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下一步怎么走?

2015-07-28 17:07 来源:网友分享

中国传媒大学MBA学院院长做开场致辞

数百位知名医院、上市药企、投资机构、创业先锋的决策人齐聚reMED2015重构医疗生态高峰论坛,探寻适合中国人的互联网医疗之路。

移动医疗的优势在哪里?

“百度是最大的信息流量入口,每天160亿次的诉求,有10%是寻医问药,仅次于新闻和娱乐。说明在民生领域,医疗和健康是何其重要。”百度新兴业务事业群战略规划及合作部总经理李政介绍。

有了互联网,直接通过手机就能看好病吗?答案是不能!

今年4月1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宋树立表示,互联网上涉及医学诊断治疗不允许开展,可以做健康方面的咨询。

北大人民医院院长王杉强调,对医疗而言,不管什么技术,核心是要看好病,也就是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互联网医疗一定是医学发展的新契机,但却颠覆不了传统医学。

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曾是一名神经科医生,他举例说,有一个患者在手机App上问我,我头晕怎么办?这个问题我比较难回答。因为头晕有很多种,但可能跟神经科一点关系没有,低血糖早上没吃饭也会头晕。“在我思考时,我发现有人抢单回答这个问题:头晕,肾虚,六味地黄丸,变成了超链接,点一下可以直接买药。”

显然,这样所谓的“问诊”忽视了患者的安全性,医患之间的诊疗行为应放在核心的位置,特别是新患者首诊时,很难通过简单几句话、几个问题、几张图片给出准确答复。

不过,满足患者体验的医疗支付、挂号候诊、化验查询、购买药品和慢病管理等,是移动医疗发挥优势的地方。

医药电商行业也在完成突围,传统药企仁和集团推出“叮当快药”,利用自己的渠道资源做到了“28分钟送货上门”保证。健康云创始人徐欢生介绍,孩子感冒发烧后,仁和的“智能优卡丹”能监测孩子体温,把手环戴在爸爸手上,不会影响其他家人休息。而半夜如果需要买药,通过App下单,医药电商也能很快送药到家。

移动电商App“掌上药店”COO王浚海介绍,2014年,App给实体药店每4秒增加一笔订单,而2016年可能每1秒增加4笔订单。互联网使得大家购药变得方便快捷,类似“滴滴打车”一样,也在改变着人们的购药方式。“虽然还未放开的处方药管理政策也是阻碍,但互联网医药电商未来一定是趋势”。

一次阜外看病就花了三个多小时

“1000个中国人有1.45个医生,在美国这个数字是2.5,法国是3,德国是3.5以上;1000个中国人只有1.6个护士,在一些发达国家基本上是10个护士,中国的医生和护士很辛苦,而我们的很多病人却感觉得不到照顾。”爱康国宾董事长张黎刚用几个数字道出了中国医护人员的现状。

医疗资源严重不均衡,医疗信息严重不对称。

这是我国医改一直面临的问题,也是医患关系恶化的根源所在。互联网可以重构医患关系的生态,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连接起来。

互联网医疗中国会副秘书长王晶介绍,从院前的健康管理、自诊购药,到院中的导诊候诊、治疗取药,再到院外的康复监测,互联网医疗提供的服务需求覆盖了医疗服务全产业链,每个环节和流程当中都有非常痛的问题。

来自九鼎资本和红杉资本的两位健康产业投资人吴清功和陈鹏辉一致认为,除了医药电商,医患关系也是未来最为看好的领域。对于患者而言,是否能够节省大量的无效等待时间最值得关注。

“有一次,我去公司附近阜外医院看病,一次就医花了3个多小时”,陈鹏辉说,排队挂号30分钟,拿号后一看280号,交费拿药、化验抽血又是很长的等待,真正有效看病时间只有半分钟打印和1分钟问诊开药。“还好在公司附近,要是住得远可能一天时间就耗掉了。”

如今,很多医院实现了支付宝挂号交费的功能。然而,制度成本却依然存在。浙江一家公立医院已经实现了微信和支付宝付费,但一段时间后,手机支付比例不到3%。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医保没有开通,老百姓不干,宁愿到窗口排队。

患者这边,互联网让就医便捷获得提升;医生这边,互联网医疗能有效提高医生效率,最大程度呈现医生的价值。

美国医院对患者有个观点,叫“永不出院”,意思是身体出院,但出院后慢病干预还由医生来做。这对于疲于接诊的大多数中国医院医生来说,几乎是一种奢望。

已故临床医学大家、原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张孝骞在60多年的行医生涯中,始终有一个习惯,每看一个病人,都会用一个小本把病人的病历及当时的考虑、思想记录下来。等他去世时,后人发现竟装满了整整一个书柜。

杏树林创始人张遇升第一次听到前辈的故事,钦佩之余也在思考,如何让医生的数据更好地被利用。也就是说,医生能在病例书写之外,拿出更多的时间来管理总结医疗经验,并能被分享和交流。

抱着这个想法,从美国毕业回来后,张遇升创办杏树林App,通过云端处理系统,医生可以通过拍照和录音方式,轻松地录入病历资料,就像拍名片一样。“美国的医生,大部分时候是不敲病历的。因为打字的速度比说话慢50%。”

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徐凯峰教授主要研究一种比较少见的肺淋巴管肌瘤增生症,他曾使用这个电子病历夹来管理病人,患者不管在哪里就医,徐教授都可以随时获得患者在其他地方就医时用药不良副作用、不良反应的数据,系统自动把统计结果发送给医生,方便医生制订最合适的病情管理方案,做到了“永不出院”。

图为创立感染病临床手册APP的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医生周炯和与会者交流。

大数据变革健康管理

德国工业4.0,美国信息2.0,中国互联网+......互联网推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发生。

王杉院长介绍,智慧的机器加上大数据,再加上移动,就是工业互联网。重山远志健康基金投资人鲁东成认为,互联网医疗也是如此,可穿戴设备、云端医疗服务和大数据健康分析就是医疗的“互联网革命”。

我国医疗数据共享和开放面临“三座大山”, 一是数字化程度不高,医疗行业每年IT投入规模仅占卫生机构支出的0.8%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3%-5%的水平;二是标准不统一导致数据无法流动。由于数据采集交换标准、接口不统一,医院内部及医院之间多无法实现互联互通;三是隐私壁垒导致数据无法大规模使用。“仅北大人民医院一家,2004年至今的CDR(临床数据中心)数据累计有400万单独的人和例次,是整理好的结构化数据,大概现在有100多个T,每天以60G的速度成长,全部保存在金山云上,我们做了数据清洗和脱敏,不用担心隐私问题。”北大医信集团CEO陈中阳表示,北大人民医院用了混合云的解决方案后,每年IT支出节省了一半。

每人拥有一份电子健康档案---这是平安好医生CPO吴宗逊的愿景。

健康管理尤其是慢病管理,对大数据的要求越来越高。WHO一项数据显示,世界约63%死于慢性疾病,中国是83%死于慢性疾病。中国全国癌症登记中心的数据,平均下来五年生存率中国癌症病人30%,美国是70%。

“Foundation Medicine是家非常有特色的标准化肿瘤大数据公司,既通过基因检测方式对早期肿瘤筛查提供重要信息数据,也对肿瘤患者的个体化用药进行专业指导。”美年大健康董事长俞榕介绍,在个体化用药、特异性分析、癌症风险预测方面,大数据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去年这家公司已经被罗氏用惊人的价格收入囊中,这样的市场容量规模在全美达一千亿美元。大数据技术日新月异,作为医疗专家,王杉院长也提出冷静地思考,“大数据是总结大人群的规律性的东西,基础仍是对小数据精准的进行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采集,每个病人要有个体化的精准就医方案。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药界动态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