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2 07:09 来源:网友分享
1.脾肾阳虚: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灵枢·海论》曰:"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先天禀赋不足或素体虚亏,房劳伤肾或久病损及肾阳,肾阳亏虚,不能生骨充髓,髓海空虚,脑失所养而发病,则见脑转耳鸣,发为眩晕,或腰膝酸软无力,肢冷畏寒。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脏虚弱,气血生化乏源,则见头晕,视物昏花,少气乏力。
2.肝肾阴虚:情志郁结,耗损肝阴,肝肾同源,肝藏血,主筋,肾藏精,主骨生髓。肝血赖于肾精的化生,肾精又赖肝血的濡养,精与血相互资生且相互依赖。肝阴肝血不足,日久下汲肾阴,使肾精暗耗,精不生髓,骨失所养,脑失所充;或者先天肾精虚亏,精不生血,则肝血不足,肝肾阴虚,络脉失养,水不涵木,虚风内动,精髓空虚,脑髓失充而发病,在疾病的晚期多有肝肾亏虚,可见肢体痿软无力,步态不稳,手足麻木,眩晕;肝血不足则目失所养,故视物模糊不清,甚至失明。
3.气虚血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病久气血亏虚,气虚行血无力,血亏运行不畅,血液凝滞,瘀阻脉络而发病。证见头晕眼花,面色萎黄 ,气短乏力,走路不稳 ,肢体麻木 、束带感。
4.脾胃虚弱,气血亏虚:脾胃主受纳、运化水谷,《灵枢·五癃津液别》云:"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于骨空,补益脑髓。"饮食不节或劳倦伤脾,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气血亏虚,筋骨经络失养而发病,症见四肢无力,饮食欠佳,语言不利,讲话欠清,头晕等。
5.湿热浸淫:饮食不节或劳思伤脾,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湿,聚湿为痰,痰湿内阻经络而发病。甚或痰湿蕴久化热,痰热内扰,蒙闭清窍,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发病。肢体痿软无力尤以下肢为重兼见手足麻本微肿,胸脘痞 闷,恶心呕吐,头晕头沉。
1、多发性硬化症是年轻人除了外伤之外导致神经障碍最常见的疾病。但在国内仍不为一般医师所熟悉。
2、多发性硬化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也就是说它的病变位于脑部或脊髓。我们的神经细胞有许多树枝状的神经纤维,这些纤维就像错纵复杂的电线一般,在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中组织成绵密复杂的网络。大自然很巧妙的在我们神经纤维的外面包裹着一层叫“髓鞘”的物质,髓鞘不仅像电线的塑料皮一样让不同的电线不致短路,同时人体的髓鞘还可以加速我们神经讯号的传导。
3、当这些髓鞘被破坏后,我们神经讯号的传导就会变慢甚至停止。多发性硬化症就是因为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产生大小不一的块状髓鞘脱失而产生症状。所谓硬化指的是这些髓鞘脱失的区域因为组织修复的过程中产生的疤痕组织而变硬。这些硬块可能会有好几个,随着时间的进展,新的硬块也可能出现,所以称作多发性。
4、此病的症状端视其所影响的神经组织而定,患者可能出现视力受损视神经病变、肢体无力、平衡失调、行动不便、麻木、感觉异常、口齿不清、晕眩、大小便机能失调等症状,这些症状因人而异,严重程度也不尽相同。这些症状可能会减轻或消失,消失后也可能再发作。是否会产生新的症状或是产生新症状的时机则无法加以预测对于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髓鞘的病变则有许多不同的理论,一般认为这是一种自体免疫疾病,也就是说我们的免疫系统错把髓鞘当成外来物质而加以破坏。个人体质或病毒都有可能促成这种免疫反应;到目前为止,医学界还找不出那一种病毒可确定为此病的元凶。总之,其病因到目前为止仍是一个谜。
5、虽然到目前为止根治多发性硬化症的药物尚未被发现,但是对于控制病情及疾病所带来的后遗症仍有许多的治疗方法。对于疾病所带来的症状如僵硬、痉挛、疼痛、大小便机能失常等,合并药物及复健的治疗都可使症状改善。皮质类固醇可用来治疗急性的发作;近来则有贝它干扰素对于减少复发的次数及复发时严重程度的报告。许多医师也发现,抱持着乐观态度的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往往能享受更丰富的生活,及更容易得到症状的改善。
多发性硬化是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约50%的患者在发病后15年后不能独立行走,现有的治疗均不能延缓疾病的进程。近年来,随着对MS致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神经病理学、神经影象学的发展,对MS的治疗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外进行了大型的临床药物实验,目前应用较多的药物是利鲁唑,现就MS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疾病调节治疗:治疗MS的免疫调节药物主要有干扰素和乙酸。在国外干扰素已成为治疗复发-环节型MS的一线药物,它也可用语治疗继发-缓解型MS。干扰素可减少MS懂得临床复发次数,MRI上新损害病灶减少伴损害体积的缩小。近来随着MRI质子波谱成像的应用,人们发现一种特异性的神经元和轴突完整性的标记物N-乙酰天冬氨酸在MS急性损害和早期MS患者脑组织中含量减少,高度提示轴突损害贯穿于MS的整个病程,MS早期即有轴突的损害,且和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因此,目前建议早期应用干扰素和乙酸治疗以减少不可逆习惯的轴索损害,延缓MS的恶化。
2、细胞因子调节物:MS患者中存在Th1/Th2细胞比例失调,Th1细胞分泌IL-12、NO等物质促进炎性反映,Th2细胞分泌IL-1、4、10、13抑制炎性反映,因此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和促进抗炎因子的分泌的分泌是今后MS治疗方向之一。
3、皮质类固醇激素和血浆置换:目前,国外这两类药物主要应用于急性复发型MS的治疗。皮质类固醇能缩短急性期和复发期的病程,改善轴索传导性,促进血脑屏障的恢复。主张甲基泼尼松龙500-1000mg静滴,连用3-5天。但是在急性视神经炎治疗中,已很少使用口服皮质类固醇。PE主要用于对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治疗不敏感的MS患者。目前对PE治疗的确切机制、疗效的持续时间及对复发的影响尚不明确,可能的作用机制与清除自身抗体有关。
4、神经保护及促进髓鞘再生:前体少突胶质细胞最主要的功能是脱髓鞘损害后分化增强,产生新的少突胶质细胞,促进髓鞘再生。但是MS呈慢性进展,提示髓鞘再生的失败。原因可能为:OPC的凋亡;OPC池的耗竭;自身不能进一步分化;缺乏轴突信号的刺激以及脱髓鞘斑中炎性环境对OPC的抑制、毁损作用;OPC的移行和分化还受到粘附分子N-cadherin的抑制。目前对OPC的功能尚不清楚,但可以肯定它在神经保护和髓鞘修复上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已有人设想通过补充OPC来治疗MS。在MS治疗中神经保护和促髓鞘再生的重要作用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5、免疫抑制治疗:常规的免疫抑制药物如环磷酰胺、氨甲碟呤、硫唑嘌呤、环孢霉素A能减轻MS的症状,但是它们对于MRI上脱髓鞘损害无任何减轻作用,而且全身不良反应大,目前在MS的治疗中已很少应用。在治疗SP型MS上,国外现使用盐酸米托蒽琨能减少临床复发,延缓运动障碍发生,MRI上也显示能减轻髓鞘损害,但该药长期疗效不肯定,而且有一定的心脏毒性。
6、骨髓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已用于治疗MS。
7、对抗原及T细胞受体的治疗:针对抗原的治疗在国外进行的临床药物试验有口服的牛的MBP成分、APL、可溶性HLA-DR2与MBP非共价结合物。主要目的用于抑制T细胞反应的T细胞疫苗和T细胞受体疫苗虽然已用于临床,但疗效不如乙酸。
8、胎盘干细胞移植:利用细胞移植促进髓鞘再生一直被认为是治疗MS的有效方法。
9、症状治疗:对MS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减少复发,减缓疾病进程,提高生活质量。症状治疗是一项不可少的手段。MS患者有有以下突出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1)疲倦感:可用金刚烷胺、匹莫林治疗,并在专业理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
(2)膀胱、直肠、性功能障碍:约75%MS患者有膀胱功能障碍,部分患者性功能障碍,可用药物对症治疗;
(3)痉挛:常用力奥来素;
(4)疼痛;
(5)姿势性震颤:可用安定类药物;
(6)对温度的敏感性:体温升高导致病情恶化,可试用钾离子阻断剂,预防感染,避免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下;
(7)认知功能障碍和忧郁;
(8)眼球异常活动和视力障碍。针对症状的治疗及物理治疗,对MS患者自我保健教育是MS治疗措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1、尿便障碍:在多发性硬化的不同阶段,如果双侧锥体束受损,很容易带来尿 便障碍。早期,神经功能突然受损,尿便不能顺利排出,造成尿便潴留。后期,形成神经原性膀胱,出现尿急、尿频,尿溢出,膀胱内残余尿增加。两种情况下,均容易引发尿路感染。
2、痉挛性瘫痪:痉挛是多发性硬化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突出特征,由于失去上运动神经元的控制,下神经元功能亢进,肌肉张力增高,往往伴有肌肉无力,使得患者活动受限。咽喉部位肌肉痉挛形成假性球麻痹,出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呵,说话不流利。双上肢痉挛的存在,使得手活动不灵活。双下肢痉挛,患者多有平衡障碍,步态不稳,容易跌到致伤。
3、发作性症状:痛性强直性痉挛,皮肤灼热痛。多被认为是髓鞘脱失致神经间 传导短路造成。病灶发生在上颈段脊髓,交感神经中枢受刺激可出现手脚多汗,受破坏时手脚干燥无汗。
4、抑郁:因为多发性硬化病理过程可以引起心理问题,疾病的致残性使患者运动障碍,限制了自身活动,与社会隔离,逐渐出现神经心理缺陷,发生抑郁。 建议:正确对待生病,早期复发,神经功能受影响不重,患者应尽早下床活动,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家庭劳动。活动受限的患者,如有肢体功能残存,也应积极进行功能锻炼,增强自信。影响较明显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抑郁药物。
5、褥疮:如果发生脊髓横断性损害,患者出现病灶水平以下截瘫,长期卧床,神经功能障碍血液循环不良,营养缺乏,皮肤受压后,容易破溃形成褥疮,难以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