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8 11:47 来源:网友分享
一般来说,年幼的婴儿小腿弯曲是正常的。因为他小腿内侧的一根长骨所附着的肌肉较外侧的薄,所以看上去,婴儿的两条小腿就有点弯曲感,这实在是一种错觉。并且胎儿有脚趾内倾,是胎儿在母体内、长时间抱成一团所造成的。宝宝出世后,四肢会慢慢“舒展”开来。
有些宝宝“舒展”速度慢,到了学走路时,便出现脚趾内屈,走路不稳的现象,1岁左右两条腿略为弯曲。这是由于这时的小儿刚开始行走,两腿还不能很好地随自己身体重量,一般到2-3岁即能恢复正常。
或者在刚出生时通常都有O型腿,到了大约一岁半时会变成直的,但是到三岁半左右又会成为X型腿,这时可能很多父母亲会发现小孩跑步时,有可能会因为膝盖相撞而跌倒,而且立正站好时两腿无法并陇或是两脚会内八很严重。一直要到七岁以後这种情形才会改善,会再度让角度回复正常。建议检查微量元素,如果缺少钙就及时进行补充呢,如果不是缺钙引起的,可以依靠外力来纠正。
调整走姿O型腿的人走路多为外八字,即行走的时候,双足尖向外分,在行走的时候,腿部会向外用力,膝关节受到向外分的力,久而久之,站立的时候膝关节就会无法并拢,变成O型腿。所以要先调整走姿,学会重心放腿内侧。
良好的走姿应当身体直立、收腹直腰、两眼平视前方,双臂放松在身体两侧自然摆动,脚尖微向外或向正前方伸出,跨步均匀。刚开始调整时可能觉得很别扭,有种不会走路的感觉,时间长了就自然了。
有空就记得做夹紧动作无论是等公车,还是办公室里、看电视时,都要时时记得伸直双腿用力夹紧双膝,一天3-5次,每次15分钟左右。这样不仅能矫正腿型,时间长了,还有瘦腿的功效,特别是瘦大腿哦。
坐姿不能翘二郎腿坐,不能盘坐、跪坐。这三种坐姿,都可能腿型的弯曲站姿不能长时间重心落在一条腿上稍息姿势站立。稍息姿势站立的时候,着力的腿,膝关节也会受到向外的力,而内旋角度增加。时间久了,就会形成O型腿,或者O型腿加重。
睡姿睡觉的时候,切切不可交叉脚。交叉脚睡觉的姿势,会向外撑膝关节,导致腿型变化。
1、下犬式跪坐于地板,重心前移手扶地板。将双脚勾起,身体下放,腹部靠向大腿,手臂向前伸展,十指充分张开压向地板。吸气,腿部发力,脚蹬地板,向上抬高臀部。
呼气,落脚跟向下,双脚分开与髋关节同宽的距离,十个脚趾和手指充分张开压向地板,将重心移到双脚之上(如果大腿后侧伸拉感非常强烈可向前迈一步再稍曲膝)。
小腿肌肉收紧,大腿前侧肌肉收紧向上锁住髌骨,同时配合大腿后侧肌肉绷紧。坐骨充分向上向后提拉,坐骨尾骨指向天的方向,腰后侧肌肉收紧。保持背部放平,脊柱向头顶百会穴的方向伸展。
双肩下压,肩胛骨外展同时向臀部的方向收紧。颈部放松,头部自然下垂,手臂收紧内旋,手掌外侧下压,肘眼相对,防止关节超伸。
2、单腿下犬式从下犬式开始,双脚并拢保持两个大拇指靠紧。左脚跟保持接触地板,抬起右腿形成单腿下犬式,然后弯曲膝盖。尽力让右腿的脚跟靠近臀部,将膝盖尽量向上拉伸。抬起头向左看,伸展弯曲脊椎。尽可能的让脚和头靠拢。保持这个动作,深呼吸5下,然后放松。
3、伸展半桥式从单腿下犬式开始,慢慢的放下右腿,同时右臂伸直。只需要将你的身体翻转180度,面朝上方。再调整双腿,让他们保持平行并且距离稍宽于胯部。双腿用力支撑,尽力抬高臀部,将双手尽力伸展至远处。坚持这个动作,深呼吸5下,期间看向伸出的手臂或屋顶。
1、按摩法根据宝宝膝关节畸形的方向,两手分别抓住大腿和小腿,两个拇指顶在膝关节凸起侧,双手稍用力,按畸形相反的方向按揉膝关节及附近的肌肉和肌腱,使关节两侧韧带松弛,关节位置松动,每天按摩3~5 次。
2、夹板固定最好在晚上宝宝入睡后实施。选择一块与宝宝膝盖宽度相仿、长度可以包括足部至大腿中部以上的木板,外面先包裹上一层软布,以防压伤。根据宝宝膝关节畸形的方向,将膝关节架空,如宝宝是O 形腿,就将夹板置于腿内侧。先用绷带固定足部和膝盖上方,然后逐渐用力将膝盖固定在夹板上,开始时不可太紧,要让宝宝有个适应过程。
3、罗圈腿矫正操8步矫正法:让宝宝向后迈步走,注意矫正宝宝走路姿势,让TA脚跟先着地,路线走直。每次走8步。
锻炼腿部内侧肌肉:让宝宝的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足稍内扣,膝关节内扣做下蹲和起立的动作。20次一组,每天做2~4组,不需要完全蹲下去。
矫正股骨方向:让宝宝平躺,双足曲起,小腿与大腿成45度,臀部抬起,使上身与大腿成一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