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9 16:02 来源:网友分享
日前,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如何吃得更安全——食品安全消费提示》,针对食品安全盲点和消费误区,结合当前夏季温度高、湿度大等特点,建议您如何吃得更安全、更健康。
吃得更安全讲究一二三
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专家阮光锋介绍,此次食品安全消费提示很“接地气”,让老百姓在选购产品时有了比较好的参考依据。
根据《如何吃得更安全——食品安全消费提示》,消费者在选购、存储和加工制作食品时应注意以下三方面:
一是通过正规可靠渠道购买并保存凭证,看清外包装标签标识中的食品生产单位和产品相关信息,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和地址、成分或配料表、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适用人群等。不要购买无厂名、厂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产品,不要购买超过保质期的产品。
二是购买后按照标签所示方式保存,保存期限不要超过保质期。按照标示方法加工食用。老人、孕妇、婴幼儿、免疫力低下和易过敏人群应特别关注食品适用人群。散装食品应适量买入,妥善保藏。
三是食品加工制作时应注意清洁卫生。应洗净双手。制作前确认食材新鲜,没有变质。食材要洗净,刀具、案板和餐具等要清洁并生熟分开。加热烹制过程要做到烧熟煮透,凉菜要现做现吃。
细化27类常用食品消费提示
《如何吃得更安全——食品安全消费提示》还对大米、植物油、碳酸饮料等27类日常消费量大的食品品种进行细化消费提示,不仅从安全角度进行提示,还从营养上给予消费指导。
拿大米来说,该提示建议消费者逐步改变过度追求外观与口感的传统消费理念,最好粗细搭配,同时选购散装大米时要观其色、闻其味;选购包装大米时,要关注包装袋上的信息标识,储存应在阴凉、通风、干燥处。
在选购食用植物油时,要掌握以下两点要领。一是颜色,食用植物油经过精制,颜色会淡一些,但不可能也没必要精制到一点颜色也没有。二是透明度,要选择澄清、透明的植物油。“每人每天烹调油摄入量以不超过25~30克为宜。不同种类的油最好换着吃,因为不同种类油之间的脂肪酸差异可能比较大,而不同的脂肪酸发挥的作用也不同,需要均衡摄入。最好多采用低温的烹调方式,并避免同一锅油反复多次加热。炒菜时油温过高,不仅油脂本身的化学结构会发生变化,也会影响人体消化吸收;油脂中的脂溶性维生素A、E、D也都会被破坏,导致营养价值降低。建议家庭的烹调方式多采用蒸、煮、炖或水焯,尽量减少煎炸。”
对于碳酸饮料,该提示提醒,碳酸饮料一般含有约10%左右的糖分,热量高,经常喝容易造成肥胖,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因此,切不可过度偏好碳酸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