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1 20:28 来源:网友分享
胃肠出现不适,可能是多种疾病造成的,胃病可以有共同的发病过程,自然也就可以有胃痛、胃胀等相似的症状。然而每个人的感受程度不一样,有部分胃炎病人,炎症虽然不厉害,但也可能会有明显的胃痛反应;而有些胃溃疡甚至胃癌的病人,从始至终都没有一点胃痛、胃胀,最后可能是因为出现消瘦或是大便变黑才到医院检查发现问题。
受传统说法三分治、七分养的影响,很多人认为胃病治不好,只能养。这种想法也是不对的。有些功能性疾病比如功能性消化不良,因为受精神心理因素影响很大,治疗确实有点困难。但很多老胃病其实是可以治好的。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的胃病。
大部分胃溃疡的病人,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在不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情况下,有一半以上的病人会出现胃溃疡反复发作。规范根除幽门螺杆菌之后,胃溃疡症状可得到缓解,复发率也可明显降低。
如果到医院明确疾病,除了遵医嘱诊治之外,还需要注意饮食:过酸、过辣等刺激性食物及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应尽量避免,饮食时要细嚼慢咽,使食物充分与唾液混合,有利于消化和减少胃部的刺激。饮食宜按时定量、营养丰富,多吃含维生素A、B、C多的食物。忌服浓茶、浓咖啡等有刺激性的饮料。
六淫所伤
人体与自然界的气候变化息息相关,特别是胃肠道与外界气候变化的关系则更为密切。六淫之邪侵袭胃肠,经脉气血无以输布,脏腑功能受遏,从而导致各种胃肠病的发生。
外感风邪,可直接侵袭脾胃、肠而致病,可见胃痛、呕吐、不食、泄泻、腹胀、痞满、便血等多种病症。寒邪最易损伤脾胃阳气,阻碍气机,导致脾胃、大小肠的纳化、传导功能失常,而出现脘腹冷痛、恶心呕吐、大便溏泻等症,如消化性溃疡以冬春季节发病率最高。
长夏多雨潮湿,易困脾胃,使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升降失职,出现胃脘痞满、不思饮食、四肢困倦、大便溏泻等。秋燥之邪耗伤胃阴;或外感温热之邪入于阳明胃腑,热烁津液,均可出现口燥咽干、饮食减少、大便于结、小便短少等症。古人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只有在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六淫之邪才能乘虚而人,而见病发于胃肠。
情志失调
胃肠病的发生与七情过度密切相关。如长期精神抑郁、忧愁焦虑过度,使脾胃气机不畅,功能紊乱,纳运失常,而出现脘腹痞满,不思饮食,大便泄泻等症。如情绪紧张,肝气郁结,则疏泄失常,或肝气过盛,疏泄太过,横逆乘脾犯胃,脾胃运化失常,则见胸闷善太息,胃脘疼痛痞满,腹痛泄泻等症。肝气犯胃,胃气不降,可致呃逆、呕吐、暖气等症。或暴怒之下,肝气暴张,火动于内,气逆于上'*胃络受伤而致吐血。
现代医学也认为,过度精神刺激,忧郁焦虑等精神因素,使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胃壁血管痉挛收缩,胃黏膜缺血,营养不良,日久则发生炎性病变。
胃肠疾病平常注意:一日三餐,七八分饱,切莫贪杯,患有胃肠疾病的病人饮食一定要有规律,规律的饮食,有利于主管消化道蠕动和分泌的植物神经系统有规律的活动。
而当饮食不规律时,比如饮食不能定时、定量,饥一顿、饱一顿等,自然会引起消化道的运动和分泌失调,导致相应的胃肠疾病产生。
春节期间吃吃喝喝,易暴饮暴食,加上生活不规律,胃肠道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地高于其他时期。其间可导致胃肠炎,或消化性溃疡、急性胰腺炎等疾病。因此春节假日期间应该是一日三餐,饭吃八分饱,少吃零食,切不可暴饮暴食。
节日期间由于喝得过多而发病的人相当多,酗酒易导致胃出血、中风、胰腺炎发作及肝病加重,因此,节日期间切莫贪杯,烈性酒最好不喝,啤酒、果酒和低度白酒也不可多饮,而且每天不能超过一次。亲人朋友之间不要频频敬酒,切不可斗酒、酗酒。
日常护理1、放松精神,消除顾虑,注意生活规律、保证睡眠。可适当增加运动、增强体质、可调节与加速胃肠神经功能的恢复。
日常护理2、少吃产气食物及甜食。排气、肠鸣过强时,应少食蔗糖及易产气发酵的食物,如大豆、红薯、白萝卜、南瓜、黄豆等。
日常护理3、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坚硬及变质食物,禁食酒类以及辛辣、刺激性强的调味品。
日常护理4、注意饮食调养。饮食要低脂、少纤维。多油及含脂肪太多的食物,除不易消化外,其滑肠作用又会使腹泻症状加重。烹调方法以蒸、煮、炖、烩为主;在日常饮食中适当多选用一些易消化的优良蛋白质食品,如鱼、蛋、豆制品以及含维生素丰富的嫩绿叶蔬菜、鲜果汁和菜汁等。消化吸收功能较差者,宜采用易消化饮食,一次进食量不宜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