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04 15:04 来源:网友分享
对于仿制药,想必大家都并不陌生。
去年火爆电影《我不是药神》就谈及到正版药和仿制药之间的冲突,也让这个被谈论十余年的“低价常用药”,再次成为民众所议论的话题。
日前,国家卫健委官网就公布了《第一批鼓励仿制药品目录建议清单》,共计有34种药品。
这种仿制药主要是指专利药品结束专利保护期后,不拥有该项专利的药企仿制的替代药品。
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统计,仿制药在全球占比达到90%以上,在我国更是达到95%。目前我国已有211个药品种类通过一致性评价,占到基本药品目录289个品种的73%。
国家鼓励仿制药生产,岂不是对患者一个新的希望?
然而,这些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却在药店难以买到,甚至还出现了“无药可售”的尴尬局面。
在市场调查分析,最为常见的治疗腹泻、高血压等症状的211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中,在很多家药店都均未发现销售此类企业的药品。
而今年初,国家“4+7”城市带量采购的25种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常见药品更是难见踪影。
在少数不多的药店发现的恩替卡韦分散片,市场价是498元,但医院却却销售17元一盒,价格比医院中标价高出好多倍。
医院17元一盒的药,药店却卖498元!到底“差”在哪?
事实上,这款药在去年底国家医保局组织的4+7城市带量采购中,中标价格下降了94.12%,同样中标降价药品,医院进货渠道有国家补助,而药店却没有。
再加上药企与药店本身难以协商一致,药企希望能够借此机会来降低药价从而增加销量。
但药店由于无法获得较低的采购价,药店零售价格就会居高不下,自然在与医院竞争中就失去了价格优势,时间一长自然就降低了采购这类一致性评价的药品,患者也难以在药店购买得到。
而那些没有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就不得不面临着被取消集中采购超标资格的压力。
想要马儿跑,但马儿怎能不吃草?
低价仿制药大多数都是市场所需、能满足基本医疗需求且安全有效,以及对某些疾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药品,对于患者而言,可以大大降低医疗负担。
但问题是,因药价过低却导致药企、药店不愿意生产或销售,药店买不到中标降价药品,药企又担心自产的药品会面临不予注册的风险。
随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与带量政策的逐步推行,政府招标采购方式也不断调整,整个行业上下游的竞争格局也就随之发生变化,更多降价的仿制药也会出现在药店之中。
在这样背景下,未来国家带量采购城市范围唯有不断扩大,中标药品数量也不断增加,自然更多降价的仿制药将进入医院,药店为了获得市场份额,同样也会下调在售仿制药的价格。
但这种的推行,何时才能见之有效呢?
低价的仿制药又归于因竞争激烈的中国仿制药环境,以及“唯低价是取”的历史招标政策等复杂原因,药价的控制、制药企业生产意愿的激励以及药品可及性的保障,依然是我国医药环境一道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