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8 13:23 来源:网友分享
1.佝偻病的治疗目的在于控制活动期,防止骨骼畸形。治疗的原则应以口服维生素D为主,一般剂量为每日2000IU~4000IU,或1,25-OH2-D30.5μg~2.0μg,一月后改预防量400IU/日。大剂量治疗应有严格的适应证。当重症佝偻病有并发症或无法口服者可大剂量肌肉注射维生素D,3个月后改预防量。治疗1个月后应复查,如临床表现、血生化与骨骼X线改变无恢复征象,应与抗维生素D佝偻病鉴别。
2.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我国每日膳食钙供给量0~6个月为300mg,7~12个月为400mg,l~3岁为600mg。只要母乳充足或摄入足够的配方奶,可满足婴幼儿的钙营养。佝偻病的治疗一般无需补钙,除非并发手足搐搦症等低钙表现。
3.除采用维生素D治疗外,应注意加强营养,保证足够奶量,及时添加转乳期食品,坚持每日户外活动。
4.对已有骨骼畸形的后遗症期患儿应加强体格锻炼,可采用主动或被动运动的方法矫正。对于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高危因素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应避免过早的承力性运动(如避免过早练习坐、站、扶掖下蹦跳等)。如已经出现下肢畸形可作肌肉按摩(O形腿按摩外侧肌,X形腿按摩内侧肌),增加肌张力,以纠正畸形。严重骨骼畸形可考虑外科手术矫治。
佝偻病是儿童所特有的骨病之一,早期极容易被忽视,但佝偻病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力有很大的影响。佝偻病虽并不直接造成孩子的死亡,但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有极大的影响。患佝偻病的孩子爱哭闹,出汗多,汗液刺激头皮,头皮发痒、难受,小孩烦躁不安,头与枕头接触的地方有圈头发被磨掉,医学上叫枕秃。患儿囟门大,闭合迟,严重时出现方颅、肋骨串珠、鸡胸、罗圈腿等现象。患此病的小孩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生长发育迟滞。
其主要危害是:
①容易感冒发热、得肺炎、腹泻,甚至感染传染病。
②患病后不容易治好,还会反复发作。
③病情比一般的患儿要严重。同样的疾病,同样的治疗,患有佝偻病的孩子效果较差。
④严重的佝偻病患儿,容易留下骨骼畸形,如方颅、鸡胸、罗圈腿、“X”形腿,少数人还会造成终身残疾。
1、年龄因素
婴幼儿患病率最高,尤以1岁以内的婴儿更多见。此年龄组小儿生长特别快,1岁的身高约为初生时的1.5倍,平均长高25厘米。骨骼的生长需要维生素D来促进食入的钙、磷自肠道吸收及运送至骨骼,这个时期如供给不足就会导致佝偻病。尤其是早产儿、双胎儿,体内贮存的维生素D不足,出生后进入生长发育加速期,需要大量的维生素D、钙,一旦营养跟不上就容易发生佝偻病。
2、日光照射不足
日光中紫外线照射皮肤能供身体自制维生素D。出生在冬春季节或北方地区,或居室朝阴少见阳光,户外晒太阳的机会较少,这样人体皮肤接受紫外线照射少而体内自然合成的维生素D减少,更易得佝偻病。
3、饮食结构
生后3个月以内添加淀粉食品容易影响钙、维生素D的吸收,以及蛋白质、脂肪、能量摄入不足。
4、母亲情况
孕妇缺钙,腹内胎儿就可能患先天性佝偻病。
5、疾病因素
经常患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性疾病,会减少婴幼儿营养的摄入和吸收,也减少了户外活动。
6、药物影响
长期服抗惊厥药物、糖皮质激素等,会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
先天性佝偻病可以预测,有条件的地方可检测孕母血清钙、磷含量,计算出钙、磷乘积,如乘积小于20,提示有先天性佝偻病的可能。不过先天性佝偻病的重点在于预防。
首先,孕妇应该从日常饮食上养成良好习惯,保持良好食欲,粗细、荤素搭配,多吃些富含维生素D的食品,如蛋黄、鱼类、动物肝脏等;孕期可补充维生素AD滴剂,其次,孕妇要多出门晒太阳,直接接受阳光为好。另外,原有慢性消化道疾病、肾脏疾病的妇女应在积极治疗、病情基本控制后才能怀孕,怀孕后也要经常向医生咨询,使病情得以稳定。
新生儿出生后15天起应口服维生素AD滴剂,对于先天性佝偻病的患儿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给予大剂量维生素D治疗。治疗后还应坚持每天口服维生素AD制剂维持治疗,且应注意尽早让宝宝接受阳光照射,以促进皮肤内合成维生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