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04 06:47 来源:网友分享
一、免疫治疗结肠癌:可以提高结肠癌患者的抗肿瘤的能力,近年来发展很快,诸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转移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等,已逐渐广泛应用,不但可以提高病人的免疫能力、而且可以配合化疗的进行。
二、中医治疗结肠癌:结肠癌患者的大便次数增多,便血时常带有脓血和粘液,腹部胀痛,胃纳不佳,苔黄腻,脉细弱和细数,中医认为,治疗结肠癌以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为主,方用黄连解毒、四妙丸、当归龙荟丸、槐花散、少腹逐瘀汤等加减,益气健脾多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补肾多用补骨脂、肉豆蔻、诃子肉。如果结肠癌患者还伴有下痢、便血、里等后重等情形时,取当归、芍药、川芎、人参、白术、茯苓、桂枝。水煎取汁,分两次服用,每日服一剂,效果良好。
三、西医治疗结肠癌:西医治疗结肠癌的原则是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同时联合化疗、放疗等降低手术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对于不能切除的结肠癌,可采取新辅助化疗,一方面可以降低肿瘤的分期,使部分不能切除的肿瘤转化为能够切除的肿瘤。另一方面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结肠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另外,对于有肝、肺转移的结肠癌患者,也不是完全丧失了治疗的机会,如果转移病灶能够同时切除,就与结肠癌的病灶一起切除,转移灶不能切除先进行新辅助化疗,降期后再切除。在一部分肝转移患者中,肝转移局限一叶或一段,手术切除不但简单,而且5年生存率也会很高,手术适应证的选择与外科医生的经验是决定手术的关键因素。
很多癌症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癌细胞转移,结肠癌也如此,它的转移途径主要有以下3种。
1.远处转移
结肠癌的远处转移主要是肝脏,约50%的患者会发生术前或术后肝脏转移。资料显示,约有30%的患者在手术前已有B超或CT无法检测的阴匿性肝转移。结肠癌肝转移灶切除术是安全的,而且是目前有可能提高已经转移患者长期生存率的治疗方法。但是只有很少的一部分(10%-20%)适合手术切除,且其中70%术后复发。
2.淋巴转移
结肠癌的淋巴转移一般依下列顺序由近而远扩散,但也有不依顺序的跨越转移。
结肠淋巴结,位肠壁脂肪垂内。
结肠旁淋巴结,位邻近结肠壁的系膜内。
系膜血管淋巴结,位结肠系膜中部的血管旁,也叫中间淋巴结组。
系膜根部淋巴结,位结肠系膜根部。癌肿侵入肠壁肌层后淋巴转移的机率增多,如浆膜下淋巴管受侵,则淋巴转移机会更大。
3.血行转移
一般癌细胞或癌栓子沿门静脉系统先达肝脏,后到肺、脑、骨等其他组织脏器。血行转移一般是癌肿侵犯至毛细血管小静脉内,但也有由于体检时按压瘤块、手术时挤压瘤体所致,甚至梗阻时的强烈蠕动皆可促使癌细胞进入血行。
(一)肛管指诊和直肠镜检
检查有无直肠息肉、直肠癌、内痔或其他病变,以资鉴别。
(二)乙状结肠镜和纤维结肠镜检查
乙状结肠镜虽长25cm,但百分之七十五的大肠癌位于乙状结肠镜所能窥视的范围内。镜检时不仅可以发现癌肿,还可观察其大小、位置以及局部浸润范围。通过乙状结肠镜可以采取组织作病理检查。纤维结肠镜检查可提供更高的诊断率,国内已广泛应用,操作熟练者可将纤维结肠镜插至盲肠和末端回肠,还可进行照相,确是一种理想的检查方法。
(三)x线检查
1.腹部平片检查适用于伴发急性肠梗阻的病例,可见梗阻部位上方的结肠有充气胀大现象。
2.钡剂灌肠检查可见癌肿部位的肠壁僵硬,扩张性差,蠕动至病灶处减弱或消失,结肠袋形态不规则或消失,肠腔狭窄,粘膜皱襞紊乱、破坏或消失,充盈缺损等。钡剂空气双重对比造影更有助于诊断结肠内带蒂的肿瘤。
(四)癌胚抗原(cea)试验
对早期病例的诊断价值不大,但对推测预后和判断复发有一定的帮助。
一、应逐步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如有几天没有大便,可服用导泻药或到医院进行人工肛门灌肠,为防止腹泻,要注意饮食卫生,并少吃纤维素类食品或生冷、油腻的食物。
二、若病人有消瘦、骶骨部疼痛、会阴部硬块、腹块、腹水、肝脏肿大,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早期发现转移等情况。
三、手术后早期睡眠宜采取侧卧位,使人工肛门的一侧在上,这样可避免粪便污染伤口而引起感染。人工肛门周围的皮肤应保持清洁,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擦洗干净,并涂以凡士林软膏,以保护皮肤。定时用手指带上指套扩张人工肛门,当大便变细时,扩张更为需要。
四、因手术而作肛门再造的病人,由于人工肛门没有括约肌,而且浑身上下都有异常的味道,病人常常产生思想负担,因此要多解释和鼓励,并帮助和指导病人作好人工肛门护理。
五、要让病人明白肛门再造仅仅是把,肛门从会阴部转移到了腹部而已,并没有人用异样的目光看这件事,他自己完全可以控制自己的排便,自己和正常人没有任何差别。或者让他知道只有患者自己知道肛门在腹部,没有人能发现这个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