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7 15:02 来源:网友分享
1:给幼儿多喝水
秋高气爽,宝宝应该多喝白开水,不宜喝饮料。如果幼儿排斥白开水,可以试着喝些菊花茶、乌梅汤、金银花露等。在幼儿园里时,老师尤其要关照小朋友多喝水。
平时多给幼儿吃富含水分的应季水果,如柚子、梨、橙子等。各种菜汤也是补充水分的重要手段,清汤可以稀释菜肴的盐分,并保持幼儿体内水分平衡。
2 :少吃“上火”食物
刺激性食物应该少吃,容易“上火”,如花椒、辣椒等。少吃偏咸的食品,因为盐分太多容易加速体内水分的散失。热量过高的油炸食品和一些热性水果,如荔枝、桂圆、橘子等,也应尽量少吃。
3:呵护幼儿皮肤
妈妈在给幼儿擦拭或洗脸时宜选用柔软的毛巾,不要用力擦洗。每次清洗完毕后,需用含有天然滋润成分的儿童护肤品。
幼儿的嘴唇容易干裂。妈妈应先用湿热毛巾敷在幼儿的嘴唇上,使嘴唇充血,然后涂抹润唇膏。幼儿鼻腔内的黏膜比较容易干燥,妈妈可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滋润鼻腔。
4 :限制或不吃冷饮
中医认为“寒凉伤脾”。即使体质好的幼儿也不能天天吃冷饮。除了限制冷饮以外,从冰箱拿出的饮料、酸奶最好放置在室温下15分钟后食用。
5: 冷水锻炼
秋季宜用冷水擦洗以提高幼儿对冷的适应能力。冷水擦洗包括冷水洗手、洗脸、擦身、游泳。冷水锻炼要循序渐进,先用与体温接近的水,然后逐渐降低水的温度。洗完后用干毛巾擦干。
6 :营养调理
多给幼儿吃牛奶、豆制品、鱼、肉等高蛋白饮食。多补充玉米、全麦面包、小米、黑米等五谷杂粮,以防秋季便秘。富含纤维素的食品,如菠菜、萝卜、胡萝卜、芹菜、花菜等,也应增加。总之,要荤素搭配,粗细搭配,做到平衡饮食,才能减少秋季发病。
7 :及时打预防针及时预防接种
防范秋冬季节高发的传染病。一般在注射疫苗后至少一个月,才能在宝宝体内产生抵抗传染病的抗体。
第一,感冒。
宝宝感冒时,最主要的症状是发热、流鼻涕、打喷嚏。这往往是由于宝宝不能及时适应天气的变化,而且活动量较大,尤其是三岁以下的宝宝,温调节中枢和血液循环系统发育尚未完善,非常容易出现早晚受凉、中午受热等情况,从而引发发烧、咳嗽、流涕等感冒症状,如果抵抗力差或者治疗不及时,极有可能发展成为气管炎、肺炎。同时,现在家庭里基本都有空调,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相差较大,让孩子更容易中招。
因此,要让宝宝远离感冒病毒,最好的方法就是增强宝宝的抵抗力,其中有氧锻炼是提高有机体抵抗力的有效办法。父母可以多带孩子一起进行晨练,跑跑步,呼吸新鲜空气。不要急于给孩子增添衣服,适当的耐寒锻炼有利于宝宝更好地适应秋冬气候。平时成人穿多少,给孩子穿差不多的衣服就可以了,不要认为幼儿会比成人怕冷。
第二,呼吸道感染。
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肺炎则是下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要比上呼吸道感染严重得多。平时,要注意多给孩子多喝水,做好相应的预防接种工作,及时对室内进行通风换气。
第三,秋季腹泻。
据调查数据显示,每年9月中旬到12月之间是小儿秋季腹泻的高发季节。秋季腹泻是一种消化道综合征,多发于两岁以下的婴幼儿。因为婴幼儿胃肠道发育不够成熟,酶的活性较差,致使肠道负担重,而婴儿时期的各项生理系统都没发育成熟,所以很容易发生腹泻。
预防幼儿腹泻,把好幼儿的入口关十分重要。注意饮食卫生,忌吃生冷食物,尽量少吃海鲜类食物;水果蔬菜要注意清洗消毒干净;帮宝宝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同时,在腹泻病流行期间,不要接触患病儿,不要带宝宝到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去。
第四,哮喘。
秋雨绵绵,潮湿的环境使霉菌加速繁殖……容易导致孩子哮喘发作。因此,宝宝居住的屋子要保持干燥、卫生、通风。床上用品要经常曝晒和清洗,将可能诱发哮喘的尘土、皮屑、螨等都去除掉。同时,尽量少给宝宝玩毛绒玩具,这是藏污纳垢最多的地方。而且,幼儿在运动后不要过于劳累,注意天气变化,避免着凉而患感冒,让幼儿少吃过冷、过甜和油腻食品以及含防腐剂和色素的食物。容易哮喘的宝宝家里不宜养宠物。
第五,过敏性鼻炎。
由于秋季气候干燥,加上幼儿活动量大,喝水不及时以及现在的空气质量差等原因,各种过敏因素容易“招摇过市”,刺激宝宝连续打十几个、二十几个喷嚏、鼻塞很厉害、流清鼻涕,并可能伴有头疼等症状,那大多是已经中招了。这时成人要弄清孩子的过敏源是什么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目前的过敏源测试可以准确地找出让孩子过敏的“罪魁”。
1.清热解暑要继续
清热解暑类食品既能消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因此喝些绿豆汤,或者吃些莲子粥、百合粥和薄荷粥很有益处。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既可满足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又可补充经排汗而丢失的钾。
2.寒凉饮食适当少
西瓜、香瓜、黄瓜不能像盛夏一样毫无顾忌地大吃特吃了。经过一个夏天后,人们的身体消耗很大,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寒。因此,寒凉类的食物,如西瓜、香瓜、黄瓜等,都要适可而止。
3.“少辛增酸”益肝肺
爱吃辛辣刺激食物的人们要克制一下了。夏季吃些辛辣食物可以增加食欲,但是立秋后要适当减少。因为秋天要收肺气,而辛味太盛则伤肺。“增酸”的目的是为了增强肝脏的功能,所以要多吃酸味的水果和蔬菜,如橘子、柠檬、猕猴桃和番茄等。
4.滋阴润肺以防燥
立秋后除多喝些开水、淡茶、菜汤、果汁及豆浆牛奶等之外,还可以进食些具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作用的食物,如藕、百合、板栗、红枣、银耳、山药、荸荠等。
5.体重食欲需平衡
经过炎热的夏季,人们往往胃口大开,进食较多,而秋季又是收获的季节,好吃的食物也特别多,人们往往容易放纵食欲,大吃大喝。这样不但会造成肥胖,还会引起各种疾病,如痛风、痔疮、脂肪肝等,要注意浅尝辄止。
6.细嚼慢咽利肠道
饮食中食物的多样、营养的平衡,才能补充夏季因气候炎热、食欲下降而导致的营养不足,应多吃耐咀嚼富于纤维素的食物,如芹菜、玉米等。进食时,细嚼慢咽,既利于食物的充分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完全吸收,又能通过纤维食物保持肠道水分和防治肠燥便秘。多咀嚼可生津润燥,达到防治秋季咽喉干燥的目的。
1、穿衣有“三暖一寒一冷”:暖背、暖肚、暖足、寒头、冷心胸
“三暖一寒一冷”是保证孩子不生病的根本。任何地方受凉都有可能引起宝宝生病的情况。
暖背就是让孩子后背暖和,但是不可以暖至出汗。汗一多,孩子的衣服就湿了,如果不能及时给孩子换上干燥的衣服,就会使孩子着凉感冒的。如果合理的暖背,可以预防感冒症状。秋天温度会一点点下降,妈妈们何不给孩子买一个小棉毛背心,让孩子的后背既暖和,也不至于太热导致出汗。
暖肚就是保证孩子的肚子不受凉。中国老话说肚子暖和了,脾胃就好了。肚子保护好了,脾胃也不会受到伤害。平时脾胃不好的孩子,如果肚子被冷风侵袭,就会引起肚子疼,甚至是腹泻,使得脾胃出现功能障碍,食物的各种营养不能被正常消化吸收掉,进而影响孩子成长。所以妈妈们可以给孩子买个小肚兜,暖和孩子的小肚子。晚上睡觉的时候,为了防止孩子肚子着凉,妈妈们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睡袋,这样就可以时刻暖和了。
暖足很重要,因为脚如果暖和了,那么身体也就暖和了。腿部的神经末梢比较敏感丰富,对温度变化感受明显,脚离心脏最远,血液补充较少,血液循环速度慢,加上没有合理保暖,脚步就很容易着凉,甚至会直接影响身体健康。民间以往有说孩子光脚走路可以成长得更健康,这种说法是对于夏天的时候。秋天的气温可不能让孩子光脚走路,脚受冻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整个身体健康。所以在秋季妈妈们要给孩子穿上棉袜子,让孩子的脚可以时刻暖和。
寒头就是让头部相对冷一些,这样更有利于身体健康。与此同时,从生理学的观点出发,小孩子的头可以散发大概人体1/3的热量。头部太热会导致头晕,而相对的寒冷可以保持头脑清醒。
冷心胸就是让心窝凉一些。古书有云,心本来就是火热的,有温度的,如果穿的太多,会导致本来火热的心更加燥热,会让孩子口渴干燥,脸部发红,严重的时候孩子会啼哭不止。所以说小孩子的心胸要冷。千万不要在心胸处穿的太厚,容易生病上火,这就是孩子在秋天容易发烧上火的原因。
2、出门要注意多带一件外套,以备不时之需
到了秋天温度变化就比较突然,昼夜温差也会突然变得很大。这样的天气反复无常,有的时候妈妈们还没来得及给孩子加衣服,孩子就已经着凉感冒了。尤其是在室外活动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多带一件外套,如果天气突然降温,可以给孩子穿上。另外妈妈们也要懂得给孩子减衣服,尤其是从室外回家以后,不能立刻就把孩子的衣服脱掉,有时候孩子还满头大汗呢,这时候减衣服就导致孩子不能适应室内和室外温度的变化而产生感冒等病症。
妈妈们最好还能给孩子准备一个帽子,这样可以很好地保护孩子的头部,让头顶免于寒风的侵袭。但是帽子不要太厚,可以根据温度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