织,以免术后复发。切口一般不缝合,如囊肿过大,切口较长,可缝合1针。取出囊肿夹后压迫止血,结膜囊涂抗生素眼膏并遮盖。
有很多人对睑板腺癌了解不多,睑板腺癌发病率很高,是一种起源于皮脂腺的恶性肿瘤,多见于女性,那么睑板腺癌都有什么症状呢?我们来看看下文的介绍。
睑板腺癌都有什么症状呢?早期很少有自觉症状,局部表现为皮下结节,质硬,与皮肤不粘连,颇似霰粒肿,有的误认为霰粒肿手术切除术又复发。肿块继续增大后可在结膜面上透见黄色结节,表面不平,继而形成溃疡,出现菜花样肿块,触之易出血。分化程度较低者,通过淋巴管可以较早的向耳前淋巴结和颌下淋巴结转移。
早期的睑板腺癌似霰粒肿,晚期在皮下形成核桃状分叶的硬块,溃破后,有黄白色癌组织暴露,形似菜花状。基底细胞癌早期似痣,晚期则形成硬底潜行卷边的典型蚕食性溃疡。
睑板腺癌不治可因溃疡出血,感染或衰竭致死。放疗对此类癌肿不甚敏感,故只能把放疗作为辅助。手术治疗尚较有效,对分化型者,如病变较小,未超出眼睑本身,仅作局部切除即可。只要手术时切除彻底,一般很少复发。
睑板腺囊肿即霰粒肿,是因睑板腺排出受阻和分泌物潴留而形成的慢性炎性肉芽肿。表现为眼睑无痛性包块,可单发或多发,眼睑皮肤正常或稍被包块顶起,隐约可见皮下之包块。因无急性炎症,常于囊肿较大时才被注意。
睑板腺癌它是原发于睑板腺的恶性肿瘤,多见于40岁以上的女性。它的早期表现为睑板腺内无痛性包块,不与皮肤粘连,酷似睑板腺囊肿。当包块变大时,睑结膜面或皮下可见黄色结节,触之表面不平。晚期癌组织破溃,可发生全身转移而危及生命。
1、霰粒肿
眼睑和眼球前部示意图 ⑴霰粒肿大多离睑缘较远,完全位于睑缘的霰粒肿比较少见。反之,癌期组织容易沿着睑板腺导管蔓延,故睑缘受累者多见。
⑵形态上这二者在早期阶段是十分相象的,不过在癌瘤,其病变表面的结膜往往比较粗糙,并且有时见到黄色的斑点。在霰粒肿病变处结膜一般呈青灰色或稍充血,表面一般是光滑的。
⑶霰粒肿切开时,里面可见含一种胶质样内容物,如有继发性感染和液化,就会有灰黄色液体从切口处溢出。在癌瘤则是质地硬而脆的黄白色肿瘤组织。霰粒肿自动穿破后,可形成息肉样肉芽组织,不象在癌瘤中所见到的那样表面粗糙的菜花样肿物。
⑷青年时期腺体机能分泌旺盛,容易发生霰粒肿。人到老年,腺体趋向萎缩,分泌功能减少,所以在老年人霰粒肿比较罕见。因此在老年人有反复发作的霰粒肿出现时,必须警惕睑板腺癌发生的可能性,最好将切出的病变组织进行切片检查,明确病变性质,以免误诊。
2、鳞状细胞癌:睑板腺癌在病理上和鳞状细胞癌十分相似,但在临床上这两者却有显著区别。
⑴睑板腺癌好发在上睑;鳞状细胞癌多发生在下睑。睑板腺癌位置较深,在睑板当中或在眼睑皮下深层,而鳞状细胞癌因为起于皮肤表皮,位置一般较浅。
⑵早期的睑板腺癌非常像霰粒肿,早期鳞状细胞癌在皮肤表面似痣或乳头状瘤。晚期的睑板腺癌的年龄比鳞癌还要大些。
⑶睑板腺癌女性患者比男性多,而鳞癌的患者则男性远多于女性。年龄都比较大,但睑板腺癌的年龄比鳞癌还要大些。
⑷两者都可以发生转移,但鳞状细胞型睑板腺癌的转移率60%)比鳞状细胞癌的转移率(10%)更高些。
3、基底细胞癌:睑板腺癌单纯根据病理,非常容易误诊为基底细胞癌,因此应当结合临床方面的表现进行鉴别。
⑴睑板腺癌病变位置较深,在皮肤和结膜之间,基底细胞癌一般多起源于皮肤表皮,病变位置较浅,病变部位多位于下睑近内眦处。
外麦粒肿:睫毛的毛囊部的皮脂腺受葡萄球菌感染,叫睑缘疖,俗称“针眼”,卫生条件差、体质弱或屈光不正的人,易得此病。得病时,眼睑局部红肿、充血和触痛,近睑缘部位可触到硬结,有时耳前淋巴结肿大并有触痛,甚至有怕冷、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数日后毛囊根部出现黄色脓点,脓排除后症状逐渐好转而痊愈。外麦粒肿化脓后如任其自破排脓,常因疤痕收缩而引起眼睑变形、外翻、上下睑裂闭合不全等后遗症,所以应引起注意。
内麦粒肿:又称睑板炎。开始眼睑红肿,但因睑板较深,新的疼痛较重。脓肿未溃破时在睑结膜上常露出黄色脓头,成熟后可自行穿破排脓而愈。
无论内外麦粒肿,如果加压挤脓,细菌、毒素容易倒流到颅内,引起眼眶蜂织炎、海绵栓塞的严重并发症,重者可危及生命,所以长“针眼”时,切忌挤压。
麦粒肿初期或脓肿未形成时,都可局部湿热敷,每日3次,每次20分钟。热敷能加快眼部的血液循环,有消肿止痛的作用。结合膜囊内涂0.25%金霉素药膏或其他抗生素药膏等。每日2~3次。有全身症状者,可服抗生素或磺胺药,也或肌注青霉素。
外麦粒肿局部明显软化,但尚未溃破时,可不用麻醉,与睑缘平行切开排脓;内麦粒肿结合膜面上有明显脓头时,可滴0.5%的卡因3次,待表面麻醉后,用刀尖与睑缘垂直切开排脓。
治疗期间注意休息,不吃刺激食物,多次水并保持大便通畅。如果麦粒肿长期未退留下硬结,在急性炎症消退后,可在睑结合膜面切开刮除内容物,并剪除残囊及肉芽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