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03 07:59 来源:网友分享
先天性:多属于周围性。由先天发育异常或出生时产伤、挤压至眼外肌、支配神经或神经核损伤。多见于垂直肌受累。
后天性:多属于神经原性。由外伤、炎症、中毒、代谢疾病、血管性疾病、肿瘤及退行性病变等导致的眼外肌及支配神经或神经核发生器质性病变。周围性麻痹常见于重症肌无力、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退行性病变,内分泌疾病等。
常见原因有:
1.外伤:如颅底、眼眶骨折致眼外肌的直接损伤或神经损伤,或发生软组织嵌顿、粘连。
2.炎症或中毒导致周围性神经炎、脑及脑膜炎、鼻炎、眶蜂窝织炎等。
3.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脑梗塞等。
4.肿瘤:眶内、视神经或颅内肿瘤直接推移眼球或侵犯神经肌肉或颅内压增高。
5.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甲亢、线粒体病、多发性硬化等。
1.斜视度测定:用角膜映光+遮盖法可以确定斜视性质并粗略确定斜视程度,加以三棱镜中和可以更精确测定斜视度。检查时要分别测定两眼分别向不同方向注视时的斜视度。
麻痹性斜视的特点其一是向各个方向注视时的斜视程度不一样,越向麻痹肌作用方向注视时,眼位偏斜越明显。其二是用麻痹眼注视时的斜视度大于用健眼注视时的斜视度。
2.眼球运动检查:分别检查单眼和双眼向不同方向的运动能力。眼球向麻痹肌作用的转动受到限制,不能达到正常位置。部分麻痹只是运动功能减退,完全性麻痹表现眼球不能向麻痹肌运动方向转动。
3.代偿头位检查:根据不同受累肌肉的功能特点而表现面转、头侧倾、收或扬颌,单纯水平运动的肌肉病变只表现面转。病程长久的有些头位不典型。
4.复视检查:用红玻片法或Hess屏等可以检查复视,当向麻痹肌运动方向注视时,复视像分离最大。
5.视功能检查:先天性麻痹斜视患儿能够采取代偿头位注视的,视功能可以正常,否则会导致单眼弱视和双眼单视功能丧失。
6.有些麻痹性斜视可以合并真性或假性上睑下垂。
必要时需进行头颅、眼眶影像学检查了解眼外肌走行情况,排除肿瘤挤压、炎症增值、外伤眶壁骨折组织嵌顿、眶内病变、先天眼外肌缺如等异常。
1. 在正常头位或轻度代偿头位即可保持正位视的患者不必手术治疗。
2. 部分轻度斜视也可采用配戴三棱镜的方法获得双眼单视。
3. 斜视程度明显、不能采取代偿头位注视、或代偿头位明显的患者,只能通过手术矫正斜视或改善头位。先天性麻痹宜及早手术,避免肌肉进一步挛缩,并可防止躯体发育畸形和减少弱视的可能。
4. 后天性眼肌麻痹应先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抗炎、内分泌疾病的控制、肿瘤治疗、外伤修复等,并配合神经支持药物和物理康复治疗,待病情稳定半年左右,如果斜视不能消除,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5. 病情未稳定,又复视明显影响正常生活者,可以采用单眼遮盖或配戴三棱镜方法克服复视干扰。
麻痹性斜视(脾胃虚弱)方
处方:党参、白术、茯苓、当归、炙黄芪、钩藤、全蝎各10克,银柴胡、升麻、陈皮、甘草各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加减:胃纳欠佳、大便溏薄者加吴茱萸、炮姜各10克,口渴烦躁者加麦冬、天花粉、玄参各10克,头痛颈项拘紧者加羌活、防风、前胡各10克。
功效主治:健脾益气,养血疏络。因眼外肌麻痹引起的斜视称为麻痹性斜视。本方用于治疗麻痹性斜视,中医辨证属脾胃虚弱、脉络失畅型。症见患者上睑无力展开,遮于整个角膜,上睑麻木弛缓,开张失去自主,患者为了克服视物障碍,每有仰头视物的姿态,精神疲乏,食欲不振,舌质淡苔薄白,脉缓细或弦细。
麻痹性斜视(风邪阻络)方
处方:银柴胡、黄芩、白术、枳壳、羌活、防风、前胡、薄荷、全蝎、桔梗、钩藤各10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加减:大便秘结加番泻叶5克,口渴烦躁加生石膏12克,天花粉、麦冬各10克。
功效主治:健脾散风,疏通脉络。用于治疗麻痹性斜视,中医辨证属风邪较重,脉络受阻型。症见患者眼球仅能直视而不能转动,伴有头痛、颈项拘紧,舌苔薄白,脉浮数。
麻痹性斜视(肾阴不足)方
处方:生地、石决明各15克,白芍12克,麦冬、天冬、盐知母、盐黄柏、生龙骨、生牡蛎、怀牛膝、钩藤、全蝎、菊花、黄芩各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加减:胸闷、心悸、脉结者去石决明、生龙骨、生牡蛎,加苏子、党参、远志、炒酸枣仁各10克,丹参15克。
功效主治:滋阴益肾,平肝熄风。用于治疗麻痹性斜视,中医辨证属肾阴不足、津血亏损型。症见患者伴有高血压病,视物戒双,头晕目眩,手足心热,盗汗,口燥咽干,尿短而赤,或多见于成年人、脑力劳动者而突然发病。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或弦数有力。
麻痹性斜视(肾阳不足)方
处方:山药、黄芪各30克,茯苓、白术、黄精、钩藤各15克,熟地、枸杞子、泽泻各10克,全蝎、制附子各6克,丹皮、肉桂各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加减:纳少便溏去熟地、丹皮,加吴茱萸、草豆蔻各10克;口渴欲饮加葛根20克。
功效主治:滋补肾阳,温化通络。用于治疗麻痹性斜视,中医辨证属肾阳不足、脉络失畅型。患者多有久病不愈,视物成双,体乏无力,面色无华,畏寒肢冷,少气懒言,自汗腰酸,小便清长,或糖尿病患者、或老年人突然发病者,胃纳尚可,便润,口不干,舌质淡苔白,脉沉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