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4 09:05 来源:网友分享
“HPV16+HPV18=70%”是每个女性都需要知道的公式。三八妇女节前夕,在上海举办的“关爱女性健康 预防宫颈癌——高危型HPV基因检测应用媒体会”上,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宫颈疾病诊疗中心主任隋龙表示,99%的宫颈癌病例都是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引起,以HPV 16和HPV 18两种病毒株风险最高,可导致约70%的宫颈癌病例。宫颈癌也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唯一可以早期预防和治疗、唯一可以彻底根除的恶性肿瘤,而定期进行高危型HPV基因检测将成为预防宫颈癌的关键。
美国最大型的宫颈癌普查ATHENA研究证实,如能及早发现癌前病变阶段进行阻断性治疗,宫颈癌治愈率可高达98%。但是,一旦发展为癌症并扩散至其他器官,只有20%的女性存活期能够超过5年。另外,相比没有感染HPV的女性,携带HPV 16、HPV 18这两种病毒株的女性发展为宫颈癌前病变的可能性高出35倍。
由于HPV可在体内潜伏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且没有任何症状,将高危型HPV基因检测纳入常规化妇科检查,对于宫颈癌的防治至关重要。然而对于人们熟悉的巴氏涂片技术,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用肉眼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是否正常,存在很大的漏诊风险。
cobas HPV基因检测是基于病因学的分子水平检测方法,直接检测宫颈癌的致病基因,能同时检测HPV16、HPV18及其他12种高风险HPV病类型,并且能更加客观地评估受检女性是否已经有宫颈癌癌前病变或存在进展为癌前病变的高风险,从而能帮助临床在癌前病变阶段及时发现病情,保护更多女性远离宫颈癌。
另外,我国在宫颈癌防治中仍存在很多不足,缺乏全国性的有组织的筛查及管理机制,细胞学检测效率也不高,基层细胞学诊断的质量也有待提高。他建议宫颈疾病诊疗中心医护人员在日常的接诊工作中,应坚持普及宫颈癌预防的相关知识,并呼吁女性主动地定期接受高风险HPV病毒检测,从而极大地预防宫颈癌。
癌症在今天仍然是医学界的大难题,偏偏各种癌症又层出不穷,越来越多人开始受到了癌症的折磨和伤害,这其中女性患有宫颈癌的现象也比较多见,这一疾病在发生后可给患者带来一些异常的症状,需引起重视,那么,究竟女性得了宫颈癌的症状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应该说大多数女性都对宫颈癌缺乏认识,即使出现了宫颈癌的相关症状,大家也不会往宫颈癌方面想,不会想到自己离不幸是如此的接近,下面,专家来介绍下宫颈癌的症状表现,希望女性能多加留意。
早期宫颈癌常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宫颈可光滑或难与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区别。颈管型患者因宫颈外观正常易漏诊或误诊。随病变发展,可出现以下表现:
1.症状
(1)阴道流血 早期多为接触性出血;中晚期为不规则阴道流血。出血量根据病灶大小、侵及间质内血管情况而不同,若侵袭大血管可引起大出血。年轻患者也可表现为经期延长、经量增多;老年患者常为绝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一般外生型较早出现阴道出血症状,出血量多;内生型较晚出现该症状。
(2)阴道排液 多数患者有阴道排液,液体为白色或血性,可稀薄如水样或米泔状,或有腥臭。晚期患者因癌组织坏死伴感染,可有大量米汤样或脓性恶臭白带。
(3)晚期症状 根据癌灶累及范围出现不同的继发性症状。如尿频、尿急、便秘、下肢肿痛等;癌肿压迫或累及输尿管时,可引起输尿管梗阻、肾盂积水及尿毒症;晚期可有贫血、恶病质等全身衰竭症状。
2.体征
原位癌及微小浸润癌可无明显肉眼病灶,宫颈光滑或仅为柱状上皮异位。随病情发展可出现不同体征。外生型宫颈癌可见息肉状、菜花状赘生物,常伴感染,肿瘤质脆易出血;内生型宫颈癌表现为宫颈肥大、质硬、宫颈管膨大;晚期癌组织坏死脱落,形成溃疡或空洞伴恶臭。阴道壁受累时,可见赘生物生长于阴道壁或阴道壁变硬;宫旁组织受累时,双合诊、三合诊检查可扪及宫颈旁组织增厚、结节状、质硬或形成冰冻状盆腔。
通过以上专家的讲解,相信女性朋友已经认识到宫颈癌的症状表现有哪些了,希望在出现上述这些症状的时候女性能够引起高度的重视,及时去正规的医院检查治疗,以争取控制住病情的发展,让自己的生命质量得以提高。
由于宫颈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并且伴随着年龄年轻化,引起了社会的对此疾病的高度关注,这是和乳腺癌并驾齐驱的另一高发疾病,可是虽然人们对疾病已经开始重视,却不可避免的还是会陷入一些宫颈癌认知误区。
误区一:感染HPV=宫颈癌
宫颈癌的发生和一种叫作人乳头瘤的病毒(HPV)关系密切。研究表明,持续感染高危类型的人乳头瘤病毒,是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生的必要因素。绝大多数宫颈癌患者的体内都能检测出这种病毒。
刘惜时教授指出,凡是有性生活的女性都有可能通过性接触而感染HPV病毒。约有80%的女性在其一生中都感染过这类病毒。
然而,感染了HPV并不一定会患宫颈癌,因为每个健康女性体内都有一定的免疫力。研究证实,感染HPV后,大多数女性的免疫系统可以把进入体内的HPV清除。只有少数女性由于无法消灭进入体内的HPV,造成HPV持续感染,才有可能引起宫颈癌前病变。其中有部分患者会进一步发展成为宫颈癌,这一过程约5到10年。
感染HPV后是否会进展为宫颈癌,还与HPV的类型有关。HPV病毒大约有100多种亚型,女性生殖道感染HPV最常见的类型分别是6、11、16、18型,其中HPV6和HPV11型属于低危型,而HPV16和18型则属于高危型,来自世界各国的宫颈癌研究发现,HPV16型和HPV18型在宫颈癌患者中的感染率最高。
误区二:宫颈糜烂会变成癌
许多女性都存在这样的误解,以为宫颈糜烂会引起宫颈癌,因而对宫颈糜烂感到非常恐惧。刘惜时教授告诉记者,这两者其实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从医学上来说,女性宫颈管内的柱状上皮外翻,替代宫颈鳞状上皮,医生在检查时,会发现宫颈局部充血呈现红色,就称其为“宫颈糜烂”。糜烂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烂”,它可以是一种生理现象,育龄期女性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宫颈管内柱状上皮外翻,替代宫颈鳞状上皮,呈现出“糜烂”状。而女性在青春发育期前和绝经期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对低,所以“糜烂”也少见。
值得注意的是,宫颈糜烂也可以是一种常见的炎症状态。早期宫颈癌在外观上和宫颈糜烂的表现非常相似,容易混淆。因此,如果在妇科检查中发现宫颈糜烂,不能掉以轻心,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细胞学检查及活组织检查来明确诊断,排除宫颈癌的可能,并正确治疗。
误区三:不重视妇科检查
从感染HPV病毒,到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一个渐进的自然病程,一般长达5到10年左右。因此,女性只要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完全有可能及时发现疾病的“苗头”,并将其扼杀在萌芽阶段。目前,早期宫颈癌患者经治疗后,其五年生存率可达到85%到90%。
刘惜时教授提醒,育龄期女性务必不能忽视每年进行妇科检查,包括巴氏涂片或液基细胞学(TCT)检查等宫颈细胞学检查,是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重要方法。尤其是以下宫颈癌的易发人群,更不可掉以轻心:
持续感染高危类型的HPV病毒者,即HPV病毒检测发现HPV16、HPV18呈阳性者;
性行为因素不良者,包括开始性生活的年龄过早、多个性伴侣、性卫生不良等都会使患宫颈癌的发病危险增加;
早婚早育、多产多孕的女性;
性病患者,无论男方或女方患有生殖道湿疣、梅毒、淋病等都会增加女方患宫颈癌的几率;
免疫功能低下、吸烟、营养不良者。
误区四:“蛛丝马迹”视而不见
宫颈癌在早期可能不会引起患者任何的不适,有些症状也非常容易被忽视。刘惜时教授建议,育龄期女性应该学会关注身体发出的“健康警报”,有时虽然只是“蛛丝马迹”,却有可能藏有隐患。
接触性出血主要是指在性生活后出血或在妇科检查、大小便后出血。即使是一次、量少,也应提高警惕。
白带异常多数宫颈癌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白带增多。因此,女性平时应该关注白带的性状、量的多少和有无臭味。尤其是当发现大量水样或黏液性白带时,必须引起注意。
以上四大宫颈癌认知误区都是很容易被人忽略的,尤其是一些年轻女性,对自己平时的一些生活细节不够关注。
宫颈癌的治疗,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对于不同的病情,还有个人的体质等的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关键是听医生的建议,积极治疗。当然家人的支持对于治疗也是至关重要的。
宫颈癌治疗的原则是既要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又要改善其生存质量。治疗的趋势是采用多种手段的综合治疗。宫颈癌的治疗主要为手术、放射治疗、或手术加放射治疗,并辅以化学药物治疗。早期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中晚期则以放射治疗为主,对不宜手术的早期患者也可采用放射治疗。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化疗作为手术或放疗的辅助治疗,取得一定疗效。
手术治疗原则上限于早期患者,即原位癌、Ⅰ期及ⅡA期患者,高于ⅡA期者手术治疗的效果不佳,应首选放射治疗。手术范围则根据具体情况如病灶深浅、大小、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等决定,施行以下不同手术方式:①宫颈锥形切除术,②扩大的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③次广泛全子宫切除术,④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⑤其他术式。
放射治疗适用于各期浸润型宫颈癌,高龄及不宜手术的早期癌及原位癌亦可行放射治疗。规范化的宫颈癌放疗包括体外放疗和腔内放疗两部分,在肿瘤区域内形成合理的剂量分布。除少数早期癌外,一般需腔内与体外放疗相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疗效,达到根治的目的。宫颈癌治疗后5年以上的生存率,早期达90%以上,中期约为60%到70%,晚期(Ⅲ期和Ⅳ期)约为11%到50%。
对于宫颈癌的治疗,虽然目前的治疗方法还是还是以手术为主,化疗为铺,但是对于宫颈癌病人来说,日常的饮食和家人的呵护对于宫颈癌的治疗还是很关键的。所以千万不要放弃任何治疗的机会。让疾病尽快康复。有病人有不错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