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7 07:06 来源:网友分享
“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却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
一篇名为《我是范雨素》的文章广泛流传,让这个来自湖北襄阳在京打工的育儿嫂火了。
作为一个单亲妈妈,也是一名育儿工作者,文章中她透露的教育子女的方法一样感人,
可以说把子女教育“装订得极为精致”!
自立自强,方可选择未来
单亲妈妈范雨素独自挑起抚养两个女儿的重担,可想而知,她的女儿跟各大明星亲子真人秀里的女儿们的生活是完全不一样的,但这并不影响范雨素的女儿们自立自强。
“我的大女儿跟着电视里的字幕,学认字,会看报看小说了。后来,大女儿在小妹妹不需要照顾后,在14岁那年,从做苦工开始,边受苦,边学会了多项手艺。她今年20岁,已成了年薪九万的白领。”
每个人的家庭环境不一样,有些人鼓吹“寒门难出贵子”,可他们却没有看到,唯有不懈努力、自立自强是改变原生家庭带来的生活状态的一条最有效的路径。有一句话说“人不可以选择出生,但却可以选择你的未来”!
浙江大学医学院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主任陈斌华解释,自立自强说的就是坚持自己的操守,不受外界影响,说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境界。
如果想成为一个博学的人,那么就去努力读书,别去在意有人问你“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呢?”因为只有你最清楚自己的坚持。而范雨素也看到了大女儿坚持的效果,相比较,正如范雨素在文中说的大女儿的同龄朋友“变成了世界工厂的螺丝钉,流水线上的兵马俑,过着提线木偶一样的生活。”
同情弱者,对人要有同理心
在很多人眼里,范雨素和她的女儿们是这个社会的弱者,可他们自己却对弱者充满关爱。《我是范雨素》里有这样一段记录:“大女儿上班的公司每天发一瓶汇源果汁,女儿没有喝饮料的习惯,每天下班后,她捧着饮料,送给公司门口在垃圾桶里拾废品的流浪奶奶。”
有人说,这是同情心,其实,这更是同理心。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王大龙表示,这是心理学的一个词汇,讲的是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方式,即与人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而同理心是正常运作的人际关系的先决条件。
“你总是只顾着解决问题”、“你就是不明白你说那话的时候有多伤人”。没错,这些话针对的对象就是那些缺乏同理心的人。能够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和体谅别人,并以此作为社交原则的人,就能在各种人际关系中对别人的处境产生同理心,促进彼此之间的信任,以致沟通公开、真诚,因而促进人际冲突的解决以及建设性的变化。
注重阅读,精神追求更坚定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俗话说“言传身教”,父母的核心价值观对孩子影响很深。范雨素从小就喜欢读书,那时没有儿童图书,她就看《延河》《鹿鸣》《绿洲》《当代》《收获》等文学刊物。在北京打工的20多年,范雨素一直坚持阅读习惯,除了纸质书,她还关注了很多文学期刊的公众号。她在北京皮村的房子只有十多个平方米,但床下、桌上都是堆着各种书。
注重阅读可以让人在现实中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在范雨素看来,读书可以让孩子自我教育,为了让女儿爱上阅读,在大女儿学会看书后,范雨素就陆续去潘家园、众旧货市场、废品收购站,给大女儿买了一千多斤书。
王大龙指出,教育心理学有一个原理:“伸手不及,跳而有获”,认为,有挑战也要脚踏实地。只有在最靠近求知者已知知识的范围内施加刺激,求知者最容易领会、学习和掌握新知识。阅读不分贵贱,它就像撒在土里的种子,迟早能在成长的土壤上看到过世。所以父母教育子女养成阅读的习惯是非常好的一件事。
范雨素有一句话:“活着就要做一点与吃饭无关的东西”。她一直在满足自己的精神欲望,带领自己的孩子追求精神需求。貌似跟眼下的这一碗饭无关,可谁又能说这真的跟生活无关呢?