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2 15:39 来源:网友分享
预防晕车晕船:乘坐车、船前,可用药棉蘸取藿香正气水敷于肚脐内,在乘车前5分钟口服1支藿香正气水(儿童酌减),可预防晕车晕船。
治疗湿疹:每日用温水清洗患处后,直接用藿香正气水外涂患处,每天3~5次,连用3~5天。
蚊虫叮咬:抹点藿香正气水,半小时左右可减轻或消除瘙痒感。
治疗中暑:口服藿香正气水1~2支,可使中暑症状明显缓解。
治疗腹泻:口服1支可使腹中温暖,疼痛缓解,配合黄连素使用效果更好。
治疗婴幼儿腹泻:医通无忧网提醒:取干净纱布一块,折叠成4~6层置于患儿肚脐处,将藿香正气水置水中预热,待药温适宜时倒在纱布上,以充盈不溢为度,用塑料布覆盖纱布后,再用医用胶布固定,2~3小时后取下,每日2~3次,一般2日即可见效。对于腹泻较重、中度以上脱水者要及时补液。
醒酒:口服1支藿香正气水可醒酒,还可促进食欲。
治疗皮炎:口服2支藿香正气水,每日3次,局部外擦炉甘石洗剂。
小儿痱子:痱子是婴幼儿及小儿常见病,多发于夏季,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痱子融合导致脓疮从而继发感染。用藿香正气水治疗小儿痱子,效果较好。可取藿香正气水1支按比例加凉开水或生理盐水稀释。
稀释浓度为:不满3个月者,药液与水比例为1:3;4个月~12个月者,药液与水比例为1:2;超过1岁者,药液与水比例1:1。用药之前先用温水将局部洗净擦干,然后用消毒药棉蘸稀释后的药液涂擦患处,每日2~3次。
足癣:将患足用温水洗净擦干,将藿香正气水涂于足趾间及其他患处,早晚各涂一次,治疗期间最好穿透气性好的棉袜、布鞋,保持足部干燥,5天为一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见效。
慢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疾病,致病因素较多,发病机制复杂,藿香正气水对本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患者可口服藿香正气水10毫升,每日3次,连服2周为1疗程(若伴有喉头水肿、休克、发热者、近2周来曾用过皮质激素治疗者以及阴虚火旺者不宜采用此方法)。
外阴瘙痒:外阴瘙痒者,可将藿香正气水用凉开水稀释50倍后清洗外阴(男女皆可用),洗后不但瘙痒等症状缓解或消失,而且局部有清爽感。
外痔:取藿香正气水20毫升,加凉开水1000毫升稀释后,以药棉擦洗,每日2次,有消炎止痛的作用。
镇吐:药理实验证明,藿香正气水有镇吐作用。
镇痛:藿香正气水对醋酸刺激性疼痛反应有明显镇痛作用。
解痉:藿香正气丸(水)对兔离体十二指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对抗拟胆碱药所引起的肠痉挛;对拟胆碱药引起的狗及兔在体肠痉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对抗水杨酸毒扁豆碱引起的肠痉挛,其效果与阿托品对肠痉挛的作用相似。对离体肠平滑肌的自发活动有抑制作用,又能对抗氯化钡引起的肠痉挛,故对肠管平滑肌尚有直接抑制作用。藿香正气水对离体豚鼠、兔十二指肠的自动收缩及对组胺、乙酰胆碱、氯化钡所致的回肠收缩均有良好的解痉作用,并可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小鼠子宫收缩。
抗菌:医通无忧网提醒:藿香正气水对藤黄八叠球菌等8种细菌均有抗菌作用,尤其对藤黄八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较强。并对甲、乙型副伤寒杆菌、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絮状光皮癣菌、大脑状毛癣菌、石膏样小胞子菌、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及皮尖芽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三、藿香正气水的妙用
女性白带过多:藿香正气水10毫升,每天3次,连服5-7天。
小儿消化不良:消化不良常与“湿病”有关。为消食和胃药加点健脾化湿药,事半功倍。方法是:取山楂、神曲各6克,麦芽10克,水煎去渣,再加入藿香正气水20毫升,分3次服,连用3天。
藿香正气水的运用非常广泛,现今常用来治疗急性胃肠炎属湿伤脾胃或外感风寒者,又适合于外出旅游而脾胃不调或水土不服者,还有因饮食不和所致头昏目眩、肢体乏力、恶心呕吐、食少纳差、腹胀泄泻者亦很适用。每到夏季喜欢追风纳凉,又喜冷饮冷食,或夜晚睡眠失于覆盖,有时引起腹泻不止,只要服上几次藿香正气水就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1、头癣、手足癣、灰指甲
现代医学认为,皮肤癣、灰指甲是皮肤癣菌感染引起,而藿香、紫苏、白芷、桔梗分别对多种致病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故而在临床中治疗头癣、手足癣、灰指甲有较好的疗效。
可用藿香正气水涂擦患处,每日1-2次,有条件每日多擦几次。5天为一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见效。
2、疖
中医一般分为暑疖和多发性疖病,认为是内郁湿热、血热或外受风热暑邪而成;现代医学认为是葡萄球菌感染所致。
而藿香正气水中的紫苏等成分有抑制葡萄球菌的作用,此外,藿香芳香化湿,白芷发表、祛风、胜湿,能散郁除湿,治疗疖及疖病。可用棉签蘸藿香正气水,一日多次涂擦患部。
3、白癜风
中医认为,白癜风是风湿两邪侵入毛孔,以致气血癌滞、毛窍闭塞而成。而藿香正气水有芳香通窍、促使气行的作用。气归血帅,气行则血行,血行则瘀散。
每日用净布蘸藿香正气水涂擦患部,微微用力,反复蘸擦至皮肤微红为度,一日2次。
4、外阴瘙痒
因藿香正气水是由抗多种致病菌和杀滴虫的藿香、紫苏、白芷、生姜等药组成,故治疗外阴痞痒有较好的疗效。
以藿香正气水1克:50克兑凉开水清洗外阴,男女皆可用。不但有止痒疗效,而且有一种清爽感。因此,藿香正气水的稀释液也可以充作性器官的保健清洗剂。
5、外痔
先将患处洗净,每次用藿香正气水2支加凉开水1000毫升,以药棉擦洗,每日2次。在炎症期发作时,有消炎止痛、促使萎缩之作用。
6、调整肠胃
藿香含挥发油,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食欲和消化机能,并对胃肠有解痉、防腐作用,故有芳香健胃之功,而为本方主药。
紫苏、生姜、陈皮,均能使消化液分泌增加,抑制肠内异常发酵,促进积气排出,故可加强主药藿香行气健胃之力。
紫苏尚可增强胃肠蠕动;陈皮则可缓解胃肠平滑肌之痉挛;白术所含挥发油少量时亦能缓和胃肠蠕动;半夏则有较为明显的镇吐效能。
诸药配合,以纠正胃肠功能紊乱,有利于呕吐、腹泻等症状的缓解。
7、发汗、解热
藿香及生姜均具有促进发汗之功;紫苏有解热之效,合而能解表祛湿。
8、利尿作用
白术利尿作用较为明显;茯苓亦有一定利尿效果,合而又能利水渗湿。
9、祛痰止咳
桔梗所含皂甘,及陈皮所含挥发油,均有剌激性祛痰作用;半夏的镇咳作用明显;甘草则既能祛痰,又能镇咳;陈皮对气管及支气管有轻度扩张作用,而有助于平喘。诸药配合,有祛痰、止咳平喘之效。
10、抑菌、抗病毒
厚朴有广泛抗菌作用,其抗菌成分较稳定,不易被热、酸、碱等所破坏。试验证明,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痢疾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紫苏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葡萄球菌等亦有抑制作用。
藿香所含广藿香酮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11、水土不服
藿香正气水(液)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作用,可以缓解消化不良、呕吐、腹泻等胃肠道不适。
每次服10毫升,每天3次,能够缓解水土不服症状。
12、晕车晕船
可用医用棉签蘸取藿香正气水,直接外涂肚脐,或将药液敷于肚脐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13、空调病
夏天冷风吹多了,会受寒感冒,或腹痛、腹泻。这些症状可内服藿香正气水(液)缓解。
14、美尼尔综合征(眩晕、耳鸣、耳聋)
可用10毫升藿香正气水(液),每天服3次,连用3—5天。症状改善后,再用六君子丸调理。
15、女性白带过多
藿香正气水10毫升,每天3次,连服5—7天。
16、蚊虫叮咬
用适量的藿香正气水外搽患部3—5分钟,很快就能消除瘙痒。
17、湿疹和汗疹
用藿香正气水外涂皮损处,每天3—5次,连用3—5日,对带状疱疹也有效。
18、失眠
可用藿香正气丸,每次1丸,1日2次,连服10日,疗效显著后再用归脾丸作调理。
19、妊娠呕吐
用藿香正气水,每次10毫升,1日3次,连用5~7日,疗效很好。
20、皮肤瘙痒
用藿香正气水直接涂于患处,1日3—5次。
21、冻疮
用藿香正气水适量外搽于患处,每日3—5次。若伴有溃疡者,可先用红霉素软膏外搽,再用本品外涂,连用5—7日。
22、可治疗肛门湿疹
在每晚临睡前,先将患处洗净,再用棉签蘸取藿香正气水涂搽患处,两周为一个疗程。此法具有良好的燥湿止痒之效。
23、治小儿痱子
可取藿香正气水1支,按比例加凉开水或生理盐水稀释,稀释浓度为:不满3月者,药液与水比例为1:3;4~12个月者,药液与水比例为1:2;超过1岁者,药液与水比例为1:1。
用药之前,先用温水将局部洗净擦干,然后用消毒药棉蘸稀释后的药液涂擦患处,每日2~3次。
24、腹泻
取干净纱布一块,折叠成4~6层置于肚脐处,将藿香正气水置水中预热,待药温适宜时倒在纱布上,以充盈不溢为度,用塑料布覆盖纱布后,再用医用胶布固定,2~3小时后取下,每日2~3次,一般两日即可见效。
1、藿香正气水在制造工艺中采用酒精作为溶媒,其酒精含量常高达40%到50%,所以某些对酒精比较敏感的病人服用藿香正气水后有可能出现醉酒的表现。
驾车出行或正处于室外高危险工作(入高空作业)者,不宜服用藿香正气水。如被交警检测,就会查出乙醇超标,会误认为是酒后驾驶。因此,服用藿香正气水后至少半小时再驾车,并多张口呼吸,尽快使乙醇挥发。
对乙醇过敏的人群,服用藿香正气水可能会有不适的症状,如全身发热、心跳加速、皮肤潮红、丘疹、瘙痒或烦躁不安等。有的还会出现心动过速、机械性肠梗阻以及紫癜等情况。
2、酒精过敏者,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孕妇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有过敏体质者,也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4、服用藿香正气类感冒药时,最好不要吃甜食,包括水果、饮料等。因为甜食有生湿作用,而藿香正气类感冒药是解湿的,两者作用相互抵消,药效会降低。
5、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6、风寒感冒别喝藿香正气水。
7、在服用藿香正气水时要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饮食宜清淡。
8、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藿香正气水也不例外。临床报道表明,个别患者服用本品后,曾出现过敏性皮疹、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紫癜以及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