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06 06:39 来源:网友分享
春季卡他性结膜炎(vernal
conjunctivitis)是一种过敏性、季节性、反复发作、双眼性结膜炎症性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医称为鱼子石榴,属目痒病。本病特点为双眼奇痒,睑结膜出现大而扁平的乳头及角膜缘附近结膜胶样增生,分泌物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
病因
致病原因可能与空气中游离的花粉、风沙刺激、毛发、日光、浮尘、螨等刺激过敏有关,或者由其他物质发生变态反应所致。
临床表现
双眼难以忍受的奇痒为本病最突出的症状,同时还可有灼热感,天热时或揉眼后更甚,并有轻度畏光、流泪,少量黏液性乳白色分泌物出现,但特点为粘丝状。接触花粉、灰尘、强光、干热等症状加重。主要症状是眼睑和结膜奇痒,轻度畏光和流泪,并有异物感或烧灼感。检查发现睑结膜充血、肥厚,出现大小不一的扁平乳头。乳头之间呈淡蓝色的沟,恰似鹅卵石铺成的路面,但穹窿部不受侵犯。有的病人在黑白眼球交界的地方形成灰黄色的胶样隆起,充血消退后,球结膜呈现污秽的棕黄色外观。 中医称之为:奇痒难忍症、时复症、时复目痒症。
必要时行结膜上皮刮片及分泌物涂片或培养检查细菌、真菌、分离病毒等,并做药物敏感试验。有刺激症状者,用荧光素染色检查角膜。必要时,应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诊断
(1)春夏季发病,奇痒、异物感、烧灼感,重症伴畏光、流泪,有粘性分泌物。
(2)睑结膜上有大小不等扁平状相嵌排列的肥大乳头,如铺路石或去皮石榴样外观,表面附有乳白色分泌物,睑板可肥厚变硬。
(3)球结膜颜色污秽,角膜缘处有污黄色胶样隆起,睑裂部球结摸充血。
(4)结膜刮片检查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
鉴别诊断
(1)巨乳头性结膜炎 其症状和体征与本病相似,但无明显季节性,病变主要在近穹隆部,见于戴角膜接触镜或装义眼的患者。
(2)慢性滤泡性结膜炎 常见于学龄儿童及青少年,其病因与颗粒杆菌,晨起有眼眵,无奇痒,滤泡多见于下穹隆与下睑结膜,大小均匀,排列整齐,可在1~2年后自愈。
绝大多数病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可逐渐自行痊愈,一般在30岁以后不再发病。一般不影响视力,没有传染性。
临床根据眼部表现通常分为三型:
(1)睑结膜型:主要侵犯上睑结膜,初起结膜充血,继则发生大而灰红不规则多角形乳头,密集呈铺路石状,乳头中央可见毛细血管簇,乳头之间的裂隙呈灰蓝色,表面有微膜易擦去而不出血,晚期可见灰白色小点。
(2)角膜缘型:初起角膜缘加宽变厚,继则发生灰褐色素沉着,角膜缘睑裂区常见有半透明疱疹样小结节,严重者角膜缘呈堤状光滑胶样隆起围绕角膜,在小结节可见灰色小点。
(3)混合型:具有上述二型病变。本病可合并角膜上皮点状病变、角膜血管翳或角膜溃疡。一般预后良好,常在数年至数十年后自愈。
并发症
如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眼药水点眼会引起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白内障及诱发单纯病毒性角膜炎等并发症。
该病季节性很强,常侵犯双眼。每当春暖花开时发病,到秋末天寒时症状消失。每年复发,轻症者3~4年后即不再发,重症者可连续复发10余年。在发病早期和高峰期作分泌物涂片或结膜刮片检查,确定致病菌,并作药敏试验,选择有效药物治疗。一般病程晚期细菌学检查阳性率较低。对分泌物多的患者,可用3%硼酸溶液或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若分泌物不多,可用消毒棉签蘸上述溶液清洁眼部。早期冷敷可以减轻本病引起的眼部不适症状。
局部治疗:根据不同的病原菌选用多种抗生素眼药水滴眼,如10%磺胺酰酰钠、0.25%氯霉素、0.5%~1.0%红霉素液或新霉素等,根据病情轻重,每隔2~3小时以至每隔1小时一次;睡前涂抗生素眼膏如0.5%四环素、红霉素或金霉素眼膏防止眼睑粘着,同时使药物在结膜囊内保留较长时间。在并发角膜炎时,应按角膜炎处理。治疗要及时、彻底,防止复发。
温馨提示:
忌油炸及辛辣刺激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洋葱、 生蒜、胡椒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