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08 06:31 来源:网友分享
代偿反应是机体在心力衰竭发生时防止CO进一步减少的必要措施,且代偿反应的强度与心力衰竭是否发生、发生速度以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从心功能不全的早期代偿到晚期的心力衰竭,是机体从完全代偿、不完全代偿到失代偿的连续的动态发展过程。就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而言,由于机体的代偿反应不能及时动员,患者常在短时间内即可表现出严重的心力衰竭状态。反之,慢性心力衰竭发生时,机体可通过心脏代偿和心外代偿使这个过程的持续时间长达数年甚至更久,以致患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维持相对正常的生命活动。
通过心泵功能的自身调节-Staring 机制(异常调节)使搏出量增加。 这种由心肌纤维初长度改变所引起的心输出量变化的自身调节称为异常调节。此种由容量加大并伴有心肌收缩力增强的心脏扩张也称为紧张源性扩张。 当心室舒张期末压力大于 2.4kPa ( 18mmHg )时,肌节长度超过最适长度,心肌收缩力反而下降,心搏出量减少。
心肌收缩力是指心脏不依赖于前、后负荷而改变其力学活动的一种内在特性。心肌收缩力受兴奋 - 收缩耦联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影响。当心肌收缩力下降,心搏出量减少时,交感神经兴奋,从而使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增加,通过激活β- 肾上腺素受体,增加胞浆中 cAMP 浓度,激活蛋白激酶 A ,使肌膜钙通道蛋白磷酸化,导致心肌兴奋后胞浆 Ca2+ 浓度升高速率及幅度增加而发挥正性变力作用。
关于心衰的病因,可以从两方面来谈,从西医的角度来说,心衰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比如心肌收缩力降低的原因,心脏负荷加重的原因,当然除了这些固有病因以外,还有其他的诱发病因,比如感染、体力劳动、情绪波动、气候变化、治疗不当、心律不正常、肺栓塞以及高心排血量的状态等等都可以诱发心衰的产生。
另外,在中医方面,对于造成心衰的原因有以下一些,主要是由于心肺、脾脏、肾脏出现问题而导致的,比如心肺气虚,心脾肾虚、气阴两虚等等原因造成。我们都知道心主血、肺主气、气血本应该相辅相成,互相影响,所以如果当肺出现问题时,易产生咳嗽症状,这样就会导致心衰的症状。
造成心衰的原因可以多种多样,诱因更是复杂,但是基本病因,导致心衰的“罪魁祸首”肯定还是心肌的损害以及心脏负荷过重。虽然我们的心脏有代偿机制,但是这不是万能的,当代偿不了,转为失代偿的阶段。
1、预防感染。预防感染可降低心衰的发生几率,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是心血管病患者发生心衰的最常见和最重要诱发因素。肺部感染后,发热、咳嗽、心跳加快等症状都会加重心脏的负担,而且感染后产生的毒素也会直接损伤心肌,因此极易导致患者在原发心血管疾病的基础上出现心衰的症状。
2、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能有效保护心脏功能,让心血管病患者远离心衰。研究发现,不良的生活方式不仅会导致高血压、高血脂以及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而且会加速这些患者心脏功能的恶化,而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则有助于保护心脏的功能。
3、积极治疗原发病。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是防止心功能恶化的关键。有心血管疾患的人群,应该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严格按照医生为自己制定的治疗方案和干预措施进行治疗和康复,不能随意换用药物或擅自增减药物用量,否则不仅收不到治疗效果,甚至还会让患者病情加重,导致心功能恶化,引发心衰。
4、调节水盐。炎炎夏日,对心力衰竭患者而言是一次艰难的考验,稍有疏忽,急性发作就会不请自来。心衰患者在这个时期要注意液体的进出量和盐的摄入量,根据浮肿情况随时调整利尿药的用量,尽量不要让脚肿出来,不要出现疲乏无力感,一旦有这些症状或体征出现,就要及时化验电解质,以便更好地调整用药量和水盐的补充量。
呼吸道感染:慢性心力衰竭会导致患者的肺部处在淤血的状态下,继而很容易导致支气管炎和肺炎的出现。
心源性肝硬化:慢性心力衰竭的出现,会导致肝脏淤血、缺氧的状态长期持续,很容易会诱发肝细胞萎缩、肝结缔组织增生,进而出现肝硬化、脾大及大量腹水,腹水压力可进一步恶化心肺功能。
形成血栓: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要多注意休息,但若是长期卧床,是很容易导致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的,血栓脱落进入血液中,则可导致肺栓塞,表现为胸痛、心悸、咯血、呼吸困难,进而加重心衰;血栓足够大,甚至可在数分钟内导致猝死。如心房内血栓脱落,进入脑、肾、四肢中,轻则半身不遂、重则猝死。
电解质紊乱: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过程中,会有一部分患者需要长期的服用利尿剂,因而容易引起低血钾、低钠综合征。低血钾症轻者全身乏力,重者可出现严重心律失常;低钠综合征则轻者肌肉抽搐、重者昏迷。
心力衰竭患者不仅要忍受呼吸困难、足踝肿胀、精疲力竭等临床症状带来的极大痛苦,而且因反复住院,给病人及家属带来诸多的不便和沉重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