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7 07:02 来源:网友分享
新生儿脚趾粘连是一种很常见的畸形,多发于第4、5趾,3、4趾,1、2趾及2、3趾,严重者第1-5趾均连为一体。有的并趾还伴有多趾,常见4、5趾并趾伴小趾多趾。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可能是胚胎局部发育停滞,趾分化受阻引起。新生儿脚趾粘连的临床表现有:
1. 软组织并趾
骨骼发育正常,关节完整,屈伸基本正常,仅皮肤软组织相连。轻者两趾间仅为趾璞过浅,重者两趾靠得很近,皮肤很紧张,甚至趾甲也连在一起,外观似一巨趾,但X线示骨骼完全分开。
2.骨性并趾
两趾骨骼合并,轻者仅有部分趾骨粘连,一般近一、二节分开,末节趾骨连接,有的趾甲合拢。重者两趾骨完全融合,甚至关节亦不存在,治疗较为困难。
3.并趾合并多趾
常见为4、5趾合并小趾多趾,或1、2趾并趾合并拇趾多趾,有的骨关节畸形较重。
4、血管神经的畸形
至今尚未了解其畸形的规律性,血管、神经有时正常存在,有时畸形迷路分布或一侧缺如。
1、 新生儿脚趾粘连原因概述
并指畸形属于肢体部分分化障碍。胎生第4周时上肢芽的末端开始出现手指轮廓,第8周时手指分化清楚。在7~8周时,胚胎受到极轻微损伤,使手指发育分化局部停顿,掌板分化障碍所致。多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新生儿脚趾粘连畸形临床非常多见也是儿童发病率最高的先天性疾病之一,对外观及行走功能影响较大。新生儿脚趾粘连畸形确切病因不明,一般认为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关系有关。
2、 新生儿脚趾粘连畸形包括
漂浮趾、多趾、并趾、多并趾、拇内翻、巨趾症等,严重者影响足部外观和功能。除了生理上的影响外,患儿和家长往往还有心理上的阴影,常常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发育、学习和社会生活,甚至影响到以后的就业、工作和婚姻。
3、新生儿脚趾粘连畸形诊断
根据病史及临床体格检查即可明确诊断,辅助检查主要是X线摄片明确畸形的类型及骨骼关节生长情况。
分离并趾,修复正常外观及功能,以利穿鞋走路。手术方法及时间应根据畸形程度、种类、年龄、部位而定。软组织并趾最早可以半岁手术,骨性并趾一般在1岁左右手术,并趾伴多趾者如果骨关节畸形不重也可以半岁手术,骨关节畸形重者1-3岁手术。
1、直接切开法
适用于完全松弛的蹼状型并趾,此型并趾一般不会引起皮肤缺损,不需植皮。
2、植皮法
适用于多数软组织及部分骨性并趾,在并趾基底部跖侧或背侧,设计一lcmX 2cm大小矩形皮瓣,在趾间相连皮肤的跖侧和背侧分别设计锯齿状切口线,使两侧切口线相互错开。分趾后将矩形皮瓣缝合至对侧创缘形成趾蹼,趾侧各皮瓣缝合至对侧创缘,皮肤缺损区作数个游离厚中厚或全厚皮片移植修复。如为多个并趾时,分趾手术应认真设计,一般不宜于同一趾两侧同时进行,否则应将血管保留于该趾,以防影响血运,造成患趾坏死。
3、皮瓣法
如较为完全的骨性并趾,分趾后多有趾骨外露,植皮修复比较困难,应考虑行带蒂皮瓣转移修复。
1、药物治疗
术后应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镇痛药等。
2、预后情况
通过个性化的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手功能和外观。
3、日常护理
术后2周换药拆线,局部渗出或炎性反应1周后换药。6周后复诊。术后最初几年每年进行一次复诊,确保其手功能发育正常,这对于患儿学习书写和游戏类运动尤其重要。注意皮肤的清洁,以防感染。患儿若因疼痛哭闹,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痛药。伤口愈合后,按医嘱进行功能训练。
4、饮食调理
婴儿母乳喂养,小儿营养丰富、均衡饮食。
5、术后特殊过程
第1天:为患足打上绷带、穿上术后鞋。钢针可能会突出脚趾外。冷敷、抬高患足,服止疼药。术后,患足可能会麻木12-24小时,并且出现疼痛,使用止疼药可缓解。可能会有少量渗血,但不要更换绷带。
第3天: 只在穿着术后鞋时开始用脚跟走路。 如有中等度疼痛,继续服止疼药。冷敷患足,尽可能将患足抬高。防止钢针的位置受到碰撞。更换敷料,检查伤口情况,拍X片。
第14天:首次复诊在门诊进行。更换敷料,检查伤口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