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22 10:10 来源:网友分享
有手巧的阿姨用毛线编出小娃娃玩偶送给孩子们。纯手工作品,并不特别精美,我没太当回事。送给女儿,她却特别惊喜,连连称谢,还把这小娃娃抱在了怀里。
看她那样喜欢,我心里有些不忍,问她是不是觉得妈妈对她不够好,没有给她买更好的娃娃?
她说不会呀,家里的娃娃够多了。特小号的,小号的,中号的,大号的,基本也算种类齐全,可也没见她这样喜欢。
原来说“穷养儿富养女”,怕女孩穷养惯了,大了容易被人用小恩小惠骗走。现在又说男孩儿也不能“穷养”,怕养坏了人生格局。为了“富养”孩子,爸爸妈妈逼着自己猛拼,只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富足的生活空间。
让孩子住豪宅,坐名车,穿华服,尝珍馐,到世界各地旅游。虽然这样的“富养”的确利于孩子长见识,有品位,但一般人家很难达到那种可以随心所欲花钱的富裕程度。
我的女儿,我也想“富养”,可我们只是普通的上班族,没有太好的经济条件。她的一般要求,想穿什么,想吃什么,想用什么,想玩什么,能满足的,都尽量满足,对于出格的要求却从不无限制地支持。
她喜欢花裙子。从她三四岁时,我便让她自己挑选,打开电脑上网挑。面对一屏幕各式各样的花裙子,她兴奋得挨个指点:“这个,这个,这个……”哇,全点了一遍。看她那个样子,我好气又好笑。若奢侈一回,都买回来一次也不是不可能,却没有必要,只能给她解释:我们不可能拥有所有看得上的东西,不论多有钱的人也不能。我们只能挑选最喜欢的,而且不能选多了,选多了穿不了多浪费啊。
这件事后,她很少有把所有东西据为己有的想法。
她喜欢吃糖。我对她吃糖总是想办法控制,却控制不了她对糖的渴望。那时我很担心,怕有一天,会有人拿一包糖就把她骗走,总是不忘告诉她吃糖吃多了对牙齿不好,还影响视力;千万不能吃陌生人给的东西。小家伙记得很牢,如果别人给她糖吃,只要我没同意,那糖放在她眼前,她也不会去吃。
她喜欢花钱。口袋里装点零花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这种自由一经尝试很难收手。我也学了外国家庭的做法,让她做家务赚零花钱。可没几天,她扫个地来向我要钱,扔袋垃圾也来向我要钱,甚至帮我拿杯水也要钱,如同钻进钱眼儿里了。这方法失败。我告诉她:以后家务该干得干,因为她是家庭成员,应该承担一些义务;零花钱单给,她可以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自那以后,我们经常问她有没有零花钱,主动给她。她反而不那么花了,总是说还有呢,这几天不想花。
她想去看猴子,去看大象,去看海,去北京,这样的愿望,我们都一一带去她实现。但她想去韩国看跑男明星,去上海看郑恺的愿望,我都拒绝了。这在我看来不可能实现,也没有什么价值的愿望,我不会花费很多的时间很多的心思。我宁愿带她去看画展,看演出,参加游园活动。小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判断力。大人和她经常沟通、交流,她也能完全接受。
她每天放学回来,总要和我说很多话,她的同学、她的老师、她的玩伴、她的理想,我不回应不行,必须和她互动。母女两人经常趁吃饭、散步,或者睡前的一些零碎时间交谈,观点也在不时整合、更新。
她的一些小想法、小愿望,我会记在心里。她提到的一些比较喜欢的小东西,我会悄悄买来送给她,时常让她拥有一个小惊喜。
小孩子其实都这样容易满足。即便只是商品的包装物,她得到了也是礼物,听到妈妈同意送给她,会乐呵呵地拿去玩。哪怕是一个瓶盖,一张包装纸,她都能玩半天。在她眼里,只有好玩和不好玩的东西,没有贵贱之别。
我不能从物质上满足女儿的所有要求,但我重视她的想法,让她从精神层面上没有“缺失”。这算不算另一种意义上的“富养”?
她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不是富豪,但也不是穷得什么也买不起。她不需要别人给她买什么东西,现在爸爸妈妈会帮她买,将来长大了,自己会挣钱买。
有这样想法的女儿,我不担心她会被别人的小恩小惠骗走,因为她的心里没有“缺失感”。
古往今来,富家小姐被穷小子骗走的例子很多,大抵都是“缺失感”严重所致。他们缺少的不是物质享受,而是精神层面的“缺失”。一个关怀的眼神,一句暖心的话语,或者一声真诚的问候,都可能让情感“缺失”的裂口一次次加大,最终使她们扑向能够让她们满足的情感源。
我向她解释什么是“富养”,什么叫“穷养”,什么是“精神上的富养”,什么叫“物质上的富养”,9岁的女儿说,她是富养的,是精神上的富养,因为爸爸妈妈大多数时候都满足了她的要求,爸爸妈妈是真心对她好,给了她无穷的爱。
她唯一提到“穷”的一次是和别人聊起弟弟的事。她说:“我家穷,没有小弟。”呃,这个,还是穷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