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1 08:03 来源:网友分享
破伤风梭菌是一种非侵袭性细菌,芽孢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一般不引起疾病。当机体存在窄而深的伤口,或伴有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的同时感染,或坏死组织多、泥土或异物污染伤口而形成局部缺血,缺氧。造成局部厌氧环境,有利于破伤风梭菌的繁殖。
致病机制:破伤风梭菌感染易感伤口后,芽孢发芽成繁殖体,在局部繁殖并释放破伤风痉挛毒素及破伤风溶血素。前者作用于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封闭了抑制性神经介质,导致全身肌肉强直性收缩出现角弓反张(破伤风特有的症状)。
伤口窄而深,有泥土或异物污染;伤口局部坏死组织多,局部供血不足,造成局部缺血、缺氧的微环境;同时伴有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混合感染。总结为,有伤口,有病原菌,有厌氧条件。
细菌只在局部繁殖释放的破伤风痉挛毒素进入血流到达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封闭了抑制性神经纤维释放抑制性神经介质,导致肌肉的强直性收缩,出现破伤风特有的苦笑面容和角弓反张等症状体征。
破伤风针(TAT)是用来中和游离毒素的,只在早期有效果。对有污染的伤口,如接触土的伤口等可以注射。一般是伤后24小时内要注射,超过时间意义就不大了。一周内注射都是可以的。越早越好。
一般在伤后6~10天发病,也有伤后24小时或数周后才发病的。铁锈上面有破伤风杆菌吗
发病时间短,症状越严重,病人的危险性也就越大。起初先有乏力、头晕、头痛、烦躁不安、打呵欠等前驱症状。接着可出现强烈能的肌肉收缩。首先是面部肌肉开始,张口困难、牙关紧闭;表情肌痉挛,病人出现“苦笑”面容;背部肌肉痉挛,头后仰出现所谓的“角弓反张”;如发生呼吸肌或喷痉挛,可造成呼吸停止,病人窒息死亡。这种全身肌肉痉挛持续几分钟不等。
意见建议:,间隔一段时间又反复发作。任何轻微的刺激如光线、声响、说话、吹风均可诱发。最好24小时内打。
破伤风的早期症状是肌肉痉挛,即人们常说的“抽筋”。多数患者最早的症状是面部肌肉痉挛,其表现主要是嘴张不开,咀嚼食物时,双耳前方的肌肉痉挛疼痛。不少患者误以为是牙病而去口腔科就诊。口腔科医生检查时往往只发现咀嚼肌、颞肌痉挛,但口腔内却无引起张口困难的牙病。越是要患者张大口,患者越是张不开,甚至反而越闭越紧。
早期诊断破伤风的压舌试验法。其检查方法是:对某一近期有过割破刺伤皮肤的破伤风可疑患者,将一块压舌板或其它消毒干净了的光滑小木板,甚至筷子、汤勺等,轻轻放人其口腔内的舌中部,用力下压。如果患者立即出现牙关紧闭,并将压舌板咬住,不易拔出,则为阳性,可判断为破伤风早期表现。这些人在4~30小时内,将全部出现典型破伤风症状。
潜伏期:长短不一,往往与曾否接受过预防注射,创伤的性质和部位及伤口的处理等因素有关。通常7-8日,但也有短仅24小时或长达几个月或数年。
前驱期:乏力、头晕、头痛、咀嚼无力、反射亢进,烦躁不安,局部疼痛,肌肉牵拉,抽搐及强直,下颌紧张,张口不便。
发作期:肌肉持续性收缩。最初是咀嚼肌,以后顺序是脸面、颈项、背、腹、四肢、最后是膈肌、肋间肌。
对声、光震动、饮水、注射可诱发阵发性痉挛。患者神志始终清楚,感觉也无异常。一般无高热。
抗毒素的治疗:破伤风抗毒素(TAT)能中和处于被吸收过程中的毒素,为保证疗效,治疗时必须给予大剂量的抗毒素。入院当日静脉滴注5万U破伤风抗毒素,此后每日静脉滴注1万U,总量可用到20万U。
抗痉挛治疗:严重破伤风的有效治疗是消除肌肉痉挛。可应用氯化筒箭毒碱(Tubocurarine chloride)15mg,每日总量可达150~650mg,同时辅予正压人工呼吸。亦可用氯丙嗪50~100mg,肌肉注射,每4~6小时1次;或安定(咪唑安定)10mg~15mg,静脉滴注,视病情可多次应用。铁锈上面有破伤风杆菌吗
抗感染治疗:使用抗生素预防肺部感染,青霉素1000~4000万U/d,分次静脉滴注。
补充营养、水及电解质:对营养与水、电解质平衡必须注意。尤其当牙关紧闭和咽部痉挛常使进食发生困难时,需要用流质饮食进行鼻饲,或给予静脉高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