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6 07:06 来源:网友分享
1、门静脉灌注化疗:大肠癌在原发灶治疗后发生肝转移者达50%。为预防术后肝转移的发生,术后门静脉灌注5-氟尿嘧啶,疗效较好。但其临床价值有待进一步证实。
2、腹腔化疗:大肠癌手术的挤压肿瘤、切断淋巴管和血管时,有可能使癌细胞脱落到腹腔或使本来已经播散在腹膜上的癌细胞形成肉眼见不到的微小病灶。经腹腔化疗,可直接提高腹腔内抗癌药物浓度,提高病灶局部的细胞毒性作用,减少全身不良反应。但各种化疗药物最有效及其用药量和浓度尚待进一步研究。
3、淋巴内化疗:淋巴转移被认为是结肠癌转移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传统的静脉化疗,因淋巴系统内药物浓度低而不能解决淋巴转移的问题,只有淋巴化疗才能使淋巴组织内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提高化疗效果。通常是在结肠镜下经黏膜或癌灶内注射药物;术中经肠浆膜及癌灶内注射药物以提高疗效。
4、肠腔内化疗:是在剖腹时,在距肿瘤两端约8--lO厘米处环扎肠管,然后用5-氟尿嘧啶30毫克/千克体重,加生理盐水50毫升注入肿瘤所在的肠腔内,30分钟后按常规手术可以提高3年、5年和8年的存活率。
5、动脉灌注化疗:动脉灌注化疗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是准确的靶向给药,使高浓度的抗癌药物集中于肿瘤局部,有效地杀伤癌细胞,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不良反应轻,方法简便、安全。
1.发病年龄,引起结肠癌的病因大多数病人在50岁以后发病。
2.家族史:如果某人的一级亲属,引起结肠癌的病因比如说父母,得过结直肠癌的,他在一生中患此病危险性比普通人群要高8倍。大约四分之一的新发病人有结直肠癌的家族史。
3.结肠疾病史:某些结肠疾病如克隆氏病或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机会。他们结肠癌的危险性是常人的30倍。
4.息肉:大部分结直肠癌是从小的癌前病变发展而来,它们被称为息肉。其中绒毛样腺瘤样息肉更容易发展成癌,恶变得机会约为25%;管状腺瘤样息肉恶变率为1-5%。
5.基因特征:一些家族性肿瘤综合症,引起结肠癌的病因如遗传性非息肉病结肠癌,可明显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机会。而且发病时间更为年轻。
一些慢性结肠疾病也可以引起结肠癌,比如直肠息肉就是一个病因之一,并且,需要注意的是,直肠息肉发病的时间越长,那么导致结肠癌的可能性也就会越大,老年直肠息肉的患者不仅仅要及时进行治愈,同时也要注意术后的护理。
(一)X线检查。1.腹部平片检查适用于伴发急性肠梗阻的病例,可见梗阻部位上方的结肠有充气胀大现象。2.钡剂灌肠检查可见癌肿部位的肠壁僵硬,扩张性差,蠕动至病灶处减弱或消失,结肠袋形态不规则或消失,肠腔狭窄,粘膜皱襞紊乱、破坏或消失,充盈缺损等。钡剂空气双重对比造影更有助于诊断结肠内带蒂的肿瘤。
(二)癌胚抗原(CEA)试验对早期病例的诊断价值不大,但对推测预后和判断复发有一定的帮助。这是结肠癌的检查方法之一。
(三)乙状结肠镜和纤维结肠镜检查乙状结肠镜虽长25CM,但75%的大肠癌位于乙状结肠镜所能窥视的范围内。镜检时不仅可以发现癌肿,还可观察其大小、位置以及局部浸润范围。通过乙状结肠镜可以采取组织作病理检查。纤维结肠镜检查可提供更高的诊断率,国内已广泛应用,操作熟练者可将纤维结肠镜插至盲肠和末端回肠,还可进行照相,确是一种理想的检查方法。
(四)肛管指诊和直肠镜检检查有无直肠息肉、直肠癌、内痔或其他病变,以资鉴别。目前对结肠癌的大规模人群防治普查尚缺乏切实可行的方案,唯有遇见上述结肠癌可疑征象时,及时选用合适的检查方法,早期作出诊断,特别是遇到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者,务必进一步查明原因,及时治疗。
1、修养环境舒适
晚期患者需要一个舒适、适宜修养的环境。因此最好将病人安置在一个有利于病人养病的环境中,保证病人修养期间的安全、室内的清洁卫生良好、方便病人排便,必须告知病人睡前最好做少量活动。未患者提供充足的营养,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饮食需要易消化的食物。
2、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对于哪些一日多次排便的病人,应该注意观察病人的病情。病人睡眠增加的时候,需要观察患者的呼吸节律的变化等症状。病人在休息的时候尽量为患者取半侧卧位,同时还要保持患者的皮肤的清洁,及时更换床单等。也可给予患者止痛等。
3、饮食护理
晚期结肠癌的护理饮食更重要,建议为患者提供一些病人喜欢的食物,谈论病人高兴地话题。转移病人的恐惧感,鼓励患者树立起信心,良好的心态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可为患者选择一些纤维素水果或者是蔬菜,坚持少时多餐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