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2 06:10 来源:网友分享
1、隔离患儿至疹退及咽拭物培养阴性。
2、对曾密切接触的易感儿,可口服复方新诺明3-5日,也可肌注1次长效青霉素。
3、保证患儿充分休息,以防止并发症,保护皮肤,注意口腔清洁。
4、饮食注意事项
(1)宜食高热量、高蛋白质的流食。如牛奶、豆浆、蛋花汤、鸡蛋羹等含优质蛋白高的食物,还应多给藕粉、杏仁茶、莲子粥、麦乳精等补充热量。
(2)恢复期应逐渐过渡到高蛋白、高热量的半流质饮食。如鸡泥、肉泥、虾泥、肝泥、菜粥、小薄面片、荷包蛋、龙须面等。
(3)病情好转可改为软饭。但仍应注意少油腻及无辛辣刺激的食物。
(4)高烧注意补充水份,饮料、果蔬。
(5)如合并急性肾炎,应给少盐、低蛋白质、半流质饮食。
总之,皮肤有痘疹类疾病患儿,饮食宜细、软、烂、少纤维素,并注意从饮食中补充维生素B12,以加快痘疹的恢复。
可食食物:肉类、贝壳类、鱼类、禽类和蛋类。其中肝类及发酵豆类制品豆腐乳维生素B12含量颇高。
猩红热是A组链球菌感染所致。A组链球菌也称化脓性链球菌,可侵及人体任何部位,以侵及上呼吸道最常见。细菌本身菌体成分及其产生的毒素和蛋白酶,均参与了致病过程,引起了一系列化脓性、中毒性和变态反应性病变。链球菌多由呼吸道侵入人体,首先引起咽颊炎和扁桃体炎,在其产生的蛋白酶的作用下,使炎症扩散并引起组织坏死。同时由于细菌产生的致热外毒素(红疹毒素)的作用,可引起全身毒血症表现。
1.起病急,高热、头痛、咽痛、周身酸痛、恶心呕吐等。
2.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表面有脓性分泌物。
3.发烧后24小时出现皮疹,先由颈、胸、腋窝、肘、腕、大腿根处为多。
4.口周有苍白圈(口唇周围无疹呈苍白色)和杨梅舌(舌面鲜红,舌刺肿大突出,象草莓果)。
5.颈及颌下淋巴结肿大,有压痛,但多数不化脓。
6.皮疹退后可有大片脱屑,但不留疤痕。
中药处方(一)
【方名】猩红热方剂一。
【组成】板蓝根10克生石膏18克竹叶3克赤芍5克丹皮3克芦根10克生地12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牛蒡子3克玄参6克。
【用法】水煎待温,分次服。
【治法】清热解毒,泻热滋阴。
【主治】猩红热。毒疹已出,仍高热,口渴、咽喉红肿、疼痛,可见腐物附着,时或谵语,舌质红或绛有芒刺、中心老黄苔,脉洪数。
【出处】中药方剂大全。
中药处方(二)
【方名】猩红热方剂二。
【组成】连翘15克双花15克菊花20克牛蒡子10克芦根15克黄芩10克生地20克玄参15克寸冬15克竹茹15克栀子10克。
【用法】水煎服,每5小时服1次,可以连续服用,直至痧透热解。
【治法】清热解毒透痧。
【主治】烂喉丹痧。其疹点颗粒界限不清,融合成片,以胸背为甚,唯口唇四周呈灰白色而无疹点。伴随疹点的出现,症见高热神昏,谵语,耳聋狂躁,干呕不眠,口干喜冷饮,脉象洪数,舌起芒刺,舌苔赭腻,黑干如胶皮。
【加减】丹痧未透不宜攻下,如大便严重秘结者,可加大黄10克,服药后大便得通,即减去大黄。若配合牛黄安宫丸1~2丸,以凉黄酒调化,随汤药同服,效果更显。
【备注】烂喉丹痧又称时疫喉痧,沿门阖境,传变迅速;此乃天时寒暖不定,秽霉浊气发为温毒,从口鼻内侵肺胃之气分,肺胃热毒上攻而发。
【出处】中药方剂大全<猩红热>
1.双参粳米粥
沙参、元参各20克,粳米50克,将前2 药煎汤取汁,加粳米熬为稀粥后食用。每天1剂,连用3天。
适用于猩红热之恢复期。
2贝母蒸鲜梨
贝母(捣碎)、玉竹各6克,梨3个,冰糖3克。将梨去顶挖核。将贝母、玉竹、冰糖装入梨内,用切掉的梨封口,放碗内蒸熟吃梨。每次吃1个,每天3次,连用3~4天。
适用于猩红热之恢复期。
3.石膏生地饮
生石膏15克,生地10克,水煎3~5分钟滤汁,加白糖适量服用。每天1剂。
适用于猩红热之高热。
4.麦冬山药粥
麦冬、沙参、生地各10克。鲜山药50 克,粳米50克。先将前3味药煎取汁,再将鲜山药、粳米放人药汁共熬成粥,煮至烂熟时即可食用。每天1剂,连食3~5天。
适用于猩红热之恢复期。
5.银花桑叶粥
银花、桑叶各10克,芦根15克,淡豆豉6克,粳米60克,前四味共煎3~5分钟.去渣滤汁,加粳米煮粥,白糖适量调味后食用。每天1剂,连服2天。
适用于猩红热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