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31 13:32 来源:网友分享
近视眼是指只能看清近处物体而不能看清远处物体的一种疾病,青少年尤其多发,本病的治疗一般需要注意下面的事项:
一、治疗原则
1、儿童、青少年均需散瞳验光,排除假性近视,并配戴合适的凹球面镜矫正。
2、高度近视除验光配镜外,也可用接触镜矫正。
3、高度近视有眼底病变者辅以药物治疗,必要时行后巩膜加固术。
4、20岁以上无禁忌症者可考虑行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或镭射屈光性切除术。
二、用药原则
1、预防近视或治疗假性近视滴用托比卡胺滴眼液,每晚睡前滴双眼。
2、15岁以下散瞳验光前,滴托比卡胺滴眼液每10分钟1次,2小时内滴6—8次。
3、7岁以下儿童特别斜视性屈光不正散瞳验光时,一般用1%阿托品滴眼液或眼膏,让睫状肌充分麻痹,则验光准确。
4、青年及少数成年人散瞳验光用托比卡胺滴眼液即可。
1、用眼距离过近据有关资料报道,青少年近视眼以长期用眼距离过近引起者为多见。青少年眼睛的调节力很强,当书本与眼睛的距离达7-10厘米时仍能看清物体,但如果经常以此距离看书,写字就会使眼睛的调节异常紧张,从而可形成屈折性(调节性)近视,所谓的假性近视。如果长期调节过度,使睫状肌不能灵活伸缩,由于调节过度而引起辐辏作用加强,使眼外肌对眼球施加压力,眼内压增高,眼内组织充血,加上青少年眼球组织娇嫩,眼球壁受压渐渐延伸,眼球前后轴变长,超过了正常值就形成了轴性近视眼,所谓真性近视。正常阅读距离应是30-35厘米。
2、用眼时间过长有的青少年看书写字做作业,看电视等连续3-4小时不休息,甚至到深夜才睡觉休息,这样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而且使眼睛负担过重,眼内外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而得不到休息,久而久之,当看远处时,眼睛的肌肉不能放松而呈痉挛状态,这样看远处就感到模糊而形成近视。有的学生过了一个暑假视力就明显下降就是这个原因。一般主张连续看书写字或看电视40-50分钟就应休息片刻或向远处眺望一会。
3、照明光线过强或过弱如果光线太强,如阳光照射书面等,会引起强烈反射,刺激眼睛,使眼睛不适,难以看清字体,相反,光线过弱,书面照明不足,眼睛不能清晰地看清字体,头部就会向前,凑近书本,以上两种情况均能眼睛容易疲劳,眼睛的调节过度或痉挛而形成近视。
4、在行车上或走路时看书有的青少年充分利用时间,边走路边看书或在行走的车厢里看书,这样对眼睛很不利。因为车厢在震动,身体在摇动,眼睛和书本距离无法固定,加上照明条件不好,加重了眼睛的负担,经常如此就可能引起近视。
相信我们在生活里面是可以看到很多人都戴眼镜的,基本上戴眼镜的是因为近视的原因,也有一些是其他疾病的。近视眼这个疾病是需要患者及时的进行治疗的,不是说单单的配一副眼镜就完事了,还需要一些针对性的治疗。对于近视眼的临床症状,大家最好也是学习一下比较好。
1、视力疲劳特别在低度者常见,但不如远视眼的的明显。系由于调节与集合的不协调所致。高度近视由于注视目标距眼过近,集合作用不能与之配合,故多采用单眼注视,反而不会引起视力疲劳。
2、眼位由于近视眼视近时不需要调节,所以集合功能相对减弱,待到肌力平衡不能维持时,双眼视觉功能就被破坏,只靠一眼视物,另一只眼偏向外侧,成为暂时性交替性斜视。若偏斜眼的视功能极差,且发生偏斜较早,可使偏斜眼丧失固视能力,成为单眼外斜视。
3、眼球高度近视眼,多属于轴性近视,眼球前后轴伸长,其伸长几乎限于后极部。故常表现眼球较突出,前房较深,瞳孔大而反射较迟钝。由于不存在调节的刺激,睫状肌尤其是环状部分变为萎缩状态,在极高度近视眼可使晶体完全不能支持虹膜,因而发生轻度虹膜震颤。
上述文章适合大家介绍了近视眼的临床症状的知识,相信大家看完之后也明白这个近视眼的危害是有多大的。我们在生活里面一定要知道怎样去保护自己的眼睛,一定不能长时间的使用眼睛,这样对眼睛的健康危害是很大的,容易患上近视眼。
1、要少吃甜食,青少年多喜欢甜食,食入过量的糖可能使体内血液偏酸。而人体欲保持酸碱平衡,不得不动员大量钙质去中和酸根,从而引起血钙不足,减弱眼球壁的弹性,使眼轴伸长,播下近视的隐患。
2、还可以适当的多吃一些利于名目的食物,比如动物的肝脏,另外硬质食品过少也是引起青少年近视的一个原因,故有咀嚼运动为眼的保健操。这方面的食物主要有水果,豆类。
3、近视眼者要避免视力衰退,就得多吃鱼、粮食、柑橘类水果与红色果实。但要注意那些加重近视的食物,特别是糖、肉和全脂奶酪。
4、食物中的维生素B2,亦是保护眼睛的重要营养物质。一旦缺少了它,也会出现眼睛怕光、干燥、乏神、迎风流泪和视力下降等现象,给人一种眼睛疲惫不堪、没有精神的感觉。
5、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也是维持人体上皮组织正常代谢的主要营养素,预防近视眼饮食方面也需要多加注意这方面,一旦维生素A缺乏,就会出现干眼病和角膜软化症。这样,从外表上给人一种眼皮皱褶、眼珠无光、失水少神的感觉。
温馨提示:
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