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样骨瘤的病因病理 骨样骨瘤的医治

2018-09-18 07:25 来源:网友分享

一、骨样骨瘤的概述

  骨样骨瘤于1935年由Jaffe首次报告,是一种良性成骨性疾患,其发病率占骨肿瘤的2%~3%,多发生于长管状骨,约50%~60%发生在股骨和胫骨,少数发生在全身其他骨,肿瘤直径一般不超过1.5cm,接近2/3的病例以持续疼痛为主要症状,具有界限清晰的局灶性病灶,周围可有较大的骨反应区服水杨酸制剂可止痛。

  1、骨样骨瘤于1935年由Jaffe首次报告,是一种良性成骨性疾患,具有界限清晰的局灶性病灶,一般直径小于1cm,周围可有较大的骨反应区。

  2、骨样骨瘤为良性成骨性肿瘤,由成骨细胞及其产生的骨样组织构成。约占全部骨肿瘤的1%,占良性骨肿瘤的10%。病灶为一小的瘤巢,周围有许多成熟的反应骨。

  3、常见于30岁以下的青少年,好发年龄为8-18岁。好发于男性,男、女之比为2:1。最常见部位为股骨小粗隆、肱骨近端内侧皮质、胫骨远端1/3,也可见于脊柱的附件。以胫、股骨最多见,合计约占50%,很少见于扁平骨、髓腔内和松质骨,可发生于骨皮质和骨松质。

二、骨样骨瘤的病理病因

  病原因本病因未完全肯定,但有学者认为本病是一种原发性良性肿瘤,依据是:生长缓慢;骨样组织代替了正常组织;周围的骨组织毫无例外地呈现结构均匀的硬化;大小固定。上述论据被较广泛地公认。

  另有学者认为是炎症,而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还有的认为是血管来源或与动静脉发育异常有关,或为代偿过程。

  1、病因学

  未完全肯定,但Jaffe认为是原发性良性肿瘤,依据是:生长缓慢;骨样组织代替了正常组织;周围的骨组织毫无例外地呈现结构均匀的硬化;大小固定。上述论据被较广泛地公认。另有学者认为是炎症,而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还有的认为是血管来源或与动静脉发育异常有关,或为代偿过程。

  2、病理改变

  巨检:病灶可以完全位于皮质内,也可以在皮质的内侧面,皮质与骨膜间,或者在松质骨内。长骨的病变多在皮质内,短骨的病变则常在松质骨中,而脊柱的病变则常位于椎弓或小关节突。肿瘤总是呈卵圆或圆形,同周围骨质有清楚的硬化边界。大多数是肉芽肿型,呈砂粒样密度,均质性,棕红色。

  组织学检查:由骨组织、骨样组织和新骨混合而成,富于血管性支持组织。早期特征为成骨细胞占优势,增生活跃,紧密排列在富于血管的基质中。中期在成骨细胞间有骨样组织沉积,并有不同程度的钙化。成熟期特征为致密的不典型的骨小梁形成,即非板样,也不是纺织状的。

三、骨样骨瘤的临床症状诊断

  1、临床表现:

  10-30岁最多见,但也可见于1岁以下的婴儿或60岁以上的老人。男性比女性多见,发病率为2∶1。下肢的发病率约为上肢的3倍,发生于躯干骨者较少见。胫骨和股骨最多见,约占病例的一半。其次为腓骨,肱骨和脊柱等。

  病程有特征性,疼痛出现较早,往往于X线片上出现阳性病损前几个月就已存在,病初为间歇性疼痛,夜间加重,服用止痛药可以减轻。后期则痛加重,呈持续性,任何药物不能使之缓解。疼痛多局限,软组织可肿胀,但受累区很少。有的病人也可没有疼痛症状。病灶较小时,疼痛可伴有血管运动性反应如皮温增高和多汗。疼痛不一定限于患区也可以放射至附近关节。

  2、诊断:

  过临床表现、组织学及放射学检查可以确立诊断。某些病例在特征性的X线表现以前已有长期疼痛,诊断较为困难。如果年轻成人或儿童存在不能解释的持续性疼痛时,应考虑本病的诊断。

四、骨样骨瘤的医治

  1、非手术治疗

  对症状较轻,尤其对那些手术较困难或术后会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行保守治疗,即口服水杨酸盐对症治疗。

  2、手术治疗

  (1)瘤巢刮除灭活植骨术:活跃的2期骨样骨瘤,当瘤巢位置很明确,行刮除术。可使用石碳酸、95%酒精或冷冻等方法灭活囊壁,一般作局部刮除后行自体骨、人工骨或异体骨移植,也可应用骨水泥充填瘤腔以降低复发率。

  (2)边缘大块切除术:当瘤巢位置不明确,行边缘的大块切除,去除瘤巢和反应骨。

  (3)经皮瘤巢去除术:当瘤巢位置很明确,可在CT引导下,用空心钻钻入病灶,切除病灶,或将变速磨钻的磨头导入瘤巢内,消灭瘤巢和周围的反应骨。另外一种方法是微波治疗,在CT引导下置入一根探针,用它产生的高频“微波”来消灭瘤巢。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肿瘤科疾病热点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