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08 06:40 来源:网友分享
1、根据斜视程度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无症状的隐斜视,因儿童的融合和辐辏能力较强可不作任何治疗,但有的隐斜患儿近距离视物后有眼胀、眼眶酸痛、头痛等视疲劳症状,可适当治疗。内隐斜要散瞳、验光,远视者配合适眼镜,外隐斜可作辐辏训练以加强双眼内转肌的力量克服外隐斜,若效果不佳,还可配戴三棱眼镜。
2、根据不同斜视病因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小儿斜视治疗,共同性斜视中先天性内斜视虽与眼的调节无关,但对双眼单视功能发育影响很大,最好的治疗是在2岁视功能发育初期做矫正治疗。2-3岁以后发生的内斜多与远视眼引起的调节辐辏过度有关,这种斜视要充分散瞳后验光,有远视者配足量眼镜,坚持戴镜3 -6月使斜视矫正或部分矫正后,再对于残存的内斜做其它治疗。
除了一小部分内斜视的患儿可以通过配戴远视眼镜完全矫正以外,大多数的斜视患者均需要采取手术的方法来进行治疗。术前的详细检查及医生的丰富经验对提高手术成功率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手术后结膜水肿、儿童怕疼、不配合等原因,所以调整缝线的手术方式并不适合于斜视患儿。显微斜视手术因其损伤小、出血少、术后不易形成瘢痕等特点是近年来斜视手术发展的方向。
1、盯视
盯着不同距离、方位的目标集中精力看,训练两眼的配合能力。
2、单眼遮盖
将健眼遮住,只用患眼看,坚持一段时间,有时医生用此法治疗弱视。本人认为至多起一部分作用,如其他几条做得较好的话,可以不遮,毕竞会造成一些不方便。如要做的话,可以在暑假用三两个星期试试,每天五六个小时即可。同时眼睛配合补充伊分子叶黄素,使眼睛受到更好的保护。
3、参与一些球类活动
如乒乓球、羽毛球等,鉴于你孩子年龄偏小,可进行一些低强度的基本练习。
4、进行一些跳绳、跑步等的竞技性训练
以前很多人会认为这对预防近视毫无帮助,但发现对打通某些血脉很有用处,所以有较强的防近治近作用。
5、用手小心的用力按住眼皮向相反方向拉一拉
如果患眼怎么看也不能纠正,可用手小心的用力按住眼皮向相反方向拉一拉,经常性做一下试试。
什么是假性斜视
这是一种由于眼周围组织器官异形而引起的眼外观错觉。这主要是由于孩子鼻梁扁宽,有内眦赘皮造成。有内眦赘皮的孩子鼻根两旁有半月形皮褶,使内侧眼白暴露少,甚至看不见,尤其是向一侧注视时,内转的角膜钻到鼻梁里面,常被人认为是“内斜视”,其实只要用手指将鼻梁旁的皮肤提起来,内斜的外观就能消除。
很多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有明显的斜视,殊不知,像这种从外观上看有斜视,实际上没有斜视,眼位正常的情况属于假性斜视,无需治疗。假性外斜视主要有瞳孔距离过大,会造成外斜感。眼位正常的情况属于假性斜视,无需治疗。
如何辨别假性斜视
鉴别假性斜视的方法是用交替遮盖一眼的方法检查眼位来鉴别。或将患儿鼻根部皮肤捏起,鼻侧巩膜暴露多些,“内斜视”便消失了。另外也可以采用角膜映光法,即用手电筒光照射在小儿两眼之间,观察光影是否在角膜的中间。
假性斜视怎么办
其实像这种从外观上看有斜视,实际上没有斜视,眼位正常的情况属于假性斜视,无需治疗,只需要预防保健下即可。
1、遮盖疗法要等待视力恢复正常后逐步地去除。先每天打开2小时,1个月后疗效巩固则延长打开时间至每天4小时,以后到6小时、8小时,直至全日打开或由全遮盖改为半遮盖巩固疗效。巩固疗效期间,不放松精细作业。
2、如果发现弱视眼视力下降,可重新遮盖健眼,弱视眼仍能提高到原来的水平。
3、视力正常后头6个月需1月复查1次,以后改为3个月、半年1次,直至追踪复诊3年彻底治愈为止。
1、感觉障碍
由于先天和后天的某些原因,如角膜混浊,先天白内障,玻璃体混浊,黄斑发育异常,屈光参差过大等,造成视网膜成像不清,视功能低下,双眼无法建立融合反射以保持眼位平衡,从而导致斜视。
2、遗传因素
由于同一家族,在眼的解剖生理上具有相似特征,由于解剖异常导致的斜视可能以多基因遗传方式传给子代。
3、屈光不正
远视眼的病人长期从事近距离工作的人以及初期老视眼的病人,因为需要加强调节,就会产生过量辐辏,从而导致内斜视。近视眼的病人,由于不需要或很少需要调节,就会产生辐辏不足,可能导致外斜。
什么是内斜视、外斜视?
1、外斜视
俗称“斜白眼”,指眼位向外偏斜,分为间歇性和恒定性外斜视。间歇性外斜视的病人,大部份的时间眼位维持在正常的位置,在阳光下、疲乏、生病时,会表现出外斜的眼位。间歇性外斜视常会发展成恒定性外斜视。
2、内斜视
俗称斗鸡眼,指眼位向内偏斜,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内斜视。在出生12个月内发生的称为先天性内斜视,偏斜角度通常很大。后天性内斜视常发生在2-3岁左右,常伴有中高度远视。
3、共同性斜视
是由于脑的高级神经反射活动和眼的调节、融合功能异常所致。按倾斜的方向又可分为内斜、外斜和垂直旋转性斜视。共同性斜视是具有遗传性的眼病。麻痹性斜视是支配眼外肌的神经或肌肉本身的疾病,导致眼外肌瘫痪。眼球运动障碍而发生的眼位偏斜,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后天性患者多由外伤、炎症、肿瘤、血液循环障碍等病变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