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预防胃肠疾病_ 胃肠疾病有哪几种典型疾病

2017-01-24 08:21 来源:网友分享

一、胃肠疾病的自检

  消化道疾病种类很多,常常由于症状不典型而被人们忽视。一些饭后不明显的症状中,注意体会、自检,尽早发现胃肠疾病,以得到及时治疗。

  1.时有胸骨后受阻、停顿、疼痛感,且时轻时重。这往往提示可能患有食管炎、食道憩室或食管癌早期。

  2.饭后饱胀或终日饱胀、嗳气但不反酸,胃口不好,体重逐渐减轻,面色轻度苍白或发灰。这种情况要考虑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胃下垂。

  3.饭后上中腹痛,或有恶心、呕吐、积食感,病的时间可能已经很长;疼痛有规律,如受凉、生气、吃了刺激性食物后发作。这种情况可能是胃溃疡。

  4.经常在饭后2小时左右出现胃痛,甚至半夜疼醒,吃点东西可以缓解,常有反酸现象。秋冬季节容易发作,疼痛在上腹偏右,有节律。这类情况可能患有十二指肠溃疡或十二指肠炎症。

  5.饭后腹部胀痛,常有恶心、呕吐,偶可呕血,过去有胃病史近来加重,或过去无胃病近期才出现,且伴有贫血、消瘦、不思饮食,在脐上或心口处摸到硬块。这种情况应高度警惕,因为有可能是胃癌。

  6.饮食不当或受凉后发生腹痛、腹泻,可伴有呕吐、畏寒发热。这种情况可能是急性胃肠炎、急性痢疾。

  7.饭后立即腹泻,吃一顿泻一次,稍有受凉或饮食不当就发作。也有可能时而腹泻时而便秘,腹泻时为水样,便秘时黏液较多,有时腹胀有便意而上厕所又无大便,数年不见消瘦。这种症状,以过敏性肠炎的可能性较大。

二、胃肠疾病的保养和急救措施

  保养

  胃肠疾病:一日三餐,七八分饱,切莫贪杯患有胃肠疾病的病人饮食一定要有规律,规律的饮食,有利于主管消化道蠕动和分泌的植物神经系统有规律的活动,而当饮食不规律时,比如饮食不能定时、定量,饥一顿、饱一顿等,自然会引起消化道的运动和分泌失调,导致相应的胃肠疾病产生。春节期间吃吃喝喝,易暴饮暴食,加上生活不规律,胃肠道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地高于其他时期。其间可导致胃肠炎,或消化性溃疡、急性胰腺炎等疾病。因此春节假日期间应该是一日三餐,饭吃八分饱,少吃零食,切不可暴饮暴食。节日期间由于喝得过多而发病的人相当多,酗酒易导致胃出血、中风、胰腺炎发作及肝病加重,因此,节日期间切莫贪杯,烈性酒最好不喝,啤酒、果酒和低度白酒也不可多饮,而且每天不能超过一次。亲人朋友之间不要频频敬酒,切不可斗酒、酗酒。

  急救措施

  1.急性肠胃炎患者不停地腹泻会造成身体脱水,出现危险,所以也应该及时送诊,用输液来调整电解质。体弱和高龄的人在出现肠胃炎症状时尤其应该注意,要及时就医吃药,因为有时肠胃炎伴随呕吐,吃了药后也会吐,实际药物没起到作用。

  2.食物中毒之后,如果食物吃下去的时间在一到两小时内,要立即用手指压咽喉部催吐。如果时间超过两小时,且精神尚好,则可服用些泻药,促使中毒食物尽快排出体外。中毒较重者,要尽快送医院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尽量保持病人安静,避免其精神紧张,同时补充足量的淡盐开水。

三、胃肠疾病的典型疾病

  消化性溃疡周期性上腹痛

  症状特点:节律性、周期性上腹痛消化性溃疡主要指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溃疡病的表现是上腹痛,并有一定节律性和周期性。如胃溃疡患者的上腹痛通常在进食后1小时出现,约餐后4小时缓解,呈现进食→舒适→疼痛→舒适的节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上腹痛常在饥饿时出现,称之为“饥饿痛”,疼痛在进食后缓解,下次进食前又出现,呈现疼痛→进食→舒适→疼痛的节律。溃疡病的其他症状还包括反酸、胃胀、嗳气、恶心、呕吐等,严重的还会出现消化道出血和穿孔,长期的胃溃疡还可能发生癌变。 防治策略:合理饮食正规用药合理饮食是防治溃疡病的基础,溃疡病患者在饮食上应做到定时定量,少食多餐。宜食松软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油炸或坚硬、难消化的食物。症状的改善不等于溃疡的愈合,溃疡病患者不能因疼痛缓解而停药,以免导致病情反复。精神压力、心情郁闷也会诱发或加重溃疡病。另外,多进行户外活动,保持心情舒畅。

  功能性消化不良有早饱症状

  症状特点:反酸、嗳气、食欲不振等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多因素参与的疾病,如胃肠道运动不协调、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表现为一系列非特异性症状,如慢性间歇性上腹痛、早饱、餐后饱胀、嗳气、反酸、食欲不振等,胃镜检查无明显病变或仅有轻度胃炎表现。

  防治策略:对症治疗和日常保健以饱胀、嗳气、食欲不振为主要表现的胃动力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者,可用一些促动力药物。以反酸、烧心为主要表现的,则要联合应用促动力药物、制酸剂和抑酸剂进行治疗。焦虑、抑郁状态较明显者,适当应用一些抗焦虑或抗抑郁的药物能有效改善不适症状。

四、胃肠疾病的预防

  夏天天气炎热,病菌繁殖快。要谨防"病从口入"。"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眼不见为净"是极端错误的。细菌是肉眼看不到的,只要做好卫生,才能防止细菌的侵袭。请看下列事实:

  肠胃疾病

  (1)一点生水

  一滴生水,用肉眼看很干净。但在显微镜下,就会看到有成千上万个细菌和寄生虫。一毫升所谓"干净"的井水,含大肠菌二千六百多个,有些细菌,如伤寒杆菌、痢疾杆菌、肝炎病毒和寄生虫在水中能活一个多月。

  (2)一双手

  每个人的手,每天总要拿东西,触摸东西就不可避免地染上灰尘和污物,就会有很多细菌。经检查化验,每只没洗过的手上约有细菌四万到四十万个。在一克重的指甲垢里,能存三十八亿个细菌,其中还夹着不少寄生虫卵,当人们用手抓食物时,就把细菌带到食物上,人吃下就可能得病。因此,要养成勤剪指甲,吃东西前和便后洗手的习惯。

  (3)一只碗、一双筷

  卫生部门对公用碗筷化验表明,每个碗上有细菌三千一百个,一只筷子上有细菌一千七百多个。沾在碗筷上的病菌,二十四小时后仍然活着。放在90℃以上高温消毒,或浸泡在漂白粉消毒液里,能很快死掉。由此可见,对碗筷消毒一点也不能马虎。

  (4)一口痰

  痰是从呼吸道里产生的一种分泌物。可能附着病菌和病毒。从马路上取痰化验,有20%的痰带有致病菌。肺结核病人口中吐出的痰,含有四、五千万个结核菌,任其随风漂扬,这个病毒就会侵入人的机体。

  (5)一批瓜果

  瓜果上常有病菌和虫卵。在二千五百个生梨、甜瓜中,有二千二百三十个带有大肠杆菌。八十六个黄瓜、西红柿中,有五十七个带有蛔虫卵。吃水果一定要冲洗干净。

  (6)一只苍蝇

  据检查,一只苍蝇脚上,身上带有五、六百万个细菌,肚子里可装上二千五百万到三千万个。在显微镜下,苍蝇的脚象一个个塞满了细菌的毛刷,它喜欢叮吮食物、边爬、边吃、边拉,把大量细菌散布到食物上,人要是吃了被苍蝇叮爬过的食物,就可能得病。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消化科内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