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7 12:13 来源:网友分享
7月6日,家住南安市成功街运输公司生活小区a幢的余女士反映,家中的自来水里流出很多小虫子,非常吓人。
中国水协专家透露,目前我国每年因饮水引起的致病、死亡的直接损失已经超过当年gdp的1%。但时至今日,全国多数的自来水厂仍在沿用百年前的工艺进行加工……
加工沿用百年前技术
100多年前的l902年,比利时开始采用氯气(简单说就是用漂白粉)来消毒饮用水。氯气可以穿透细菌的细胞壁与细胞内部的酶发生作用,破坏酶的功能,达到杀菌的作用。氯的作用解决了饮用水中的生物污染,制止了当时水致传染病的流行,造就了现代水工业,产生了流入千家万户的自来水。
全国给水深度处理研究会理事长王占生表示:“我国现在99%的自来水厂用的仍然是100年前的常规工艺。”在目前中国城市水厂中,基本水处理流程为:原水一级泵房加药絮凝池沉淀或澄清池+滤池消毒清水池二级泵房用户。
其中涉及三个处理工艺,简称为“老三段”:絮凝(加聚合氯化铝)、过滤(石英沙,卵石)、消毒(加氯气或漂白粉)。这些传统工艺主要是去除水源中的悬浮物、胶体杂质和细菌,针对的是受轻度污染的Ⅱ类水质。
国内水厂经过常规工艺净化处理的只是原水中的微生物,对溶解性有机物去除能力相对不足,而且过量加氯消毒所形成的余氯残留本身还形成了“三致物质”(致癌、致畸、致突变)。
即使是针对微生物,常规氯消毒工艺也不能有效灭活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传统的监测手段也无法有效监测出水中这两种生物的信息。
卫生部一份检测报告称,根据现有的检测技术,发现水中有2221种有机化合物,在饮用水中发现有756种,其中有20种致癌物,23种可疑致癌物,18种促癌物和56种致突变物。
水质标准20年未修订
面对节节下滑的水源水质,百年不变的常规工艺何以能使出厂水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呢?
内地长期使用的饮用水标准是1984年制定,1985年执行。正是根据这个标准,建设部近些年测定地方水厂浊度、余氯、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4项合格率超过98%。
不过,这4项标准主要是微生物指标,可保证居民不发生水致传染病,却回避了有机物污染问题。有机物多了必然引起色、臭、味感官性能问题,水的口感变差,对这些变化感受最直接的是居民。于是许多地方纷纷上演了“水厂说水质合格而居民坚称水被污染”的种种冲突。
“饮用水标准,应该说5年一修订,而我们整整20年不修订。”王占生说。
造成饮用水标准多年不变这种局面的一个原因是部委间的沟通不畅。
1995年和1997年,卫生部和建设部曾两次联合组织力量对饮用水水质标准进行修订,并上报到当时的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但均因未能协调一致而搁置。
2007年7月1日,国家颁布了新的饮用水水质标准,检测指标从35项提高到了106项。但让人担虑的是,目前除了北京等个别超大城市外,绝大部分城市没有检测106项指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