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4 08:44 来源:网友分享
据日媒报道,由日本京都大学,九州大学和中外制药公司等组成的科研团队2日在美国医学杂志网站上发表研究成果称,旨在减轻过敏性皮肤炎瘙痒症状的"抗体制剂"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具有有效性。
据称,因瘙痒导致的失眠状况也有显着改善。科研团队力争在2019年以后为获得《药事法》批准而提出申请,此次表示"希望作为专门针对改善瘙痒症状的新药实现成果转化"。
过去所知的情况是,瘙痒症状与一种叫做"白介素31"(IL31)的蛋白质有关。人IL31cDNA编码164个氨基酸(aa)的蛋白质前体,信号肽为23aa,成熟蛋白质为141aa;小鼠IL31cDNA编码163aa蛋白质前体,其成熟蛋白质与人IL31有31%同源。IL31具有4个α螺旋的二级结构,属于短链细胞因子成员。人IL31和小鼠IL31基因分别定位于12q24.31和5q11上。用定量实时PCR检测,人IL31的基因在睾丸、骨髓、骨骼肌、肾脏、结肠、胸腺、小肠和气管里低水平表达;活化的CD8+T细胞低水平表达,静息的或活化的NK细胞或单核细胞或静息B细胞都不能表达IL31mRNA。活化的CD4+T细胞能表达IL31mRNA。IL31与神经细胞的受体相结合而引起发痒,因此中外制药开发了防止这种结合的抗体制剂"Nemolizumab"。之后,京都大学的皮肤过敏学教授椛岛健治加入了临床试验。
临床试验以国内外约200名18岁以上的患者为对象开展。皮下注射"Nemolizumab"后过去了12周,部分患者的瘙痒症状有所减轻。据悉,科研团队还发现,患者能更快地进入熟睡,安稳睡眠时间也有所变长。
温馨提示:
避免接触过敏原,可预防此病。
过敏性皮炎(allergic dermatitis)是由于接触过敏性抗原引起的皮肤过敏反应,它主要是由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凡对特异性抗原有遗传的或体质上易感的人,在接触这种抗原时,可导致速发型或迟发型过敏性皮炎,主要是指人体接触到某些过敏源而引起皮肤红肿、发痒、风团、脱皮等皮肤病症。具体的过敏原可以分为接触过敏原、吸入过敏原、食入过敏原和注射入过敏原四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