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检查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2018-10-09 09:28 来源:网友分享

一、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标准

  1、定性诊断

  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是建立在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物测定的基础上的。

  2.定位诊断

  利用各种影像学检查可协助对嗜铬细胞瘤进行定位,来指导治疗。

  (1)B超 可以检出肾上腺内直径>2厘米的肿瘤,一般瘤体有包膜,边缘回声增强,内部为低回声均质。如肿瘤较大,生长快时内部有出血、坏死或囊性变,超声表现为无回声区。但B超对于过小或是肾上腺外一些特殊部位的肿瘤(如颈部、胸腔内等)不能显示。

  (2)CT 是目前首选的定位检查手段。嗜铬细胞瘤在CT上多表现为类圆形肿块,密度不均匀,出血区或钙化灶呈高密度,增强扫描时肿瘤实质明显强化,而坏死区无或略有强化。CT诊断肾上腺内嗜铬细胞瘤的敏感性达到93%~100%,但特异性不高,只有70%。对于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如腹腔内小而分散的肿瘤不易与肠腔的断面相区分,因此有可能漏诊。

  (3)MRI 在MRI的T1加权像实性肿瘤强度类似肝实质,T2加权像信号较高。坏死、囊变区在T1像呈低信号,在T2像为高信号。MRI诊断嗜铬细胞瘤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与CT相似,其优势在于是三维成像,有利于观察肿瘤与周围器官与血管的解剖关系。

  (4)同位素131Ⅰ标记MIBG扫描 MIBG(间碘苄胍)是去甲肾上腺素的生理类似物,可被摄取和贮存于嗜铬细胞瘤内,经同位素131Ⅰ标记后,能显示瘤体。

二、嗜铬细胞瘤的表现是什么

  1、阵发性高血压型

  此型较具特征性,患者平时血压正常,发作时血压骤升,收缩压常达200—300mmHg,舒张压也明显升高,可达130~180mmHg,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为主的舒张压升高得更明显。伴有剧烈头痛、丽色苍白、大汗淋漓、心动过速以释放肾上腺素为主者更为明显、四肢发凉、心前区及上腹部紧迫感,可有心前区疼痛、心律失常、焦虑与恐惧感、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复视。发作特别严重者可并发急性左心衰竭或脑血管意外。发作终止后,可出现面颊部及皮肤潮红、全身发热、流涎、瞳孔缩小等迷走神经兴奋症状,并有尿量增加。

  可有心前区疼痛、心律失常、焦虑与恐惧感、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复视

  2、持续性高血压型

  很多的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标准患者出现持续性高血压,血压也可有少许波动,但患者自己无法觉察,相应的其他症状也较阵发型为轻。

  3、低血压、休克

  高血压为嗜铬细胞瘤的主要表现,但也可发生低血压甚至休克,或出现高血压和低血压交替出现的现象。这种患者还可发生急性腹痛、心前区痛、高热等,而被误诊为急腹症、急性心肌梗死或感染性休克。

  4、心脏表现

  大量儿茶酚胺引起儿茶酚胺性心肌病,伴心律失常,如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甚至室颤。部分患者可发生心肌退行性变、坏死、炎性改变。

三、嗜铬细胞瘤的检查方法

  1、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物测定

  (1)尿中儿茶酚胺、香草基杏仁酸、3-甲氧基肾上腺素(MN)和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NMN)及其总和(TMN)均可升高。

  (2)血浆儿茶酚胺和DHPG测定:血浆儿茶酚胺值在本病持续或阵发性发作时明显高于正常。仅反映取血样即时的血儿茶酚胺水平,故其诊断价值不比发作期24小时尿中儿茶酚胺水平测定更有意义。

  2.肾上腺CT扫描

  为首选。做CT检查时,由于体位改变或注射静脉造影剂可诱发高血压发作,应先用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控制高血压,并在扫描过程中随时准备酚妥拉明以备急需。

  3.磁共振显像(MRI)

  可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及结构特征。

  4.B超

  灵敏度不如CT和MRI,不易发现较小的肿瘤。可用作初步筛查、定位的手段。

  5.131Ⅰ-间碘苄胺(MIBG)闪烁扫描、生长抑素受体和PET显像

  具有定性和定位意义。

四、嗜铬细胞瘤患者饮食禁忌

  嗜铬细胞瘤位于肾上腺者占80%~90%,且多为一侧性;肾上腺外的瘤主要位于腹膜外、腹主动脉旁(占10%~15%),少数位于肾门、肝门、膀胱、直肠后等特殊部位。多良性,恶性者占10%。与大部分肿瘤一样,散发型嗜铬细胞瘤的病因仍不清楚。家族型嗜铬细胞瘤则与遗传有关。

  嗜铬细胞瘤患者应多吃海产品:适当增加海产品摄入,如海带、紫菜、海产鱼类等。尤其是鱼,每周吃一次鱼的人得高血压的概率要比不吃鱼的人低两倍。

  1.限制饮酒:最好不饮酒。酒精对血压的影响是先下降后上升,每饮酒60毫升(按纯酒精计算),酒后收缩压可增高6毫米汞柱,舒张压可增高3毫米汞柱。长期大量饮酒者,高血压的患病率最高可达100%。

  2.控制热量:需控制主食及脂肪摄入量,尽量少用或不用糖果点心、甜饮料、油炸食品等高热能食品。每天主食150~250克,动物性蛋白和植物性蛋白各占50%。

  3.少吃肥肉:少吃肥肉及各种动物性油脂、鱼籽等高胆固醇食物。食用油尽量选用豆油、花生油、葵花子油等植物油。

  4.忌辛辣刺激食物。饮食清淡富于营养,注意膳食平衡。

  5.不要酗酒、禁食肥腻、过甜、过咸的食物。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肿瘤科疾病热点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