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07 17:50 来源:网友分享
1.遗传因素(hereditary factor)
根据群体调查,已证明各民族之间近视眼的发病率差别很大,亚洲人中以中国人和日本人多发近视。欧洲犹太人较英、德等国本地人的近视眼为多见。Stephoson于1919年调查伦敦儿童的眼屈光状态,犹太人儿童的近视眼比本地儿童者约多10倍。
(1)高度近视:
胡诞宁等对61个家系调查发现:①双亲均有高度近视,子代12人均为高度近视(100%);②双亲之一有高度近视,子代又有人发病者(指示双亲中另一方为杂合子),在40个子女中23人高度近视(57.5%),与预期的发生率 (50%)相比,P>0.05;③双亲表现正常,子代有人发病的25个家庭(指示双亲均为杂合子),在197个子女中68人发病,经用Winburg和Lenz矫正法后,其发病率分别为21.3%和22.2%,与预期的25%相比,P>0.05。此三者均符合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规律,但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其表现程度减轻或外显不全。高度近视者,如与表现型正常者结婚,有18%~24%的机会是与杂合子者通婚,有可能生出高度近视的子女。因此,可较有把握地认为我国的高度近视为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
(2)单纯近视:
即低、中度近视,系指屈光度在6.0D以下的近视或近视散光。一般无明显的眼底变化,矫正视力可以正常,是最常见的一种屈光不正。在双生子调查中发现,无论近视一致率还是屈光度差值,都是同卵间的相同程度大于异卵,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意义,并提示遗传因素在近视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根据本组相关系数计算,近视遗传度为61%。进行双生子测定,得出遗传系数为65%。眼轴、角膜曲率半径和前房深度的遗传系数分别为55.5%,49.1%,72.1%。有人在上海高中学生一级亲属调查计算遗传度为50.5%,即遗传和环境对近视的发生约各占一半。因此推论,单纯近视为多因子遗传。
综上所述,高度近视眼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一般近视眼为多因子遗传,既服从遗传规律,也有环境因素的参与。
2.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factor)
某些环境因素可以增加眼部调节形成一定程度的屈光性近视眼,是否可使眼轴变长形成轴性近视,仍然存在疑问。Duke-Elder的眼科教科书中已有报道幼小动物养在笼中比野生者增加近视的例子。近年来国外和国内学者将幼小动物放在人工设计的特殊视觉环境中喂养,用以观察环境对眼球发育的影响,已取得一些成就。如Wiesel将猕猴的眼睑缝合,形成上下睑缘粘连,在眼前形成半透明的遮盖膜,在明亮处喂养。其中5号猴是单侧眼睑缝合18个月后,打开缝合,在睫状肌麻痹后做带状光检影和眼球摘除后测定其屈光度和眼球长度。结果表明缝合眼形成-13.5D的近视,眼的前后轴长亦增加20%。8号猴因已发育成熟,喂养17个月屈光度和眼轴均无变化。2号猴刚生后就将眼睑缝合,仅6周即成为-2.75D的近视。1979年Wiesel等又将眼睑缝合的猴喂养在全黑的环境条件下,发现并不发生近视。
1、豹纹状眼底
豹纹状眼底(tessellated fundus;fundus tiger)是近视眼的一大特征。由于眼球向后伸长,视网膜血管离开视盘后即变直变细。脉络膜血管亦相应变直变细或明显减少。同时由于色素上皮层营养障碍,浅层色素消失,脉络膜橘红色大血管暴露明显,由此而呈现的眼底被称之为豹纹状。出现率高达80%,而当眼轴明显延长、屈光度更高时,出现率可超过90%。
2、视盘
视盘外形受视神经通过视神经管路径的影响,通常此径呈直角。近视眼的视神经轴多斜向颞侧,偏斜进入球内。近视眼的视盘较大,平均横径1.55±0.5mm,直径1.75±0.5mm,面积多超过3mm2,而正常眼平均为2.0±0.5mm2。多呈椭圆形,长轴垂直,可稍倾斜。颞侧平坦,边界部分模糊不清,可与弧形斑相连。从视盘的形态有可能对近视眼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
3、弧形斑
弧形斑(crescent)是近视眼特征性表现之一。出现率在轻度近视眼为40%,中度近视眼为60%,高度近视眼可超过70%,男女无差别。由于眼球向后伸长,视盘周围的脉络膜受到牵引而从视盘旁脱开,相应处巩膜暴露而形成特有的弧形斑。弧形斑明显随屈光度的加深而增大。多居颞侧(约占80%)。若眼球继续向后生长,则可扩展到视盘四周,单纯居鼻侧者罕见,呈半月形。大小不一,大者甚可超过一个视盘径,延及黄斑区,并与后极部萎缩区连成一片。有时紧靠弧形斑,颞侧有一棕红色的迁移区,表明该处仍有部分脉络膜存在。
4、黄斑
黄斑区有无病变及病变程度,直接决定近视眼视功能的好坏。单纯性近视眼的黄斑区多可保持正常状态,但变性近视眼则多被累及,出现率很高。病变表现多样,功能受损明显。通常与年龄、性别、轴长及屈光度明显相关。主要表现有:黄斑红变(中心凹反光消失,出现一境界不清的深红色斑点,此系扩张的毛细血管丛透过变薄的组织所致),黄斑色素紊乱(退行性变的早期表现)及黄斑新生血管。新生血管可严重影响视力,多见于>10D及30岁上下的近视眼患者。新生血管常于出血后出现,来自脉络膜毛细血管。眼底荧光造影可见黄斑区有近视性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轴长>26mm者,新生血管可渐扩张到眼底后极部更大区域。单纯性黄斑新生血管多可成为其他病变(如Fuchs斑、裂孔及后葡萄肿等)的基础,或本身即为其他病变的初期表现。
1 中药治疗 :
中医治疗近视眼主要是根据全身情况采用中药整体辨证论治,认为脏腑尤其是肝肾在视力的调节上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该药的疗效与近视的轻重程度密切相关,近视程度越轻,临床治愈率和显效率越高。
2 针灸治疗:
针灸疗法防治近视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针灸诸法中,以梅花针叩刺与耳穴压豆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人们还发现,从针刺此穴开始到退针之间的30分钟的过程中,视力即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说明针刺对近视眼的疗效迅速而确切。
3 耳针疗法:
用耳针防治近视是近几年来国内广泛应用的有效疗法之一。耳针疗法种类很多,用于防治近视眼的方法有:耳穴针刺、耳穴埋针、耳穴贴压、耳穴按摩4种。
4 穴位按摩方法:
通过选经取穴,采用穴位按摩,刺激眼部周围神经感受器和末梢血管,有效改善眼部周围血液循环和内神经调节,改善眼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代谢,恢复眼肌的生理调节并加有麝香透皮吸收,从而获得局部和全身综合调整,以恢复眼球的正常生理功能。该方法简便易行,保健效果确切,改善提高视力,保健效果明显。
5 电磁疗法:
采用了传统中医学的观点,通过对眼部穴位的刺激来期望对近视产生治疗作用。这类产品确实对眼部的血液循环、睫状肌的放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却一直没有一个产品能被广泛接受和认可。
有医生研究表明,因长期观察发现,不少接受激光近视矫正手术的患者十多年后视力明显下降,可能和当年动刀后角膜瓣发炎有关。且手术后易出现眩光、夜间视力减退及眼睛干涩症候群等并发症。
但是也有医生认为,激光近视手术可让九成五患者视力恢复达零点八以上,手术其实非常安全,出问题的多半是未严格筛检病人,如对某些不适合开刀的病人(如干眼症、圆锥角膜)贸然手术所致。
中国每年约有150万近视人群接受激光手术。激光手术发展30年来,中国有几千万的近视眼人群接受了激光手术。据有关报道数据统计,这一手术术后出现副作用或并发症的比率低于1%。
不适应人群:
未满十八岁
十八岁以下不宜做手术、手术要求患者的屈光状态是稳定的。屈光状态包括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的现象。由于18周岁以下的青年正处于身体生长期,眼睛屈光度不稳定,若盲目接受手术,一两年后视力极有可能回退。最佳手术的年龄是25岁至30岁。
先天眼病者
激光近视手术要求角膜有一定厚度,这个厚度因人而异,有些人先天不足就不能做激光手术。
老花眼也不宜做手术
老花是因年龄增长调节力衰减所致,即使暂时治愈,也会因年龄进展而复发。
从事水上运动的人也不宜做手术
因此,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手术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一是年龄在18岁到50周岁之间;二是近视度数要稳定两年以上;三是无其他严重眼病及眼科手术史;四是无糖尿病、胶原性疾病以及疤痕性体质。
温馨提示:
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