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17 10:30 来源:网友分享
新生儿是指胎儿娩出母体并自脐带结扎起,到出生后满28天的这一段时间。面对一个鲜活生命的降临,伴随着第一次做母亲的欣喜,新妈妈要面临接下来的一系列新问题:黄疸、吐奶、打嗝、便便、湿疹、红屁屁等等,任何一点症状都会让新手妈妈紧张不已,恐怕宝宝有什么闪失。同样身为母亲,小编理解这份焦虑和紧张,特地将新生儿常见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供宝妈们参考。
Q:宝宝出生后多久出现黄疸?怎样区分生理性还是病理性黄疸?
A:宝宝出生后2-3天,开始出现黄疸,4-6天达高峰,一般10-14天就会消退。宝宝的各项情况都很好,吃奶有力、四肢活动好、哭声也响亮,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妈妈可以每天让宝宝晒晒太阳,阳光中的紫外线有利于黄疸的消退。晒太阳时,要直接接触阳光,不能隔着玻璃,让宝宝的皮肤尽量多一点裸露出来,但要注意不要让阳光直接照到宝宝的眼睛。还要保持宝宝大便通畅,以促进胆红素的排泄。
妈妈要学会区分黄疸的轻中重。轻度黄疸表现为巩膜(即眼白)发黄,且肤色发黄。中度黄疸表现为躯干前胸、后背、四肢泛黄,需要尽快就医,针对中度黄疸,可先行蓝光进行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重度黄疸时,新生儿的手心脚心都发黄。判断时,家长先用手按压一下新生儿的手心、脚心,观察颜色变化。重度黄疸持续不退,可能预示着肝脏方面疾病。
怎样区分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的黄疸呢?。如果黄疸具备下列情况之一时,可能为病理性黄疸,一定及时就医治疗:
①在生后二十四小时内黄疸即相当明显。
②黄疸遍及全身,呈澄黄色,并在短期内明显加深。
③黄疸一度减退后又加深或生后二至三周仍很明显。
④大便颜色淡或呈白色,而尿色深黄。
⑤全身状况不正常:发烧、食欲不佳、精神不好、两眼发呆。
Q:宝宝得了湿疹怎么办?
A:小儿湿疹多在出生后1个月左右出现,早的在生后1-2周即出现皮疹,主要发生在两个颊部、额部和下颌部,严重时可累及胸部和上臂。
针对宝宝湿疹,妈妈要对症下药。首先寻找病因和过敏源,注意过敏食物,除了奶粉和米粉,蛋黄也要多加小心。添加辅食时,每样东西至少吃三天,没有过敏反应,再吃新的一种。母乳喂养的妈妈也要注意饮食,海鲜、豆制品、花生、瓜子、牛奶、动物的肝脏、辛辣的东西尽量都不要吃,以防宝宝喝了妈妈的奶引起过敏。
护理时注意避免宝宝受到外界的各种不良刺激。如非纯棉制品、非中性洗衣剂、过热的洗澡水、较硬或过于宽松的衣物磨擦,尤其是干燥的空气,都会使宝宝的湿疹反复发作。湿疹部位不要接触过热的水,洗的时候少用洗涤用品,不要用碱性的皂液。不要涂抹护肤类东西,可以用消毒的植物油(如橄榄油)或石腊油擦拭。天气好时经常晒太阳,紫外线是最好的杀菌武器。宝宝居室注意保持通风干燥,注意室内卫生,室内温湿度要合适。湿疹十分痛痒,宝宝常会用手抓挠,妈妈要经常帮宝宝剪指甲,还可以给宝宝做个小手套,套在手上,以免抓伤皮肤而引起细菌感染。
Q:如何判断宝宝的大小便是否正常?
A:新生儿生理功能不成熟,每天有10—20次小便,都属正常。对于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来说,每天应大便两三次,宝宝大便偏酸性,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部分胆红素转变为胆绿素,使排出的大便呈浅绿色。配方奶喂养的新生儿每天会大便一两次,宝宝大便偏碱性,能使部分粪胆红素进一步转变为粪胆原,粪胆原是无色的,所以大便呈浅黄色,糊状,略干燥。有一部分新生儿因消化道乳糖酶发育不成熟,大便带有酸味,次数能达到5—8次,但生长发育没有问题,宝宝也没有异常表现,妈妈不用担心。随着其年龄增长、酶的发育成熟,大便次数和形状会逐渐改善。
宝宝的大便夹杂着奶瓣或发绿、发稀,妈妈就会紧张得不得了,以为是宝宝消化不良或患肠炎了,这其实是正常的,即使宝宝大便次数从3-4次增加到6-7次,这也是正常的,只要宝宝吃得好,腹部不涨,大便中没有过多的水分或便水分离的现象,就是正常的。
如果大便中水分很多,或便水分离,或大便呈稀绿色,或有较多粘液,或大便次数达10次以上,或有特殊的臭味,要意识到宝宝可能患了腹泻。如果宝宝精神好,除了大便不正常外,可只带大便到医院化验。腹泻的原因很多:病毒或细菌感染;喂奶量或乳中含糖量过多;受凉等均可引起。也有少数孩子是因对牛奶过敏或肠道缺少消化、吸收乳糖的酶所致。
宝宝便秘与妈妈的饮食结构是否合理、喂养方式是否正确、宝宝摄入的乳量是否充足等因素有关,妈妈应针对可能的原因进行纠正。母乳喂养的宝宝一般不太会发生便秘,如果发生便秘,妈妈首先要考虑奶量够不够,奶量不够,肠道内缺乏残渣,无法产生粪便,自然会出现便秘,乳量充足就不会出现便秘了。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容易发生便秘,大便呈条状、球状,不粘尿布。妈妈首先要考虑换不同品牌的配方奶,同时增加喂水量。
Q:宝宝脐带多久会脱落?怎样进行脐部护理?
A:新生儿出生后,脐带被剪断结扎,一般3-7天干燥脱落,外部伤口愈合,形成向内凹陷的肚脐。脐部对新生儿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位,需要特别护理。如果护理不好,清洁不到位,脐部会被细菌感染,出现脓性分泌物而发生脐炎,严重时可引起新生儿败血症。妈妈应每天为宝宝清洁脐部,用清水轻柔擦拭,然后用干净的棉签、棉球吸干水分。如果脐部偶有少许渗血,尤其是脐带刚脱落时有渗血或淡黄色渗液,属正常情况。如果渗血频繁,量增加,可能是新生儿体内维生素K缺乏的表现,应尽快就医。此外,脐眼周边的脐轮如果红肿、有黏性分泌物,说明有脐炎,要尽快到医院消毒、清洗。
宝宝脐部护理方法:脐带未脱落时,要保持脐部干燥,勤换尿布,防止尿液甚至粪便浸渍污染脐部。不要给新生儿洗盆浴,擦洗下身时,不要浸湿脐带包布。如果脐带包布湿了,应马上更换,避免感染。要仔细检查脐部,若发现分泌物,可用消毒过的棉花棒沾75%酒精擦拭脐根部消毒。擦时从脐根部中心呈螺旋形向四周擦拭;脐带脱落后,局部会有潮湿或米汤样液体渗出,可用消毒棉花棒沾75%酒精擦净或先用2%碘酒擦,再用75%酒精涂在脐根部及其周围皮肤上,不要用龙胆紫涂搽肚脐,以免影响观察脐部感染情况。仍然要注意保持脐部清洁干燥,避免污染。
Q:宝宝为什么总是吐奶?怎样预防?
A: 婴儿哺乳后可能有两种表现,一种是溢奶,即嘴角有少量奶水流出。一种是吐奶,即哗一口吐出奶来。出现溢奶和吐奶的原因是新生儿肠胃发育不完整,胃呈水平位,容量小,连接食管处的贲门较宽,关闭作用差,连接小肠处的幽门较紧,而新生儿吃奶时又常常吸入空气,奶液容易倒流入口腔,引起吐奶。
首先妈妈要弄清楚宝宝是吐奶、还是溢奶,这两者的含意不同,原因和处理方法也不一样。吐奶的量比较多,可发生在喂奶后不久,或半小时以后,吐奶前孩子有张口伸脖、痛苦难受的表情。溢奶则量少,多发生在刚吃完奶时,一般吐出一、两口即止。
吐奶是婴儿常见的现象,有两方面的原因所致:一是全身性或胃肠道疾病时的一个症状;二是婴儿胃肠首的解剖生理特点容易发生吐奶。吐奶频繁的新生儿要侧头睡,以免嘴里残留的奶汁吸到器官或肺部,导致吸入性肺炎。
如果宝宝把所有吞咽下去的东西有力的喷吐出来,胃酸或呕吐物可以喷出几十公分,这是喷吐,出现这种状况时,立即给宝宝推天柱骨,揉板门,这两个手法是和胃止呕的。同时要给宝宝断食一段时间。
防止吐奶,首先不要让孩子吃的太急,可以用一种剪刀式的哺乳方式,将母乳的乳腺导管压住几个,减缓奶流速度。还要让宝宝少食多餐。给宝宝喂奶时,尽量竖着抱。每次喂完奶后要给宝宝拍嗝,如果宝宝胃里有空气,就能在吃进更多的奶之前排出去。宝宝穿的衣服和纸尿裤一定不能太紧,给他拍嗝的时候,不要把宝宝的肚子压在你的肩膀上。尽量不要在宝宝刚吃完奶的时候,就带他坐车出去,因为当宝宝坐在婴儿汽车座椅里时,他的胃也会受到挤压,造成吐奶。宝宝吃完奶后,尽量让宝宝保持直立的姿势半小时左右。如果宝宝睡觉的时候容易吐奶,妈妈可以把宝宝的头抬高一些。
孩子偶尔吐一次奶,精神也很好,妈妈不必紧张。如果宝宝吐奶次数增加,甚至一吃就吐,生长发育减慢或不生长,而且吐出来的东西多是奶块,要尽快就医。这可能是一种新生儿疾病,叫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可以通过B超诊断。如呕吐物内有胆汁,或肚子一天天胀起来,也可能是先天性疾病作祟,应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Q:宝宝感冒发烧如何护理?
A:新生儿体温一般在37.5℃以下,如超过这个温度说明新生儿发热,新生儿发热的原因很多,但常见于以下几方面:
1、环境温度过高而致的发热
如热水袋、室内生火炉而致室温过高。这种发热只需调整环境温度即可,不需治疗。
2、脱水热
在炎热的夏天出生的新生儿,由于大汗、进奶少等因素而发生脱水,随之出现体温升高达38℃-40℃不等,但新生儿一般情况好,精神反应正常,给予喂水或补液后体温会迅速下降,发热很少超过一天以上,称为“脱水热”。这种发热只须补充足够的液体即可。不须采取其他特殊处理。
3、感染性疾病所致的发热
常分为产前感染、产时感染及产后感染。产前感染及产时感染,一般在产后1-2天开始发热;产后感染一般发生在产后1周左右,常因呼吸道感染、败血症、脓肿、皮肤脓疱等因素而引起发热。这种类型的发热最主要的是找出发热原因,然后再对症治疗。当发热超过39℃以上时,可用物理方法降温(如温水擦浴)效果较好,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退热药,切不可滥用药物而发生不良后果。
很多有新生儿的家庭,房间长期关门关窗,温度、湿度非常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也会增加新生儿呼吸道感染几率,引起宝宝感冒发烧。因此,新生儿居住的房间要通风,保证新鲜空气的流通,稀释有害病原菌,调节屋内温度和湿度。
Q:宝宝总是哭闹怎么回事?
A:哭是宝宝寻求帮助的唯一方式。正常生理性哭闹多数是有要求,常是因为饿、口渴或尿布湿、环境温度过低或过高引起的。一旦这些需求得到满足,哭闹就会停止。哭还是宝宝的语言,正常新生儿每天总会哭几阵的。假如很安静,不哭不闹,显得太“乖”了,妈妈反要引起注意,要判断一下宝宝的大脑发育是否正常。
有些哭闹无论妈妈如何抱、哄,都止不住,就要考虑病理性:
1.脑性哭闹,可能是患有脑炎等脑部疾病。当宝宝两眼发呆,哭声是突然的、短促而不婉转的尖声高音调时,常是脑部有病的迹象,这种哭闹是持续、反复的,不分白天黑夜。
2.有时候宝宝突然性大声哭叫,哭时面部渐红,口周苍白,腹部胀而紧张,双腿向上蜷起,双足发凉,双手紧握,抱哄喂奶都不能缓解,这就是肠绞痛。肠绞痛是小儿急性腹痛中最常见的一种,常常发生在夜间,从出生后2周开始,持续到4个月。发生肠绞痛时,妈妈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揉肚子:在手上涂一层婴儿润肤霜或者婴儿油,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揉宝宝的小肚子,有助于排除肠道内的气体。
喂奶:这是最容易让孩子恢复平静的办法,吸吮让宝宝拥有安全感,吃母乳还能有效的防止牛奶过敏的发生,所以,这通常也是妈妈们最先想到的招数。
襁褓:用小被子将宝宝轻轻包裹起来,让宝宝在襁褓里寻找最熟悉的记忆。襁褓的作用相当于妈妈的子宫,被包裹的感觉可以使宝宝找回在妈妈肚子里的感觉,身体上的不适会逐渐减轻,慢慢安静下来。
侧睡:可以利用侧睡枕将孩子保持在侧卧位。这样的姿势对孩子的腹部有一定压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腹部疼痛。
声音的模仿:用嘴在宝宝耳边有节奏的发出“嘘嘘”的声音。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一直与妈妈腹部大血管内血液流动的声音相伴,这种声音是有节奏且间断的。熟悉的声音会让宝宝有安全感。
轻晃孩子或保持其趴着玩:将宝宝面朝下放在腿上,轻轻摇晃,也能起到一定的镇静效果。宝宝在子宫里通常是头朝下,平时妈妈在活动时,子宫里的宝宝也会感受到轻轻的晃动,和这个动作的感觉比较相似。有时将孩子置于俯卧位也会获得一想不到的效果。
换个环境换个人:很多妈妈都有这样的经验,自己怎么也搞不定的小人儿,带到医院,竟然呼呼睡得正香,或者索性交给爸爸,爸爸却觉得妈妈是小题大做,因为在他的怀抱里宝宝很快就停止了哭泣。
3.潜在感染,父母要密切观察新生儿手脚活动是否自如,触摸其身体某些特定部位时哭声加剧,应仔细检查该部位有无异常。宝宝哭声无力或哭不出声则提示病情严重。
Q:宝宝的肚子总是胀胀的是怎么回事?需要看医生吗?
一般来说,小宝宝的肚子本来就会比成人大,看起来鼓鼓胀胀的,那是因为孩子的腹壁肌肉尚未发育成熟,却要容纳和成人同样多的内脏器官造成的。在腹肌没有足够力量承担的情况下,腹部会因此显得比较突出,特别是宝宝被抱着的时候,腹部会显得突突下垂。此外,婴儿的身体前后是呈圆形的,不像大人那样略呈扁平状,这也是让肚子看起来胀胀的原因之一。
引起宝宝腹胀的原因主要有:
1.宝宝进食、吸吮太急促而使腹中吸入了空气,尤其是当宝宝饿得太久才喂奶的时候。
2.奶瓶的奶嘴孔大小不适当,造成空气通过奶嘴的缝隙而进入宝宝体内。
3.宝宝过度哭闹。
4.吸入的奶水或其他食物,在消化道内通过肠内菌和其他消化酶作用而发酵,产生大量的气体。
至于胀气算不算是病,需不需要治疗,原则上要以宝宝的临床症状为判断标准。如果宝宝能吃、能拉、没有呕吐的现象、肚子摸起来软软的、活动力良好、排气正常、体重正常增加,那么这一类的腹胀大多属于功能性腹胀,无须特别治疗。如果宝宝生病了,例如:呼吸道感染、肠炎或便秘,也容易导致胃肠蠕动和消化吸收功能变差,进而产生胀气,甚至影响食欲。若有这些症状出现,那么就应该让医生加以治疗。
Q:宝宝红屁股怎么办?
A:红屁股医学上称为“尿布皮炎”,是指宝宝的臀部长有一种鲜红的红斑,其特点是红斑的边缘与正常皮肤分界清楚,多长在与尿布接触的部位,重者可发生丘疹、水疱、糜烂,如感染了细菌,还可有脓疱、脓苔。它的发生常常与下列原因有关:
1.尿布上的肥皂没有漂洗干净,刺激皮肤引起反应。
2.尿布脏了未及时更换,大便或尿液中的细菌分解尿素,产生氨。氨是一种碱性物质,对皮肤有很大的刺激性。
3.婴儿腹泻时,大便中含有的酸质对皮肤刺激也可致尿布皮炎。
4.霉菌引起的霉菌性皮炎。
为了预防尿布皮炎,一定要给宝宝勤换尿布,尿布的材料应选择细软、无色、吸湿力强的棉布。清洗尿布时一定要将肥皂或洗衣粉洗净,最好能将洗过的尿布用开水烫一下,然后在太阳下晒干,冬天或阴雨天可烤干。在垫尿布时不要用塑料布包,以免透气不好易发生尿布皮炎。每天大便后及时用清水清洗臀部。一定要用清水清洗,用湿纸巾擦是没有用的,有些褶皱部位清洗不到。洗完后,给宝宝涂一层护臀膏或其他有隔水作用的护肤霜,也可以尝试涂食用油如橄榄油、猪油、香油等。涂护臀膏时,要像涂面霜一样涂抹均匀,不要涂得太厚,太厚会影响皮肤吸收。尤其是女婴,涂得过厚,霜剂会移行到阴部,刺激外阴。
患了尿布皮炎,在早期红斑阶段时,可以洒爽身粉或搽痱子粉。如有糜烂渗液,可用3%硼酸水湿敷,待干燥后再搽痱子粉。
Q:治疗宝宝鼻塞有什么好方法?
如果宝宝鼻塞,鼻腔分泌物特别多,从上往下推鼻翼能帮助排出分泌物。或者把生理盐水滴到宝宝鼻孔里,用来帮助宝宝保持鼻孔滋润和清洁鼻腔,帮助通气。还可以把生理盐水滴到灭菌棉棒上,然后塞进宝宝的鼻孔,浸润鼻腔,待分泌物软化后用棉棒卷出来,或用几丝棉花,刺激鼻孔,引起打喷嚏将分泌物喷出。
如果鼻腔没有分泌物,但又鼻塞得厉害,这样的状况主要是鼻粘膜充血肿胀造成的。对于这种状况引起的鼻塞,主要是鼻子受凉导致的。可以用温热毛巾热敷鼻子,提高鼻部的温度。也可以用热水给宝宝泡脚,同时揉揉脚底的涌泉穴,这样能帮助身体排出寒气,加速血液循环,迅速的缓解鼻塞的症状。
宝宝鼻腔分泌物增多时一定要注意保持室内湿度,避免干燥,否则鼻塞会更加厉害。
当宝宝有痰时,不要马上用止咳化痰的药物处理,而是要想办法帮宝宝把痰排出来。让宝宝把痰吐出来的最好的方法是轻轻拍背。妈妈用胳膊托住宝宝的胸,让宝宝向前稍微倾斜,另一只手呈空拳状,轻轻拍打宝宝的背部,等分泌物移到宝宝咽部并咳入口腔时,妈妈手指套上纱布,把分泌物清理出来。如果宝宝把分泌物咽到消化道中,可能引发呕吐,这也是排出痰液的正常办法,妈妈不用紧张。适当给宝宝补充水分,也能稀释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帮助痰液排出。
Q:宝宝为什么睡觉总是不踏实?
A:宝宝的睡眠和成人不一样,分为深度睡眠和浅度睡眠。宝宝每经历15-20分钟的深度睡眠后会经历65-70分钟的浅度睡眠,在宝宝真正清醒过来之前还可能经历数次略为清醒之后又进入浅度睡眠的过程。因此,如果发现宝宝睡眠时间短,睡得不安稳,睡觉时动来动去、偶尔哭闹一两声,都是正常的。妈妈太过紧张,会让原本处于浅睡眠中的宝宝醒来,慢慢就会养成哄着入睡的习惯。
宝宝睡眠不安稳妈妈还要考虑以下问题:肚子饿;尿布湿了;胀气;皮肤痒、痛;白天睡太多;太冷或太热、奶嘴掉了、心爱的玩具没在手边或心理上感觉需要妈妈的关爱;环境吵闹;宝宝生病等,排除了这些因素,宝宝就可以一觉到天明了。
Q:宝宝老是打嗝怎么办?
新生宝宝吃得太急或吃得哪里不对时,就会持续打嗝。新生儿打嗝多为良性自限性打嗝,没有成人那种难受感,打一会儿就会好。宝宝打嗝时最有效的方法是用中指弹宝宝的足底,让宝宝哭,哭声停止后,打嗝往往也就停止了。如果妈妈用了这个方法发现效果不大,可能是妈妈心疼宝宝,不舍得用力,导致宝宝哭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不够,可以再用点力试试看。除了弹足底,妈妈还可以按揉宝宝的内关穴。内关位于宝宝手腕的前部,把食指放在与手腕前部相对应的手腕背部,轻轻挤压按揉。还可挤压宝宝胸部,妈妈面对宝宝,两手张开握住宝宝胸部两侧(拇指放在前胸部,四肢放在后背部),轻轻挤压一下,再松开,反复几次。除此之外,用力摩擦手掌,感觉手掌很热的时候,再用掌心捂住宝宝的肚子,轻轻按摩几下。或是给宝宝喂点水或喂点奶,都能让宝宝停止打嗝。
Q:宝宝起痱子怎样处理?
A:妈妈可以用温热水及婴幼儿专用香皂给宝宝洗澡。待皮肤擦干后,再扑上少许婴儿爽身粉,始终保持皮肤干燥。如宝宝头部生痱子,可将头毛全部剃掉,以减少出汗。如痱子形成小脓疱,则须立即处理,切不可用手随意挤压,以防酸液扩散而引起全身感染,或发生败血症。早期可用75%的酒精棉签将小脓疱擦破后,再添上0.5%碘酒或1%龙胆紫,必要时还可使用一定量的抗生素或清热解毒药。
Q:宝宝眼屎多怎么办?
A:新生儿的眼屎较多最常见的原因是先天性鼻泪管阻塞,属于正常现象。宝宝哭过的泪水会形成白色物体粘在眼睛上,也会促使眼屎的分泌增加。先天性鼻泪管阻塞大多是正常的,多半会自己痊愈,妈妈不必过于担心。处理新生儿眼屎问题时应注意:不要用手或不洁的手巾等给宝宝擦拭眼睛。对于眼屎多,结膜充血的宝宝,妈妈可以用脱脂棉蘸上温开水清洁婴儿的双眼,每天两次,由内眼角到处眼角,轻轻揩拭,并且每只眼睛各用一块脱脂棉。
Q:宝宝出生后,体重不增反降正常吗?
A:通常情况下,新生儿在出生后一周内会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这是由于宝宝在生后的最初几天里多睡少吃、哺乳量不足,以及呼吸、出汗、大小便造成的水分丧失,再加上排出胎便,因此,宝宝会出现体重下降。随后由于哺乳量的增加,宝宝的体重会迅速恢复和增长,出生后7-10天左右可以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母乳妈妈们千万不要因为担心宝宝吃不饱就随意添加奶粉,正常情况下,宝宝一天能保证6—8次小便,就说明妈妈的奶量是足够的。
Q:粟粒疹和婴儿痤疮是怎么回事?
A:新生儿生后几天在前额面颊、鼻尖等处出现较多的针头样黄白色的小颗粒,叫“粟粒疹”。这是因为皮脂腺堆积所致。一般在出生后数周脱皮后自然消失,不要挑破,以防感染。
一般来说,妈妈可以利用每天给宝宝沐浴的时间来清洁宝宝的小脸蛋。清洁时,一定要注意室内的温度,最好能保持在25℃-29℃之间,水温则尽量维持在37℃-40℃左右。动作要轻柔,一定不要挤压这些小粟粒疹。
婴儿痤疮和粟粒疹很相似,是由于宝宝的脂腺堵塞而形成的,也可能是毛囊堵塞造成的。
对于这两种皮肤问题,基本没有什么治疗的好办法,时间是最好的药物,随着宝宝的生长,皮肤问题很快就会解决。几周后,宝宝就会拥有美丽的皮肤。
Q:宝宝腿纹不对称怎么办?
A:腿纹不对称最可能出现的问题是髋关节脱位或者发育不良。正常人的股骨与骨盆之间有个髋关节,股骨头在髋关节内活动,走路姿势随意自然,大腿屈伸也很灵活。而髋关节脱位时,股骨头不能正常留在关节内,滑到关节后上方,失去了正常的屈伸功能。
很多宝宝的腿纹不对称,妈妈不用太担心,只是髋关节发育不良,看起来好像是“脱位”,如果实在担心,可以去医院做一个全面的检查,大多数孩子到最后检查的结果都是正常的。
Q:进口疫苗和国产疫苗哪个好?
A:乙肝、甲肝、麻风腮、水痘疫苗等,国产和进口无本质区别,注射后效果相同,只是花费不同。对于脊髓灰质炎,国产为口服减毒活疫苗,进口为灭活注射疫苗。从安全性来说,灭活注射疫苗胜一筹。进口的白喉、百日咳、破伤风、脊灰、B型嗜血流感杆菌五联疫苗的优点是可减少接种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