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3 08:29 来源:网友分享
1、夏天日照时间长,天亮得早而黑得晚。因此,起居和作息时间,应随之作相应的调整,以迟睡早起为佳。外出时最好穿棉、麻类的浅色长袖衣服,少穿化纤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
2、多吃蔬菜瓜果,适量饮用盐开水、绿豆汤、酸梅汤等清凉饮料,常备点防暑药物:霍香正气水(丸、胶囊)、人丹、十滴水、六一散、暑症片等。
3、夏天中暑常常是体液和体钠丢失过多引起的,应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以上的水,最好是喝些盐开水或盐茶水,可以补充体内失掉的盐分,从而达到防暑的功效。年老体弱、孕妇、肥胖及有甲亢、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极易发生中暑。因此,一旦出现头昏眼花、乏力、口干、恶心呕吐、发烧、惊厥、抽搐、无汗、呼吸困难等症状,应马上在阴凉通风处休息片刻或用冷水、冰水湿敷,随后立即到医院就诊,如治疗不及时,容易引起合并症,甚至死亡。
夏季气温较高,人体一出汗,体内的水分就容易蒸发丢失,血液黏度也容易增高,因此,要多食用一些汤汤水水,粥就是一种极佳的选择,推荐了几种适合夏季调理的药粥:
1、西瓜粥。西瓜去子切块,加上粳米煮熟后食用。有清热去暑、除烦止渴、解酒毒、降血压的功效。
2、大蒜粥。紫皮蒜去皮在沸水中煮1分钟后捞出,然后将粳米放入煮蒜水中煮粥,至八成熟时,放入先捞出来的蒜头,煮至粥稠后食用。具有防止细菌性痢疾、降血压、降血脂、软化血管的作用。
3、绿豆粥。绿豆加粳米同煮,熟后食用。具有防治夏季疮毒的功效。
4、鲜藕粥。鲜藕加粳米同煮,熟后食用。具有清热凉血,治疗牙龈出血、鼻子出血的功效。
5、百合粥。百合加粳米同煮,熟后食用。具有治疗肺气管炎、神经官能症的功效。
虽然药粥对人体大有裨益,但由于不同的人体质各异,大家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食用。以上几种药粥,绿豆粥、西瓜粥偏凉性,慢性腹泻及胃寒的人就不太适合食用,即使食用也一定要注意尽量减少摄入量。此外,月经期间的妇女也不宜食用偏凉性的药粥,因为食用后容易造成月经量减少。
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偏爱冰镇的饮料、冷饮来降温,专家指出,其实热饮比冷饮降温能力更强,接近体温的热水或热茶是最好的选择。而当热水进入人体后,虽然当时感觉热,但中枢热敏神经元反射后使得皮肤毛细血管的毛孔迅速扩张,血流量大大增加,汗腺分泌增强,从而促进排汗,将人体内部的热量带出体外,真正使体温下降,而且这样的凉爽是持久的。所以,酷暑里推荐饮用跟人体体温相当或略高的热水或热茶来降温。
一、及时补充水分但应少喝饮料。果汁、可乐、雪碧、汽水等饮料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和电解质,喝多了会对胃肠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因此,夏季应多喝白开水或淡盐(糖)开水。
二、口渴后不宜狂饮。劳动和运动大量出汗后,不宜大量饮用白水,应适当补充些淡盐(糖)水,因为大量出汗后使人体内盐分丢失过多,约占汗液的0.5%左右,不及时补充盐分,则使体内水、盐比例严重失调,导致代谢紊乱。
三、太阳短波辐射最强烈的时间是10时-15时左右,应尽量避开这段时间外出,非出去不可,应在皮肤上涂些防晒护肤品,夏季衣着以浅色为好。
四、不宜过量饮酒。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而湿热过盛又是诱发皮肤发生疮痈肿毒的病因,若大量饮白酒,更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
1、“是不是‘桑拿天’来了?天气怎么这么闷热,浑身都黏黏的,真受罪!”近段时间,记者经常听到市民这样抱怨。各大医院的消息表明,连日来的闷热天气不仅使许多人心情烦躁、胸闷气短,而且造成心脏病、抑郁症、脚气、急性肠胃炎等疾病发作。专家表示,天气湿热、气压偏低,这样的天气对人体健康考验不小。
“桑拿天”并不是气象专业术语,没有明确的气象指标,作为民间俗语,指的是一种高温闷热天气。从人体体感来看,温度在32℃、湿度在80%左右时,人们就会有明显的闷热感觉。
2、闷天易“蒸”出多种疾病
闷热的天气对户外工作人员而言是很大的考验。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只要工作2-3小时,汗腺就会开始启动,通过毛孔渗出细汗,来散发体内的多余热量,这会使人感觉像在蒸笼里一样难受。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水分、电解质等,极易对身体产生伤害。”“这段时间,到医院看心血管方面疾病的病人明显增多。”福医大附属二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王耀国介绍说,夏季特别是天气持续闷热时,人体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明显加快,皮下血管扩张,血流量比平时增加3—5倍,心脏回流血量显著增多,容易加重心脏负担;夏天出汗多,人体水分随汗液大量蒸发,致使血液黏稠度升高,易导致缺血或心脑血管堵塞;加上天气闷热,睡眠时间减少、质量下降,人的情绪容易烦躁,从而引发心绞痛、各类心率失常、脑梗塞等疾病,甚至导致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