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人被蜱虫咬伤两人丧命,一旦被叮咬千万别做这事!

2018-07-06 08:29 来源:快速问医生 作者: 漫说健康

一只小小的虫子竟然会引起两人丧命?

或许我们起初听到这样新闻,不免觉得荒唐可笑。

然而,每年6月到8月,蜱虫致人死亡的新闻常见于媒体。

而屡屡发生的蜱虫伤人事件也使人们几乎是谈蜱色变,

小小的蜱虫,小则如芝麻,大则如蓖麻,

以吸食动物和人的血液为生,本来长期与人类共处并无大碍,为何会掀起如此波澜?

祸不单行,一家三人被蜱虫咬伤两人丧命!

近日,江湖的宋先生家庭就因蜱虫遭受大难,在上个月初,宋先生的岳母以及妻弟由于被蜱虫叮咬,未能及时就诊,最终导致器官衰竭而不治身亡。而随后,宋先生在处理丧事时也不幸被蜱虫叮咬。随手,宋先生出现高烧、头晕、浑身无力等现象,好在及时就医,经过抗病毒治疗,这才保住了性命。

为什么蜱虫叮咬后会生病呢?

实际上,与蚊虫叮咬一样,蜱虫叮咬本身不会有什么危害,最多就只是痛痒。

但最为担心的是蜱虫身上伴随着传染性病原体。

在近几年来,关于因蜱虫叮咬致死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病例都与一种名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有关。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也曾在2010年,将这种病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因此,我们需要知道一点,并不是蜱虫咬伤会致病,而是本身携带有新型布尼亚病毒的蜱虫,才是致病的根源。

一旦被病毒的蜱虫叮咬,患上会出现发热,血小板减小,严重会导致凝血功能异常,进而产生皮肤、肺、消化道等出血表现。假若不及时救治,患者就会因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等多脏器功能衰竭以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死亡

所以,一旦户外活动后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信息。

由于蜱虫叮咬可感染病毒具有传染性,因此若正常人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或呕吐物,继而发生感染。此时,患者的家属和朋友应尽量要避免接触其血液或分泌物。

高发季如何预防蜱虫咬伤?

1、戴好装备

由于蜱虫往往出现在草地、树林等植物茂密的地方,这时应尽量避免在这样的环境中坐卧。做好个人防护,提倡穿长袖衣服,不要穿凉鞋。

另外在结束后,仔细检查身体和衣物,特别注意脚踝、脖子、头发、腿等自己看不见的地方,看是否有蜱叮入或爬上。

2、切忌生拉

由于蜱虫通常会依附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等部位,一旦发现被蜱叮咬、钻入皮肤,那切记不可生拉硬拽,以免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

这时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也可以用烟头轻轻烫蜱露在体外的身体(注意烫伤),促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随后再用尖头镊子取出蜱。

若将蜱虫取出后,患者还可用碘酒或酒精进行局部消毒处理,同时注意身体是否有异常现象。若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诊,被告知医生相关信息。

3、随时观察

户外活动回来后,即便未发现被蜱叮咬,也必须随时观察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发热、皮肤破溃等症状,一定要立马就诊,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虽然夺命蜱虫可怕,但被蜱虫叮咬,

只要正确处理,及时就诊,其实大部分都不会有性命之忧。

毕竟,在这个世界上,被蚊虫叮咬致死的概率可比蜱虫叮咬还要多。

当然,我们也必须要防患于未然,不被蜱虫叮咬那是更好。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漫健康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