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蜘蛛状毛细血管瘤 毛细血管瘤有什么分类

2018-10-04 08:00

一、什么是蜘蛛状毛细血管瘤

  蜘蛛状血管瘤是一种鲜红色的皮损,通常中心有一淡红色或紫色的点并有向外伸展的很像蜘蛛足的突起。

  病症表现

  压迫中心点(蜘蛛状血管瘤的血液来源)可暂时使颜色消退。蜘蛛状血管瘤出现的数目一般较少。肝硬化病人、孕妇或使用口服避孕药妇女常出现较多的蜘蛛状血管瘤。产后或停用避孕药后6~9个月不经治疗可能消失。蜘蛛状血管瘤不引起任何症状。如果有碍美观要求治疗,可用电凝法破坏中心血管。

  毛细血管扩张

  蜘蛛状毛细血管扩张症属于毛细血管扩张症的一种,多发生在正常儿童,孕妇及有肝病的患者。它病因不明,可能与雌激素有关。郑州长峰血管瘤医院专家组临床发现,蜘蛛状毛细血管扩张症皮损形态似蜘蛛,肉眼可见放射状毛细血管扩张,似蜘蛛足故而得名。它稍隆起,压后可见动脉性搏动。蜘蛛状毛细血管扩张症大小不等, 大至直径1~1.5cm,好发于面部、颈部、手部,亦可发生于躯干上部。

  多数患者为单发,常常在一侧,如多发者, 有必要除外肝病。如发生在鼻粘膜、唇部的蜘蛛状毛细血管扩张症,难与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鉴别,如发生在儿童,多数持续存在,难以自然消退。如发生在孕妇,有望分娩后6 个月左右消失,如再妊娠有在原处复发的可能。蜘蛛状毛细血管扩张症持续不退者亦屡见不鲜。

二、毛细血管瘤有什么分类

  一般可以分为新生儿斑痣、葡萄酒色斑、蜘蛛形痣、草莓状毛细血管瘤、家庭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肉芽性血管瘤。其临床表现分别如下:

  新生儿斑痣

  又称橙色斑,常见于前额、上眼睑、眉间、鼻周或颈颌部。橙红或淡红色,不突出皮面,轻压即可退色,随患儿生长而略增大,但颜色并不加深,大多数在数月后自行消退,毋需治疗。

  葡萄酒色斑

  多见于面部,少部分位于躯干或四肢,呈淡红至暗红色,或呈暗紫色,不高出皮面,病变范围随患儿生长而扩大,不会自行消退。有些病人并发全身性异常如青光眼等。

  蜘蛛形痣

  细小如针眼,多见于面、臂、手、躯干部。

  草莓状毛细血管瘤

  少部分患儿出生时即表现为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由散在红斑点融合或不完全融合的班块,不高出或略高出皮面。表面稍粗糙,而大部分仅为极小的小红点,扩大并互相融合成块,常高出皮肤3-4毫米,鲜红色,表面呈许多颗料状,类似草莓而得名。能自行消退,常在1-4岁间消退。

  家庭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病变

  多见于鼻腔粘膜,其次为面、舌、唇、手指等,扩张的毛细血管主要位于真皮及粘膜下,管壁菲薄,仅有一层内皮与表皮相邻,病灶直径一般为1—3mm,不规则,平坦或隆起,红色或紫红色,加压时颜色变白。本症有显著的出血倾向,随侵犯部位不同而出现相应的出血症状,如鼻衄、咯血、泌尿系出血和消化道出血等。

三、毛细血管瘤的疾病特点

  分布广泛

  在新生儿期,因为病灶分布的深浅不同,相应的体表特征也不相同。在临床上按照形态学分类,较为表浅的通常被称为草莓状血管瘤,同时累及到皮下的则常诊断为混合型血管瘤,另有一部分完全分布于皮下,透过皮肤呈现青紫色,则多被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

  毛细血管瘤可分布全身,甚至可累及肝、肺等内脏器官,但面颈部相对多见。此类肿瘤的发生率在新生儿中高达1﹪左右,在白人中更为多见,属常见病。男女发病比例悬殊,约为1:3~5。

  症状多样

  有些患儿出生即表现为明确的血管性肿块,也有一些出生时表现为蚊咬状红点,以后逐渐融合、扩张、增厚或向深部生长,因其皮肤病灶呈草莓状而得名草莓状血管瘤。呈鲜红或紫红色,表面多高出皮肤,高低不平。皮下的部分因分布较深而呈青紫色,质地较韧,界限清楚,可扪及皮下肿块。

  病灶完全分布于皮下的毛细血管瘤,可能出生后2~3个月才表现出来,质地较松软,呈青紫色,通常被称为“海绵状血管瘤”,这造成了与海绵状静脉畸形定义上的混淆,但其压迫和体位试验不明显,质地较海绵状静脉畸形更硬,病史明确,应加以区别。

四、毛细血管瘤的危害有这些

  一、新生儿斑痣的危害

  新生儿斑痣是毛细血管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大部分新生儿刚开始不同部位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红斑,以头面部最常见,其主要表现为面积大小不同的淡红色的斑块,红色不突出正常皮肤,和正常皮肤分界线不是特别清楚,孩子哭闹用力的时候颜色加深,按压可恢复到正常皮肤颜色,随着婴儿年龄的增长颜色会越来越淡 。

  二、鲜红斑痣的危害

  鲜红斑痣属于真皮内毛细血管瘤,常在出生时就存在,全身各个部位均可能发病,多位于感觉神经分布的区域内。如面部三叉神经区,其特点是在真皮内呈现有成熟的内皮细胞组织型毛细血管,鲜红斑痣的颜色随着患者的年龄增长由淡红到深红甚至暗紫色,鲜红斑痣的毛细血管扩张病变累及较深的表皮下层,因此可产生出血的丘疹,鲜红斑痣未经治疗终身不退,特别是在面部,因为影响美观,使病人产生心里烦恼和思想负担,对婴幼儿的成长心里发育造成很大影响,对成年人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不便,有的甚至造成性格孤癖、内向、极端等。

  三、草莓状毛细血管瘤的危害

  草莓状毛细血管瘤不同于真皮内毛细血管瘤,在于它有完全或部分消退的特点,其发病率占新生儿的1%,通常在出生或出生后最初几日发现,也可能在出生后数周后只有极小的红斑点,以后面积逐渐扩大,突出正常皮肤表面,鲜红色,表面高低不平,类似草莓,并因此得名。草莓状毛细血管瘤可见于全身各个部位,面积大小不等,有的生长速度超过患儿的生长发育,血管瘤表面容易发生溃疡引起出血多,创面难愈合,愈后留疤痕等危害。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肿瘤科疾病热点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